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研究藏区牦牛乳源抗氧化肽活性,对复合蛋白酶优化工艺制取的牦牛乳酪蛋白酶解液进行体内、体外抗氧化试验。以1,1-二苯-2-苦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清除率及还原力为体外评价指标,以小鼠体重、脾脏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G-Px)活力为动物试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当酶解液蛋白浓度在0~50.0 mg/mL时,对DPPH·、O2-·、·OH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0~30.0 mg/mL时,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均随着蛋白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酶解液蛋白浓度为50.0 mg/mL时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6.45%±1.59%、60.40%±1.96%和46.02%±2.26%,另外还原能力也达到了1.775±0.00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都始终低于VC。小鼠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的体重及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脾脏指数最高增加了17.0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OD活力与GSH-Px活力均有提升,MD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说明牦牛乳酪蛋白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和体内评价法分析苦杏仁油的抗氧化能力。以VC为对照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测定苦杏仁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以VE为对照进行体内抗氧化试验,将5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苦杏仁油,连续灌胃4周后灌注50%乙醇造成氧化损伤,6 h后摘眼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经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证明,苦杏仁油对DPPH·、O2-·、·O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215、0.378、0.679 mg/mL,对Fe3+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体内抗氧化试验显示,苦杏仁油可以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其中以0.15 mL/g mb剂量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苦杏仁油在抗氧化方面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分离纯化米糠粗多糖(RBP),提高其纯度及生物活性,对RBP进行分级醇沉,得到RBP-40、RBP-60、RBP-80、RBP-80S四组醇沉RBP,并将其与RBP对比进行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RBP-80S的总糖、可溶性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多糖(P<0.05);5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随多糖纯度的提高而增强,RBP-80S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总抗氧化活性和Fe2+还原力均最高;RBP-80S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0.69%和74.56%,且显著优于其他4组多糖(P<0.05)。以上结果说明,分级醇沉可提高RBP的纯度,从而提高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为提高米糠粗多糖价值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作用,考察了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测定了其总还原力以及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和对小鼠肝匀浆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样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01、0.05、0.1 mg/mL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H2O2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的抑制率分别为47.64%、67.09%、81.9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5~2.0 mg/mL桐花树果实提取物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的产生MDA(P<0.01)。可见,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能力和抗氧化的能力。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系统测定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的模型小鼠,测定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000 kDa以下胶原多肽(CP1)组分在10 mg/mL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4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91.56%。与模型组相比服用CP1的小鼠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表明小分子胶原多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平菇、白灵菇和杏鲍菇菌丝多糖对·OH、DPPH·和N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菌丝多糖,Sevag法纯化多糖,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对·OH、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NO2-的清除率,利用DPS软件和Micro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000μg/mL浓度范围内,白灵菇B10、杏鲍菇PL7和平菇P89菌丝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为5.98%~51.96%,EC50值分别为1.98、2.74和3.28mg/mL;对·OH清除率为43.51%~98.09%,PL7的EC50值溢出最小值,B10和P89的EC50值分别为49.6μg/mL和467.3μg/mL;对NO2-的清除率为10.22%~26.75%,P89的EC50值为5.3mg/mL,PL7和B10的菌丝多糖浓度高于500μg/mL时,清除率不再增加,最高值分别为18.53%和17.52%。菌种间抗氧化能力差异明显,同一菌株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3种供试菌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OH能力,中等的清除DPPH·能力和较差的清除NO2-能力。杏鲍菇PL7和白灵菇B10菌丝多糖的清除·OH和DPPH·能力较强,而平菇P89具有较强的清除NO2-能力。  相似文献   

7.
