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科学的暗室越冬技术措施,将1982年我们的试验结果,提出报道。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从82年11月15日开始,到83年元月25日结束,参加试验蜂群品种为本地意蜂,共计69群。蜂群采完荞麦蜜源后,搬回本地时,随机分为三个组陈列,各组陈列场地相距100米以上。其中试验1组30群,试验2组30群,对照组(室外越冬组)9群。 11月8日(入室前7天),将未停止产卵的蜂王用王笼幽闭,强迫其停止产卵。11月14日(入室前一天)取去王笼,放出蜂王,蜂路扩大到12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我家有越冬蜂30箱,其中12、21号是7框蜂的大群,室外越冬时15箱蜂为一排,结果12、21号群都死了。死亡原因,是温度太高引起蜂王过早产卵所致。1986年我们特意培养了1、2、3、4号四个7框大群做室外越冬试验。越冬时用两个办法,一是1、2号分别排在其余30群的两头越冬,二是把3、4号单独越冬,少加保温物。12月29日抽查时发现与其余30箱  相似文献   

3.
2011年冬季,部分蜂友因室外越冬蜂群损失较大,认为是室外越冬弊病多,其实不然,主要是管理不得法,室外越冬和其他方法比,还是利大于弊。下面谈谈室外越冬的方法。一、室外越冬的准备工作1.8月初要有计划地换掉老劣蜂王,下旬开始抓秋繁,饲料不足应及时补喂,9月初秋杂花开始流蜜,要及时取蜜,不要让蜂蜜压巢,影响蜂王产卵。2.因为蜜、糖差价较大,大多数蜂友越冬饲料以糖为主,饲喂量大,应早些饲喂。9月中旬杂花流蜜基本结束,就应着手喂越冬饲料,6脾蜂的蜂群,一个冬季大约  相似文献   

4.
越冬蜂是两年衔接承前启后的关键蜂 ,因为没有越过冬的好群势 ,春繁就必然缓慢 ,势必影响第一个蜜源的产量。那么 ,以什么样的群势越冬为最佳呢 ?越冬群势各地均有特点 ,现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 :乐陵从培育越冬蜂蜂王停产日到春繁蜂王开产日约 1 5 0天(从 1 0月 1日到下年 2月未 ) ,其中蜜蜂不能飞行日仅5 0天左右 ( 1 2月下旬到 2月上旬 )。尽管越冬方式不同(冷式、暖式、)越冬蜂正常死亡日仅 5 0天 ,而非正常死亡日却占 1 0 0天。另外 ,越冬蜂的寿命还取决于越冬群势、越冬蜂的生理状态、越冬方式、饲养品种和越冬期的天气等。1、越冬群势…  相似文献   

5.
1培养适龄越冬蜂 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在这之前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8月20日至9月10日;平原区放在9月1日至9月20日,根据的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这段时间因外界蜜源基本结束,在组好群势以后(7框以上足蜂),隔天傍晚要用稀糖水奖励蜂群,刺激蜂王大量产卵繁殖.通过集中奖励繁育,最后可得5框以上适龄越冬足蜂,大群更多些,20天后扣王停产.赶野菊花的蜂场和有野菊花的地区可推迟冬繁或进行第二次培养越冬蜂.  相似文献   

6.
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在这之前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8月20日至9月10日;平原区放在9月1日至9月20日,根据的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这段时间因外界蜜源基本结束,在组好群势以后(7框以上足蜂),  相似文献   

7.
赵立平 《中国蜂业》2002,53(5):13-13
一年一度的越冬蜂繁殖期间 ,大家都注重怎样让蜂王多产卵 ,多培育越冬蜂 ,以使来年蜂群强壮。但我们往往重视培育越冬蜂 ,却忽视了喂越冬饲料的时间问题 ,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越冬蜂繁殖的效果。适龄越冬蜂应该是指那些没饲喂过幼虫、没有参加采集的蜜蜂。前几年 ,我 1 0月份才开始喂越冬饲料 ,而我地区 8月 2 0日至 9月 1 5日前后是繁殖越冬蜂的最佳时期 ,因此有部分越冬蜂参加过饲喂幼虫 ,致使越冬蜂因饲喂幼虫和搬运饲料提前衰老死亡 ,造成群势弱 ,直到来年刺槐流蜜期也难复壮 ,严重影响槐花蜜的产量。近几年 ,我一改过去的做法 ,采取在…  相似文献   

