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铃薯品种Favorita和中薯2号的扦插苗和脱毒小薯分别播种在含有0,0.2%,0.4%和0.6%NaCl盐的土壤中,以研究盐对它们出苗生长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扦插苗和小薯的生长均因之受到相应的抑制,表现在出苗迟缓、成活率低、植株矮小等方面.扦插苗对盐的敏感性大于小薯,因此笔者认为,从现有的品种(系)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从扦插苗做起可为以后的田间筛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实生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不同组合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分别播在含有0(CK),0.2%,0.4%和0.6%NaCl处理的土壤和MS培养基中,以调查NaCl对实生种子发芽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实生种子生长受到抑制就越厉害,土壤中盐浓度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仅为14.3%~27.8%,达到0.6%时幼苗全部死亡;MS培养基中盐分达致电0.4%时,幼苗的存活率为40%~46.7%,达到0.6%时为10%~23.3%。笔者认为从实生种子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应先从培养基中开始,做初步淘汰工作,为最终的田间筛选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徐优3—2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5.0kg,比对照盐粳2号增产16.2%。1992年江苏省杂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2kg,较盐优57(CK1)增产4.7%,较汕优63(CK2)增产0.9%,较泗稻9号(CK3)增产15.4%。1991~1992年徐州市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从播种后至块茎形成期,对种薯中的干物质、淀粉、氮、磷向新生器官的转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出苗前种薯的干物质和淀粉向新生器官转移量和转移速度与种薯淀粉含量成正相关;出苗后各品种转移速度加快,尤其低淀粉品种更快;至块茎形成期,各品种干物质转移率达到80%~83%,品种间差异不大。各品种种薯内氮、磷向新生器官转移的量和速度与种薯淀粉含量亦成正相关;至块茎形成期,各品种氮素的转移率达81.8%~88.1%,磷素的转移率达75%~81.2%。各品种氮素的转移率均高于磷素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是NaCl)达到0.42%时,就会影响棉花的纤维性状(2.5%跨长、整齐度、比强、伸长率、麦克隆值等)。试验表明,NaCl含量为0.42%的盐土有利于陆地棉纤维的增长而不是增粗,同时盐分降低了棉花纤维的伸长率;盐对陆地棉整齐度、比强度等性状影响不一致,取决于棉花品种的适应性。综合各种作用可以看出,中棉所23是一个适应性较好、对盐分不敏感的品种,盐分对其纤维各性状的影响不大;在棉花正常出苗的情况下,陆地棉的大部分品种能够在盐分为0.42%的土壤中正常完成其生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系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berhart和Russell(1966)提出的方法,评价了1990年参加国家级东北片第四轮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晚熟组6个点的3个品系,克863,春薯84—8和呼单81—213,以及对照品种克新2号的产量稳定性.克863和春薯84-8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克新2号,而呼单81-213的产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系)的bi和1差异不显著,表现出显著差异,克863和克新2号的S和0差异显著,而春薯84-8和呼单81-213的S和0差异不显著.产量最高者克863产量不稳定,春薯84-8表现出平均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药剂浓度和熏蒸时间为处理进行了二因素四水平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以0.33ml/kg/3h处理小薯发芽率最高,且发芽势最强。由于不同品种对药剂作用反应程度不同,研究提出不同品种气体催芽可在0.13~0.33ml/kg/3~9h的处理范围内选择使用。同时,为了明确药剂使用浓度超过0.5ml/kg时是否会造成小薯丧失发芽力,将熏蒸后未能发芽的小薯用30ppm的赤霉素浸泡25min处理,3品种均有90%以上小薯发芽。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药剂浓度≤0.73ml/kg,熏蒸时间≤12h),气体催芽可能抑制小薯发芽,但不会造成其发芽力丧失。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铃薯脱毒小薯不同粒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熟性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原原种对一级原种的产量、单株平均结薯数及<25g小薯所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熟、结薯少、薯块均匀的品种原原种播种密度在1.2万株/亩以上,晚熟和中晚熟、结薯较多薯块不均匀品种在1.0~1.2万株/亩之间,且播种粒级大于0.5g/粒时,一级原种繁殖方可收到既高产又具较高的繁殖系数和较低用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8,17(3):231-235
本文采用光周期差值百分数分析了72个黑龙江省主要推广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品种虽来源于纬度相近地区,但各品种对光周期反应差异较大;品种间出苗至开花阶段的光周期差值百分数变异幅度较大(2.2-28.9%),变异系数为65.9%;出苗至成熟阶段变异幅度为2.0-13.6%,变异系数为34.7%;在供试品种中,大部分品种Ve-R1、Ve-R6阶段的pd值小于10%;相邻纬度Ve  相似文献   

10.
采用马铃薯脱毒小薯不同粒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熟性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原原种对一级原种的产量、单株平均结薯数及<25g小薯所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熟、结薯少、薯块均匀的品种原原种播种密度在1.2万株/亩以上,晚熟和中晚熟、结薯较多薯块不均匀的品种在1.0~1.2万株/亩之间,且播种粒级大于0.5g/粒时,一级原种繁殖方可收到既高产又具较高的繁殖系数和较低用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0.3%Nacl处理的MS培养基协迫马铃薯高淀粉品种试管苗的方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盐协迫和对照两处理对各品种试管苗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盐协迫下各品种生物产量明显下降,而抗(耐)盐品种在处理中变化较小。最后,根据抗盐性评定,筛选出3个抗盐性品种。  相似文献   