桔梗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39-144
为评价桔梗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回流提取法制备桔梗水提物和醇提物,水提醇沉法制备桔梗多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桔梗皂苷D含量,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硫酸-苯酚法检测多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提取物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中总黄酮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1.35%和1.30%,均高于陕西桔梗1.08%,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高于陕西桔梗醇提物;安徽、吉林和陕西桔梗多糖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0.45%、0.39%和0.35%。3个产地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安徽最高,吉林次之,陕西最低。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均高于桔梗水提物和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试验认为,桔梗醇提物对于DPPH·和·OH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以期为开发相关的抗氧化性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佛手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福建佛手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技术及其抗氧化性,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波提取建佛手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即在超声频率为45 kHz与80 kHz双频模式下,在料液比1:35、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50 W、提取温度50℃下提取80 min,建佛手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可达3.3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建佛手总黄酮对·OH及O2-·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但对·OH及对O2-·的清除作用均不如同浓度的Vc溶液。当建佛手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4 mg/mL时,佛手总黄酮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54.4%和39.2%。  相似文献   

9.
以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蛋白质糖基化反应及D-半乳糖氧化模型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MDA含量和GSH-Px活力的影响为指标,考察鳙鱼活性肽体内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鳙鱼活性肽具有较强的清除·OH能力,清除率与浓度呈剂量关系,并能明显降低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但与肌肽比较,鳙鱼活性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对要弱。体内试验表明,鳙鱼活性肽可以显著降低D-半乳糖氧化模型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MDA含量,显著提高GSH-Px活力,说明鳙鱼活性肽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芸豆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芸豆种子的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芸豆种子黄酮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抑制率最高可达21.5%,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24.42%.  相似文献   

11.
川芎等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晶  黄闺  金晨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26-231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川芎、五加皮、独活等6种中草药作为原料从中提取抑菌液,测定其对3种柑橘病原菌(白霉、柑橘褐腐疫霉、指状青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不同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不同,其中,川芎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当其浓度低至1.0×10-3 g/mL时,对3种病原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进一步的涂膜保鲜试验证明,添加0.10%川芎提取液于壳聚糖膜中,对柑橘保鲜效果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垫和覆袋沙障对梭梭林冠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沙障影响,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及分布会出现不同差异,探讨梭梭林冠下土壤水分受沙障影响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提高梭梭存活率,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以民勤县老虎口生态垫沙障和覆袋沙障布设区的梭梭林及裸沙丘上的梭梭林(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在沙障布设区及对照区各选取3株具有代表性的梭梭,在其东西南北向上各水平取土至80 cm,(部分情况下取土至60 cm处)每20 cm 1个梯度。垂直取土至60 cm,每10 cm 1个梯度。然后测定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沙障的布设削弱了沙障内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对照区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大于2种沙障布设区,差异性显著(P<0.05),但2种沙障布设区的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2)覆袋沙障在出现破损后,会削弱沙障内梭梭的土壤含水量;(3)布设有生态垫沙障的梭梭根部土壤含水量较丰富,越往外围土壤含水量越少。  相似文献   

13.
