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2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相比,不论幼龄林还是中龄林,1代林均明显好于2代林;比较土壤酶活性,各林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1代林土壤酶活性较高;而比较两代林土壤化学性质则发现,在幼龄林发育阶段各土壤因于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等指标反而为2代林较高;但各林分发育至中龄林阶段后则有了较强的规律性,除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外,其它所有指标均为2代林较低。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鄱阳湖区土地风沙化问题成为南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之一,为揭示湿地松在沙地植被恢复中的土壤养分效应,在江西南昌县岗上镇风沙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试验点,以不同结构湿地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并以裸沙地为对照,分别在湿地松+灌+草、湿地松+草、湿地松纯林林分及裸沙对照地内各设立3个面积为20 m×20 m的样地,调查测定不同结构湿地松林主要养分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结构湿地松林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松+灌+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灰色关联度为0.923,土壤肥力最高,湿地松+草除了对土壤全钾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灰色关联度为0.612,土壤肥力一般。湿地松纯林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裸沙地,灰色关联度为0.485,土壤肥力较差。结果表明,湿地松林+灌+草土壤肥力最高,表明湿地松林+灌+草结构的配置对改善沙地土壤养分效果较其他两种林分结构最佳。  相似文献   

3.
凉水自然保护区4种红松林型下土壤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始红松林,天然白桦红松混交林,天然白桦人要红松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下土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从土壤理化性质,还是从土壤物质和养分方面考察,白桦红松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的功能优于原始红松林;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松林地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不同.林隙中幼苗层树种多样性增大而群落优势度减小,幼树层树种多样性减小而群落优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导致林隙中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理化性质也出现差异.林下地表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p<0.01),林隙中凋落物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0.47%和20.73%,而林下全P和有机C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5.23%和12.66%.林隙中0~10 cm和10~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林下高17.65%和16.17%.林下0~10 cm土壤密度略高于林隙,而10~20 cm土壤密度基本无差异.林隙与林下土壤pH值分别为5.80和5.85,二者差异不大.林隙土壤有机质、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2.85%、7.67%和2.38%,而林下铵态N、有效P、速效K、全P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3.33%、20.04% 、16.52%和4.30%.  相似文献   

5.
主伐方式对马尾松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建钢 《林业科技》1998,23(3):16-19
择伐使土壤容积质量略有增加,而皆伐却有明显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变化不大,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明显下降;土壤持水能力也明显降低。皆伐后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损失严重。因此,在坡度较大的南方山地,主伐方式选择不当,会引起土壤肥力的严重衰退,影响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下植被对5~15cm土壤性质的改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杉木人工林5~15cm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细菌中芽孢杆菌、放线菌中灰色菌丝群以及真菌中的曲霉和木霉数量,随林下植被盖度的增大而提高。土壤酶活性强度、腐殖质各组分C的含量,在16和18地位指数级样地,随林下植被盖度增大而提高,14地位指数级相反,在16地位指数级土壤有机质、速效N、交换性盐基总量,以及18地位指数级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P、K、Mg++和Ca++含量,均随林下植被盖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8.
湿地松林分土壤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湿地松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进行理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改良土壤的质地,起营养改良地力的作用,克服了其他针叶树连栽造成地力衰退的弊端,保证了山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养分含量,腐殖质组成特性的变化,研究落叶松人工纯林土壤的衰退问题,并探讨了间伐与营造混交林对土壤地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中龄林阶段的水平;同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分别为-0.329、0.188、-0.565、0.739,也表明近熟林土壤性质最差,成熟林土壤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赣东北中等立地上的两片6年和9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和1110株/hm^2的湿地松林分进行了间伐强度的对比试验5a后的结果表明,前者以1275株/hm^2,后者以525株/hm^2的保留密,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改善立木的径级结构,并能有效地缩短轮伐期。对湿地松林的初植密度和初次间伐龄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林密度1500ri  相似文献   

12.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 (未间伐、弱度 (伐去株数 18 6 % )、中度 (伐去 35 7% )、强度 (伐去5 2 9% ) )的 19年生湿地松林分其林木木材的主要材性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间伐后 8a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径向全干缩率、体积全干缩率、差异干缩、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径向抗剪强度及端面硬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 ,树干年生长轮平均宽度、木材差异干缩是增大的 ,而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硬度等主要力学性质则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992-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分宜县页岩坡积物发育的红壤上,湿地松纪林施用N、P、K肥及其配合,使树高、胸径、蓄积等总生长量分别达到3.72-4.03m、7.20-7.93cm、27.65-34.158m^3/hm^2,较对照显著增长5.1-13.8%、7.0-17.8%、15.2-42.4%。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P2K1配合的效果最佳;单施N、P、K肥均有效,但不同剂量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建议湿地松中小径建筑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 16 6 7~ 2 0 0 0株· hm-2 ,火炬松为 1111~ 16 6 7株· hm-2 。  相似文献   

17.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分析了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经济效益状况.结果表明:密度对林木分化和产品结构的影响明显,密度越小,Ⅰ,Ⅱ级木株数所占百分比大,其大径材的出材量也高,反之林木分化明显,Ⅳ,Ⅴ级木所占比例增加,小径材出材量高;各密度林分在5a前投入大于产出,成本效益比小于1,净现值和收益率为负数,随着林分年龄增大,成本效益比、净现值和收益率逐年增加,其中成本效益比与净现值在13~14a达到最大值,收益率第9~10年为最大,此后逐年下降;不同密度林分的总出材量、成本效益比、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以密度为3200株/hm2的林分最高,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生根的基质、生根剂及浓度、插穗状况、扦插季节、扦插方式 、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用砂性土作基质,在冬季或早春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基部萌条,湿地松用生根剂1号低浓度,火炬松用生根剂1号或2号中等浓度浸泡15h,插后保温保湿并定期喷洒营养液,生根率可达95%以上,温室扦插苗在5月上旬以前移入大田,当年生扦插苗高达33-44cm,主侧根发达,可出圈造林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加勒比松种间杂交子代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2 7个湿地松×加勒比松种间杂交组合、2个湿地松×湿地松种内杂交组合、5个加勒比松优良单株 ,共 34个子代苗木进行造林试验。 8年生时测定结果表明 ,家系间单株材积、胸径和树高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从t检验结果中筛选出 10个达到极显著、显著或较显著水平的优良杂交组合 ,为杂交育种提供优良的父、母本 ,供今后推广应用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