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旱起垄夹肥机插技术打破了传统泥浆整地的束缚,采用上年秋季或春季旱作起垄夹肥后,用高性能插秧机进行机插,经过2015年一年的示范,水稻旱起垄夹肥机械插秧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5%,节水15%,节约成本5%,同时在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光分布光能利用率、规避潜叶蝇危害等方面优势明显。现将栽培模式总结如下:一、栽培模式总结(一)水稻旱起垄夹肥机机器改装。起垄夹肥机按照旱田起垄夹肥机进行改装,以一次起5个垄为最佳效果,起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垄作栽培技术是2000年提出的以钵育摆栽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旱整平、机械旱起垄、垄体深施肥,突破固有的水稻栽培模式,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富集和降低用水量的一种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继承前人的优良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旱粮作物优良的耕作栽培方法,一改以往水整地的耕作方式,进行旱平旱起垄、垄体夹肥、垄上双行钵苗摆栽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水稻垄作稀植的优点l.水稻垄作的优点(1.1)增加地温:垄作水稻,有垄沟、垄台,增加了阳光的照射面积。因此可增加地温,这对喜温的水稻非常重要。多年试验表明:垄作比平作早熟1~2天。(1.2)肥料集中:起垄夹肥,肥料集中施入垄体,相当于深施肥,不仅省肥而且能充分发挥肥效。2.水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保证肥料供应充足对水稻生长及品质十分重要。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肥料利用率低是常出现的问题,导致水稻缺肥,营养物质补充不足,直接增加了水稻的种植成本。通过合理利用控释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的肥料利用率,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控释肥的概念及优势,并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施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秧期的条件下,起垄夹肥处理与常规整地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起垄夹肥处理的平方米穗数为463穗,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多2穗;产量8118kg/hm2,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少21kg/hm2,产量差异不明显。起垄夹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起垄夹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及时补充肥料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水稻一定的生长需求。然而,在我国漏水田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肥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发生水稻缺肥现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栽培水稻的成本。而有效利用控释肥则能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基于此,介绍控释肥的概念与优势,并通过试验来分析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很大,必须及时进行肥料补充,但在我国当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肥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导致水稻成长过程中出现缺肥的现象,增加的水稻种植的成本。本文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述了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稻垄系栽培是以垄系水肥调控为核心,垄作分层平衡施肥为重点,节水、省肥、提质、增产为目标,水稻水肥光热综合技术配套组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水稻栽培新模式。水稻垄系栽培因将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分层深施于垄底,避免了传统水稻栽培浅表层施肥使肥料利用率降低而造成的养份  相似文献   

9.
<正>从3月下旬到雨季来临之前为土壤解冻的快速失墒期。这一时期是全年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时期,耕层失水最迅速。此时正值春播季节,大部分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下,如进行春播起垄施肥加重了耕层水分散失,造成土壤跑墒。而秋起垄夹肥可起到保春墒作用,春季遇干旱,可直接播种作业,避免翻动耕层土壤,有利于抗旱保全苗,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肥效,增产效果明显。所谓玉米秋起垄深施肥即在玉米收获后,结合深耕深翻或灭茬、扣垄将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旱直播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育秧期间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等优势,为深入探索水稻旱直播技术,2014年八五九分公司落实旱直播喷灌示范30亩,2015年落实100亩,通过结合公司旱直播滴灌方案,创新应用喷灌设施,为水稻旱作栽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栽培模式总结(一)选用优种良种,挖掘品种潜力这两年示范品种选择选择常规种植11叶品种龙粳31作为示范品种,播量为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1.
水稻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秩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施肥位置在苗侧附近,秧苗返青后肥料很快被吸收,与表层施肥和全层施肥不同的是侧深施肥肥料集中施于还原层,与土壤接触少,肥料浓度高,微生物获取少,脱氮少,水稻吸收利用率高,是一种可促进前期生窗、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减轻水质污染的低成本稳产、高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合理施用肥料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节省成本、增加水稻产量、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水稻肥料施用量大、秧苗肥料利用率低,水稻侧深施肥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排肥装置,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肥料箱及内部组件肥料箱不仅只是作为肥料的储存工具,肥料箱几何参数、材料等也影响着施肥机的作业质量。在设计时肥料箱侧壁要有一定的倾角,且要大于肥料的自然休止角,在保证肥料箱容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肥箱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漏水田水稻栽培肥料损释比较严重,经常会出现水稻缺肥现象,在水稻生长期间补充肥料至关重要。这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水稻栽培的成本。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肥料,能够有效捕捉化肥营养元素,使水稻田内肥料保持持续供应。通过控释肥与普通复合肥施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控释肥能有效改善水田内养分环境,使水稻生长健壮,对水稻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改善效果明显。本试验证明,控释肥在漏水田的施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稻垄系栽培方法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水稻栽培新模式。在有效提高边际效应的同时优化了田间生态环境,肥料的深施使其利用率显著提高,根系的超长发达使其用水量大幅度减少。经有关专家三年跟踪鉴定,水稻垄系栽  相似文献   

15.
过去传统的水稻施肥,一般是用底肥、基肥、育秧肥和追肥,不仅次数多、费工多,而且肥料流失也比较严重,而现在通过科研人员的艰辛努力,水稻一次性专用肥料或称一次性全层施肥方法新近在湖南研制成功.这不只是一种肥料,而且是一项既省工省本,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通渭县平襄镇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长效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利用秸秆还田配套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基础上,施用缓控释肥和高于当地习惯配方肥均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分别增产277.05 kg/hm~2、93 kg/hm~2,但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对生育期过程观察发现,缓控释肥在玉米整个生育阶段供肥相对均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玉米生育后期的脱肥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两季田是浅丘陵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种植模式,将水稻田进行水早轮作,即大春种植水稻的田块,收获水稻后立即排水再栽种一季油菜或小麦、晚秋作物,以增加稻田的复种指数,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选茬整地,改垄夹肥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外均可种植,这两个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片种植,整地改垄前每667m^2施农家肥2000~2500kg,然后用轻重耙耙一遍。起垄的方法是4:6间作起垄法。用七铧犁摘掉一个铧,用六个铧。左侧两条大垄与铧之间调到97.50cm,右侧三条小垄铧与铧之间调到65cm,这样往返作业即形成4:6间作区。  相似文献   

19.
杨完仙 《现代农业》2009,(10):34-34
玉米的丰产垄栽培是晋西北丘陵干旱地区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过程中的一种改进种植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旱平地小于15°的旱坡地沿等高线起垄覆盖。这种形式的基本耕作方法是在秋深耕春耙耱蓄水保墒的基础上,以100厘米一带,在作畦的60厘米带上集中条施农肥、化肥作基础,然后在施肥带的两侧分别向中间翻一犁。把肥料包在垄中间,做成中间高15厘米,宽60厘米的半圆形垄。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花生品种豫花2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农民习惯施肥)、施肥量减少30%、施肥量减少25%共3种施肥量,起垄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研究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在肥料减施25%、30%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增加;平作条件下,肥料减施25%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但在起垄条件下,肥料减施25%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合理减量施肥和起垄种植不仅不影响花生产量,还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