生物熏蒸对黄瓜枯萎病抑制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化学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控制作物枯萎病,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会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寻找新的控制土传病害的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试验利用含有硫苷的3种芸薹属植物(芥菜、红圆芜菁和秋冬小白菜)生物熏蒸含有黄瓜枯萎病的土壤,以非芸薹属植物菠菜和化学农药处理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和大棚试验来研究生物熏蒸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生物熏蒸处理对黄瓜发病率、病情指数、防病效果分别为25.0%、25.0%、52.9%,显著优于其余各处理。小花叶芥菜和红圆芜菁熏蒸处理后,黄瓜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芸薹属熏蒸和化学农药处理。小叶花芥菜和红圆芜菁生物熏蒸处理后的黄瓜总产分别是10.89、10.07 kg/m~2,是CK黄瓜产量的1.81、1.56倍。生物熏蒸能显著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对抑制黄瓜枯萎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单独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和二者混种,笔者比较研究了苦草、苦草+黑藻、黑藻组合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叶绿素a、总悬浮质(TSS)及总有机氮(TOC)浓度的区别。结果表明: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同,单独种植苦草时,上覆水中总氮和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但总磷、叶绿素、TSS和TOC含量都低于轮叶黑藻单种和混种处理。研究结果说明,苦草对于降低上覆水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作用优于轮叶黑藻,对维持水体水质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重茬西瓜种植面积增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了西瓜生产。本研究用PDA培养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棚温室萎蔫枯萎的西瓜上分离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西瓜枯萎病菌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9%;发现该菌引起西瓜枯死严重,发病率达96.7%以上。因此,证实是西瓜枯萎病菌引起的。为了防治该病害,进行了温室和室内的申嗪霉素药效评价。室内抑菌实验和温室内药剂处理结果一致,1%申嗪霉素100倍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76.03%,灌根防治率达58.86%。因此,生产上建议在西瓜枯萎病发病早期使用1%申嗪霉素100倍连续3次灌根,每次间隔约8天左右,尽可能减少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良蝉蜕诱导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导,以无蝉蜕PDA培养基作为对照,目的是比较蝉蜕诱导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多个生物学指标,及二者对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经蝉蜕诱导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对玉米螟幼虫毒力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处理组LT50为4.73天,对照组需要6.97天。同时经蝉蜕诱导过的菌株开始产孢时间和胞外蛋白酶活性都优于对照组,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1.497×10-2~3.538×10-2 IU/mL,但经诱导菌株的生长速率低于处理组。鉴于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蝉蜕诱导后,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增加,并且能够增强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可利用其进行球孢白僵菌菌种保存和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MADS-box基因在山葡萄性别分化中的作用,笔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Vv MADS5和Vv MADS8 2个基因在山葡萄雌、雄花发育过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基因在山葡萄雌花和雄花中都有表达,Vv MADS8在雌花和雄花中的表达趋势以及表达量基本相同。Vv MADS5在雌花和雄花中的表达类型相同,而其在雌花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花。Vv MADS8在花芽膨大期(4月30日)表达量最高,而Vv MADS5在花序展露期(5月14日)表达量最高。Vv MADS8、Vv MADS5参与山葡萄性别分化,但不是控制性别分化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强海岛特色树种苗木抗逆性,提高海岛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以普陀樟、红楠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菌肥及用量对苗木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肥及用量通常对普陀樟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促进红楠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应用40、6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6.39%、33.76%和17.63%、15.40%,总生物量增加57.04%、56.50%,仅应用含N量较高的菌肥时明显抑制两者生长。菌肥的使用通常有利于促进N、P在普陀樟根、茎的积累,且能较大幅度地提升N、P、K在红楠植株各部位的积累,其中普陀樟应用20、4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根上的N浓度分别增加13.87%、17.65%,茎、根上的P浓度分别增加13.39%、12.60%和27.29%、11.48%,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浓度基本一致;红楠应用40、6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根上的N浓度分别增加10.53%、27.32%,P浓度分别大幅增加47.78%、70.82%,K浓度分别增加24.74%、35.99%,含量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以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胁迫对雪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以及混合盐NaCl:Na2SO4:Na2CO3=2:7:1(质量比)处理雪菊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使雪菊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降低,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种盐对雪菊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混合盐>NaCl>Na2SO4;雪菊种子耐盐适宜范围为NaCl 0.78%、Na2SO4 0.84%、混合盐0.15%;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Cl 1.34%、Na2SO4 1.41%、混合盐0.89%;耐盐极限浓度为 NaCl 2.23%、Na2SO4 2.31%、混合盐2.08%。盐胁迫解除后雪菊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20.
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具水生态修复功能的沉水植物苦草属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关于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各类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地种植苦草属植物,并与其他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形成优美的景观,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修复意义。同时,为使苦草属植物发挥良好的生态恢复效益,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3个研究重点:(1)加大教育宣传,扩大应用范围;(2)规范种植管养,开发实用工具;(3)提倡资源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