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田禾本科杂草近几年在沧州市危害面积逐年增加、程度逐年加重,本文对禾本科杂草在沧州市麦田上发生危害及防治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
丰县麦田杂草以禾本科硬草为主,具有发生期长、传播途径多、危害逐年加重的特点,本文针对禾本科杂草发生特点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要手段治理禾本科硬草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55-155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杂草发生危害日益严重,主要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对近几年的阳谷县小麦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危害逐渐加重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禾本科杂草对疏附县麦田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2010年,疏附县农技推广中心针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情况,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在麦田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对麦田恶性杂草硬草防除效果好的药剂和使用量。为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硬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麦田杂草碱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禾本科杂草碱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恶性杂草,可使小麦减产30%以上,同时严重影响小麦的机械化收割,该种杂草自1988年传入我区以来,18年间在我区麦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日渐加重,到2005年碱茅在我区麦田发生面积已达0.8万hm2,平均密度390株/m2,最高密度达5000株/m2,已成  相似文献   

6.
针对岐山县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从5个方面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农田杂草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田的杂草种类、密度、分布、优势种群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田在样点地中出现的杂草有36科130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7种,阔叶杂草113种;旱田杂草27科103种,水田杂草14科29种;玉米田杂草27科81种,大豆田杂草25科78种,小麦田杂草20科58种。吉林省旱田菊科的苣荬菜、山苦菜、小蓟、苍耳普遍发生,危害加重,禾本科的稗草与苘麻、反枝苋、水棘针、铁苋菜、藜、蓼等大面积发生,水田杂草主要形成了禾本科 阔叶 莎草科的杂草群落,个别地方水绵和藻类发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8.
大豆田难治杂草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豆田杂草发生及危害特点1.1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稗草、野燕麦、马唐、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有鸭跖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藜、小藜、香薷、水棘针、狼把草、龙葵、苘麻、铁苋菜、苍耳、野西瓜苗等;多年生阔叶杂草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蒿属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芦苇等。1.2大豆田杂草发生危害特点大豆田由于多年不合理使用除草剂,不合理耕作、轮作,喷雾机械和使用技术落后,致使大豆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种类增加,如鸭跖草、龙葵、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衡水市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危害严重,主要有雀麦、节节麦等,已成为制约衡水市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防治麦田禾本科杂草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津市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危害情况,笔者对禾本科杂草蔓延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用药对策。  相似文献   

11.
播娘蒿和荠菜是主要危害临汾市水地麦田的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危害较轻,但野燕麦和节节麦的危害有加重趋势。针对临汾市麦田除草剂使用现状,我们进行了阔叶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防除播娘蒿:2,4—D丁酯>巨星,防除荠菜:巨星>2,4—D丁酯,但从总防效看巨星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龙州县为例,对桂西南不同利用方式的玉米、甘蔗、菠萝、香蕉和杧果地的杂草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及多样性指数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桂西南龙州县样地中出现的杂草有27科54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1种,菊科杂草10种;玉米地杂草8科13种,甘蔗地杂草10科20种,菠萝地杂草12科18种,香蕉地杂草10科11种,杧果地杂草9科14种。桂西南旱地菊科的鬼针草、飞机草、一点红普遍发生,危害加重,禾本科的鹅观草、鹅肠草和臭根子草等大面积发生,旱地杂草主要形成菊科+禾本科+酢浆草科的杂草群落。研究区的5种利用方式Pielou均匀度较高,分别为0.967、0.964、0.947、0.969、0.962。  相似文献   