8.
尼勒克种蜂场地处天山脚下,这里冬季气候严寒,对蜂群习惯采用室内越冬。为了帮助承包户寻求弥补室内越冬的不足,我们于1983年11月29日至1984年2月26日用伊犁黑蜂在尼勒克种蜂场进行蜂群室外越冬的试验。试验方法和步骤: 1.在越冬包装前选择1、2、3公斤左右重的黑蜂9群,先称准各群蜂的重量,然后以1公斤蜂留6公斤蜂蜜的比例,按不  相似文献   

9.
养蜂是项系统的技术工程 ,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抓紧抓好 ,否则会造成损失或导致失败。蜂群越冬前后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 ,同样应该重视。现就本地区蜂群越冬前后的具体管理谈几点意见 ,供参考。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之前 ,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 ,为培养健康的越冬蜂打下基础。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 8月 2 0日— 9月 1 0日 ;平原区放在 9月 1日— 9月 2 0日 ,根据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在这段时间 ,外界蜜源基本结束 ,所以在组好群势以后 (7框以上足蜂 ) ,要…  相似文献   

10.
我对于蜂具的研究和改革非常喜爱,看到新式蜂具的介绍,就仿造试用。其中对于核群和备用蜂王越冬群的装置,曾经作过很多试验,最近读了 H·E·宰契科夫的“怎样获得廉价优良蜂王”一文(本刊1958年5月份第4—5页)以后,觉得他的设计既简便、又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春繁群势较弱,易造成春衰。其主要是适龄越冬蜂培育少,春繁时,又不合并弱群造成的。本人和几位蜂友交流,总结了秋繁的经验和培育越冬强群的措施,供参考。一、培育新王本地区培育越冬蜂的最佳期是9月5日至10月1日,共25天。此时,群内的蜂王都是去年秋或本年春的蜂王。这些蜂王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和繁殖,产卵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培育越冬蜂期间的昼夜温差大,老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产卵力不强,需更换新王培育越冬蜂。培育新王最佳时间是在芝麻花期。一般芝麻花期从7月20日始,至8月20日止。育王在7月20…  相似文献   

12.
越冬前的蜂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繁育适龄越冬蜂 ,加强群势为越冬作准备 ,使蜂群能安全越冬 ,为来年春繁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当地蜜源情况和气候条件 ,经过长期的摸索 ,总结出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越冬前的蜂群管理的经验。1、检查调整蜂群和培育新王8月上旬芝麻花已接近尾声 ,棉花已无大的流蜜 ,这时停止取蜜 ,对蜂群进行全面检查 ,调整蜂势 ,抽出多余巢脾 ,对弱群加封盖子脾或进行合并 ,使全场群势基本相等和蜂脾比例恰当 ;检查蜂王情况 ,记录一年以上产卵不好的老王以及伤残王和产卵不强的蜂王等情况 ,为下一步培育新王作计划准备。八月十日…  相似文献   

13.
李钟宇 《蜜蜂杂志》1996,(10):21-22
蜜蜂在室外越冬的经验和方法吉林省蛟河市李钟宇我的蜜蜂从1975年开始在室外越冬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多次多种形式保温方法的试验和考察,得出现行的在室外越冬的方法。1怎样培育越冬蜂在室外越冬的蜂群,多大的群势为最佳呢?这要根据...  相似文献   

