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苗期染病: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嫩荚枯萎、整株叶由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根系染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线虫病害,芒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平均减产10%~30%。一、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苗期病害,一般在播种后的25~30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后,叶片由下而上开始发黄(开始鲜黄色,后为枯黄色),植株生长瘦弱,常呈点片状,与缺水或缺肥症状相似,群众往往认为是地出了毛病。成株期植株明显矮化,病株花期延迟,花器丛生,结荚少而小、籽粒秕瘦或不结荚,重者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5.
6.
刘维志 《新农业》1999,(11):22-23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世界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及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大量发生,一般造成产量损失5%~10%,严重发生地块甚至颗粒无收。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63个市县均有大面积大豆遭受其危害,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佳木斯严重发生,尤以安达、肇东、林甸、富裕、依安、拜泉、富锦、北安等地区更为严  相似文献   

8.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在我国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中的重要线虫病害,主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是我国目前大豆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田间发病后植株矮小,瘦弱,成片发黄,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12.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购买和购买的热点。大豆意味着在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大豆生产基地周围的环境是良好的,没有城市污染。同时,在施肥过程中采用绿色肥料。大豆产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然而,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病虫害许多问题,本文将对些提供相关的经验,以共参考。(-)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有三种:1.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在20 世纪 60 年代,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 dera glycines)主要在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干旱少雨地区的盐碱地、沙壤土、壤土地块发生,局部大豆田发生较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在东北部三江平原,多雨潮湿、低洼内涝地区、白浆土地块大豆田即使发生也比较轻,而且大部分大豆  相似文献   

15.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es Lchinohe)又名大豆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一直是世界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在中国和日本发现。195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了该病。2002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美国大豆产量损失360万kg,约合7.84亿美元[1]。事实上,巴西每年有数百万公顷大豆遭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2]。我国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7.
蔡建  刘奇华 《陕西农业科学》2006,(6):101-103114
概述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于SCN的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抗病育种相关的展望。旨在对研究进展作一综合论述,以期为大豆抗SCN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农村科技》2011,(1):30-30
胞囊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危害大豆根部,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病初期叶片褪绿黄化,症状表现不明显,与大豆缺素症或缺肥症十分相似,只有发病十分严重时才表现出独特的症状。随着本县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日益严重,一般减产10%~35%,严重则造成毁田。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黄萎病,根线虫病,俗称火龙秧.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及内蒙古东部等省区.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绿豆、野豌豆、小豆、毛叶野豌豆等豆科作物以及三叶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胡枝子、苍耳等.一般减产15%~30%,个别发病地块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20.
简单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及识别方法,阐述了其主要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发病因素,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