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野螟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豆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年年有不同程度发生,轻则影响豆科蔬菜生长,重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1 危害状 豆野螟幼虫大多数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蛀食嫩荚,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和排出腐烂状的绿色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幼虫也可吃食叶片和卷叶危害。……  相似文献   

2.
豆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通杨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豆野螟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豆野螟又叫豆荚野螟、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各地均有发生分布,它是豆科蔬菜上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芸豆、豌豆等,以豇豆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6.
通扬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野螟在江苏一年发生4~5代,主害代为第2、3代(7~8月)。低龄幼虫为害以花为主,3龄后以荚为主。第2、3代常温下历期为:卵2.5~4天,幼虫5.5~9.5天,预蛹1~2天,蛹5~16天,成虫3~14天。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33℃、8.67℃,有效积温为137.48、172.22℃/天。过冷却点分别为-3~-5℃、-11~-13℃。幼虫在田间为聚集分布。防治指标花害率为20%,百花有虫10头,荚害率5%。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和近似消化率.该虫每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豆荚量为3436 mg.田间落花调查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比率分别为51.23%、18.83%、19.44%、6.79%、3.70%.蛹重、蛹长、蛹宽平均分别为0.04±0.01 g、11.13±0.45 mm、2.84±0.13 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22 d和5.58±0.59 d.雌雄性比1:0.54.  相似文献   

8.
高举 《吉林农业》2001,(9):17-17
豆野螟是危害豆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它以幼虫蛀食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表面少毛的豆科植物的花蕾、豆荚。由于其蛀食危害,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而大幅度减产,也严重影响品质。 豆野螟成虫体长10毫米~13毫米,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4毫米~18毫米,体色由淡绿色色变为  相似文献   

9.
豇豆豆野螟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奥绿1号800倍处理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药后7d和14d分别达到89.46%和79.49%,表现出了较高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建议可以进行较大面积的推广。此外,15%安打悬浮剂3750倍、5%抑太保乳油l000倍和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防效,可适当进行推广。在防治过程中,各种药剂间应交替使用,以免连续使用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豆野螟在扁豆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38±0.09mm、0.69±0.07mm、1.01±0.09mm、1.33±0.07mm、1.73±0.14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22d和5.58±0.59d。雌雄性比1:0.54。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1.43±0.49d。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48%乐斯本(毒死蜱)2000倍液、20%杀灭菊酯1250倍液、30%乙酰甲胺磷3000倍液的喷雾叶片,5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67%、90.00%、76.67%;25%悬浮灭幼脲3号2000倍喷雾,5d后效果逐渐显现,校正死亡率为86.67%。  相似文献   

11.
豇豆是我市主要的伏季蔬菜。而豆野螟是危害豇豆生长的主要害虫。由于其生育进程不一、食料丰富,3~4代豆野螟危害盛期长、防治效果差。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觅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2003年笔者应用5%锐劲特进行防治豆野螟的试验,取得理想防效。  相似文献   

12.
豆野螟是本地豇豆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为筛出合适的防治药剂,为大面积防治豆野螟提供科学防治建议,本文选取6种不同的防治药剂开展了防治豆野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治效果非常突出,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可达95.0%左右,好于其他几种药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也较好,药后5 d的防效可以保持在80%以上;15%茚虫威乳油3 500倍液的防效也不错,这3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交替使用防治豇豆豆野螟。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 500倍液、10%三氟甲吡醚乳油1 500倍液和5%虱螨脲乳油1 500倍液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不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是各种豆科作物.其中又以扁豆、四季豆、豇豆和红小豆为主,其次是绿豆。一般田块豆角被害率在30%左右,重的田块达60%。豆野螟在我县全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初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广东豆野螟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种群动态凋查结果表明,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在深圳菜区1年发生9个世代。卵及幼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主要危害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完成1个世代时间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第五代最短,为20天;以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的第九代最长,为57天。不同种植期的豆类作物受理豆野螟的发牛危害不同,当盛花期刚好与豆野螟的成虫产卵高峰期相吻合时,豆野螟卵量、幼虫揎较大,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的施药时间及施药部位入手,研究豆野螟的防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早上施药并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早上施药但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以及傍晚施药而且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于前期的蛀荚控制作用稍差,但中后期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只清理脱落的鲜残花,植株上不施药,不能有效控制豆野螟取食和为害豆荚。  相似文献   

16.
豇豆两种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豆野螟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螟蛾、豆荚野螟。除为害豇豆外,还为害四季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等,是豆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豇豆越来越严重,已成一种难治害虫。以幼虫为害,幼虫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落花;幼虫蛀食嫩荚,造成落荚;后期蛀食豆荚,并在其内取食幼  相似文献   

17.
18.
豆野螟是夏秋季豇豆生产中主要害虫,由于近年来豇豆栽培面积扩大,茬口安排复杂,该虫害发生程度日益严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据温州市农科院2002~2003年系统调查,现在豆野螟6~10月均发生严重,发生呈波浪状多峰形,花、荚危害率均大幅度上升,而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9.
1996~1998年研究结果表明,为害红萍的螟虫有褐萍螟(Nymphula turba-ta Butler)、黑萍螟(Nymphula enixalis Swinhoe)和萍灰螟(Pyralis Sp.)3种。均属鳞翅目(Lepl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其中以褐萍螟及萍灰螟发生数量多,为害重。应采取以黑光灯诱杀为主,辅以保护天敌、药剂防治的策略。化学防治以90%晶体短短  相似文献   

20.
姜螟(又名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它的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之后钻蛀茎杆(蛀入孔处有蛀屑和虫粪堆积),致使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蛀孔以上的茎叶枯黄、凋萎,有外力作用时极易折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