13.
以龙州县为例,对桂西南不同利用方式的玉米、甘蔗、菠萝、香蕉和杧果地的杂草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及多样性指数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桂西南龙州县样地中出现的杂草有27科54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1种,菊科杂草10种;玉米地杂草8科13种,甘蔗地杂草10科20种,菠萝地杂草12科18种,香蕉地杂草10科11种,杧果地杂草9科14种。桂西南旱地菊科的鬼针草、飞机草、一点红普遍发生,危害加重,禾本科的鹅观草、鹅肠草和臭根子草等大面积发生,旱地杂草主要形成菊科+禾本科+酢浆草科的杂草群落。研究区的5种利用方式Pielou均匀度较高,分别为0.967、0.964、0.947、0.969、0.962。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近10年来青海麦田杂草演替趋势,麦田杂草种类变化不大,严重危害的杂草野燕麦、密花香薷、匾蓄、黎等发生危害下降,其危害指数减少依次是:15.03、8.02、9.51、7.42;多年生和难治杂草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猪殃殃等发生危害加重,危害指数依次增加1.88、1.53、1.87、1.61。以野燕麦和对2.4-D敏感的阔叶杂草群落发生危害明显下降;以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杂草落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危害山区水稻田的杂草有10个科,共18种,其中以禾本科稗草为主,约占杂草总数的45%;莎草科的有水莎草、牛毛毡等占25%;阔叶杂草有鸭舌草、四叶萍等占30%。由于水稻直播田特殊的土壤和生态条件,致使杂草的发生出现2个突出的高峰:一是在直播后10~15天,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二是  相似文献   

16.
南雄市烟田杂草种类及危害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目测法对广东南雄烟区11个乡镇的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雄烟田共有杂草30科81种,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烟草旺长期危害水田的几种优势杂草种群为大戟科的铁苋菜、蓼科的酸模叶蓼、禾本科的无芒稗与水稗和藜科的土荆芥,危害旱坡地的几种优势杂草种群为菊科的三叶鬼针草与苦苣菜、禾本科的旱稗和大戟科的铁苋菜。由于杂草发生消长受降雨量、光照和气温等的影响,因此烟田杂草防除策略应针对不同生态烟田杂草种类和发生高峰来制定。  相似文献   

17.
铁岭地区化学除草存在问题是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难治杂草危害加重,除草剂使用不合理等;解决的对策是合理选用农药和药械,科学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加大施药器械的研制、生产、管理和使用技术研究的力度,促进铁岭地区化学除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杂草防除策略,对河南省10地市15个县(市、区)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田主要杂草有17种,其中禾本科杂草4种,阔叶杂草13种。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荠菜在河南省发生较为普遍,成为小麦田恶性阔叶杂草,而禾本科杂草节节麦近年来发生逐步加重,成为麦田杂草防治的难点。河南省不同地区草相有较大差异,杂草发生呈现区域分化特点。南阳地区杂草的种类最为丰富,达2.93种/m2;而信阳地区的杂草发生密度最大,达158.00株/m2,危害最严重。河南省杂草总体发生情况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加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田间均度、平均密度、频率、相对多度等量化参数明确了小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有13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有野燕麦、节节麦、蜡烛草、多花黑麦草等4种;摸清了禾本科杂草侵入麦田的途径主要有随小麦种子传播、自然成熟落入田间、群众人工拔除未能正确处理后又随灌溉水和粪肥进入麦田等。分析了禾本科杂草为害加重的原因有随种传播、单一的耕作制度影响、单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除草剂使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农业综合措施防治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烟地草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1991年在湖南省12个主户烟草县(市)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草害调查结果,烟地杂草达46科160余种.其中以禾本科、石竹科、蓼科、莎草科、菊科、天南星科、景天科、旋花科等杂草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各烟地杂草群落组成和发生危害情况与烟草栽培制度和地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烟-稻轮作烟地主要是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危害,禾本科、石竹科、蓼科为主要恶性杂草;烟草-旱作轮作(或套作)烟地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混合危害.h陵区烟地以禾本科、石竹科、莎草科、蓼科杂草危害严重;山区烟地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天南星科、景天科、旋花科杂草危害严重.烟草各生育期均受杂草危害,但以大田生长期的伸根期、团棵期.旺长期受害(?)烈,杂草发生量急剧上升,是防除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