12.
苏垦8312系利用双丰1号四倍体与MHE_2/76F_2所为亲本,经过系统选择、多倍体组合配制、二次组合筛选选育而威,经我国西部地区(新疆、宁夏等5省区)区域试验、生产示范鉴定结呆表明,苏垦8312在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方面,平均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2.04%、0.75度和17.56%。是具有根型好、丰产、抗(耐)病能力铰强的标准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含量及加工品质色泽指数的测定,筛选出在简易库房贮藏条件下(4~10℃)适于加工的品种为国引l、11、13、2、12号,这些品种经过3个月的低温贮存还原糖积累水平较低(<0.5%),色泽指数小(<20),加工品质好.冷贮(0~2℃)和冷贮一回暖(15~17℃)处理结果表明,冷贮导致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大幅度提高,色泽指数显著增大.而经过回暖处理后,还原溏含量下降,色泽指数变小,但不同的品种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回暖效果不一。国引1、2号经过30天的回暖处理,加工品质达到商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Goss.  DR 沈法富 《江西棉花》1995,(2):47-48,F003
尽管棉花被认为是耐盐植物.且不同的品种间已观察到耐盐性的变异,但是,棉花耐盐性的传递机制仍然没有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耐盐品种是否比盐敏感品种含有基本(或诱发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氧化剂.在温室内,用0和150mMNaCl处理耐盐棉花品种(Acala1517—88和Acala1517—SR2)和盐敏感品种(Stoneville825和Deltapine50)的植株,测定它们生长状况和抗氧化剂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50mMNaCl处理,使Delatpine50和Stoneville825品种植株的生长对比照下降40%以上,而Acala品种植株的生长仅下降不到30%.耐盐品种Acala的过氧化氨酶(121~215%)和α-维生素E(312~340%)的基本水平较高.盐处理后,耐盐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38~72%,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了55~101%;而盐敏感品种这些酶活性则保持稳定或下降.生长在150mMNaCl条件下,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显示出氧化抗坏血酸和还原抗坏血的比率低,还原谷胱甘肽和氧化谷胱甘肽的比率高.在一次盐胁迫处理后,Deltapine50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比Acala1517—88高5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红麻出苗和生长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红麻的影响是不同的,以氯化钠盐土对红麻的影响最大,即使土壤中NaCl含量只有0.2%,红麻的出苗和生长均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是硫酸钠盐土和混合盐土;碳酸氢钠盐土的影响最小,即使土壤中NaHCO_3含量高达0.6%,红麻仍可出苗生长。在土壤含盐量0.35—0.76%的非氯化钠盐土上,通过采用灌水压盐、适当晚播,增施有机肥等栽培措施,每亩可获得红麻干茎0.45—1.15吨,比种植其它作物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1、25号生理小种,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大豆品种(系)956份进行了抗源筛选,筛选出了23个品种(系)兼抗25号和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材料的2.54%。筛选出抗25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68份,占7.48%,抗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251份,占27.77%。  相似文献   

17.
辽北地区脱毒薯夏季播种法付守斌(辽宁省昌图市大洼镇马铃薯研究会1125141种子处理将贮藏的脱毒薯在播前10~13d从冷藏窖中取出,用40%的甲醛(福尔马林)0.5kg加50℃水100kg浸种5min,堆放闷2~3h,防治疮痂病。将药物处理好的种薯放...  相似文献   

18.
通过药剂筛选和药剂剂量选择试验研究。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2‰拌种;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拌种,80%402乳油按种子量0.5‰拌种;预防啤麦条纹病相对防效分别为100%、100%、97.3%。无药害,有促进出苗作用,用药剂量小,预防效果极显著,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脱毒小薯兰地特气体催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药剂浓度和熏蒸时间为处理进行了二因素四水平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以0.33ml/kg/3h处理小薯发芽率最高,且发芽势最强。由于不同品种对药剂作用反应程度不同,研究提出不同品种气体催芽可在0.13 ̄0.33ml/kg/3 ̄9h的处理范围内选择使用。同时,为了明确药剂使用浓度超过0.5ml/kg时是否会造成小薯丧失发芽力,将熏蒸后未能发芽的小薯用30ppm的赤霉素浸泡25min处理,3品种均有9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系)为主区因素、密度为副区因素,研究7个4X—2X选系(A1~A7)及其4X亲本东衣303(A8)以及密度(B1~B3)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品种(系)间在小区总量、小区块茎数、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方面差异极显著。A6品系小区块茎数极显著的低于东农303,但小区总产、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和东农303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但对小区商品薯重和小区商品薯数没有显著的影响。较高密度下(B1,株距30cm)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极显著高于B2(株距35cm)和B3(株距40cm)。在小区块茎数方面,品种(系)×密度互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