14.
养蜂问答     
问 :我是一个业余养蜂者 ,我的 2 0群蜂是2 0 0 3年 1月 2 0日左右进大棚为果树授粉 ,同时开始春繁。其中一箱蜂 ,蜂 4脾 ,通过检查发现有 1只过冬雄蜂 ,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群为什么没有 ?2月 5日我又开箱检查 ,蜂王产雄蜂卵很多 ,所产的雄蜂卵不是在脾的下边 ,而是在脾的中间并参差不齐地出现封盖雄蜂房。又不是分蜂季节 ,为什么蜂王产这么多的雄蜂卵 ,这是怎么回事 ?(本刊 2 0 0 3年第 5期 19页“问题征答”)答 :正常的蜂群一般是不留雄蜂过冬的 ,我认为有如下情况之一者 ,就可能出现雄蜂过冬现象 :①处女王越冬群 ;②受精不足蜂王的越冬…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我开始摸索蜂群室内越冬,经过几年的尝试,效果显著。仅以1988年室内越冬为例,入室12群,平均每群6脾蜂。1988年11月17日入室至翌年2月13日爽飞检查,蜜尚存三分之一,每箱死蜂数300~800只,死蜂率低于10%。而在以前室外越冬几年,有时箱内成了老鼠窝,有时蜜蜂整群死亡,有时虽群内有蜜,但因蜂无能力去取而饿死,有时第一次爽飞排泄蜂数很多,但到正式繁殖时,蜂又少得可怜。我把室内越冬方法介绍给我的一位蜂友,他室内越冬三年,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内、外包装方法进行越冬和春繁,由于我地冬季雨量太少,平均仅有17mm,越冬蜂群内蜜脾易结晶,每年越冬蜂死亡率高,为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于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在蜂群越冬和春繁季节里,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替代蜂箱外包装,从自己定地饲养的40群喀意杂交蜂中,挑选出蜂王年龄相同、蜂量基本一致(都是8框蜂)的20群蜂进行试验,其中  相似文献   

17.
秋末背荫放置蜂群少培养越冬蜂40%以上前几年,秋末培养越冬蜂时,我总是把蜂群背荫放置、降温,认为这样可多培养越冬蜂。但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少培养了越冬蜂。1992年秋未开始,我将5群蜂(蜂种为意蜂,蜂王为当年刺槐花时培养。其中,3群为单王,2群为双王同...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我见天冷,把蜂箱搬进屋内,箱内两边空隙塞满棉花。到了半夜,蜂群骚动,赶忙拆除棉花,这样一折腾,一群蜂竟死了一碗蜂。棉花阻塞箱内空气流动,会闷热死蜜蜂。实在太冷,巢内可加点柴草。湖北一般冬至进九时,才把蜂群搬到屋内越冬。要限制蜂王产卵。初冬的十月,岗地菊花盛开,蜂王仍继续产卵,但卵圈缩小,有的巴掌大,有的牛眼睛大。为这几粒子,造成大批越冬蜂因劳累老化死亡。去年越冬时,我有十二群蜂,就因菊花期对蜂王没有限制产卵,结果陆续死了11群蜂,剩下  相似文献   

19.
<正>我多年来是小转地养蜂。每年9月15日秋繁完毕,用王笼关蜂王,10月下旬天气转冷,就得把蜂王放出来,如果放晚了就会冻到蜂王。放王以后,有一部分蜂王又产不少子,这些新蜂没有排泄的机会,只能在群中闹,过不了冬就死了。一部分越冬蜂饲喂过幼虫,寿命缩短。有的蜜蜂在没出窖之前就死去,这就是越冬蜂死亡率高的原因。到了打春时,蜂王又开始产卵,越冬蜂为了这少量蜂子提高蜂巢温度,消耗了体力,因此越冬蜂寿命缩短。所有蜂螨都寄生在产子的蜂房中,这些蜂子出房后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主要蜜源植物——荊条,浅山区流蜜期在7月下旬结束,深山区8月上旬结束。这一流蜜期过后,一般地区缺少蜜源,但粉源比较丰富,气温比较高,群势也比较强。这时期如能抓紧进行饲喂和更换老劣蜂王,就能维持较强的群势,并且生产更多的王浆。比如提前在8月中旬开始大量喂饲越冬饲料,就能刺激蜂王大量产卵,培育出更多的越冬适龄蜂。另一方面,早喂能使越冬饲料充分成熟,还可以避免越冬适龄蜂酿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