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黄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当前,柘城县菜农在大棚黄瓜发生霜霉病以后,马上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经过多次防治以后,黄瓜霜霉病便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很多菜农都遇到过的情况。笔者现结合柘城县实际,将大棚黄瓜霜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大棚里的黄瓜霜霉病产生了抗药性,应重新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大棚黄瓜霜霉病适宜发病温度一般在17~23 ℃,棚内湿度70%就容易发生黄瓜霜霉病,因此,可通过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来防治黄  相似文献   

2.
穆龙 《农村科技》2008,(12):24-24
随着温室大棚快速发展,黄瓜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作物,逐渐得到广大温室大棚种植户的青睐,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霜霉病成为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我团在霜霉病的防治中通过大量的试验,总结出了生态防治霜霉病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通过调控好棚内的温湿度,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菌发育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态因子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 1 巧调温湿度 避开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湿度(温度18℃左右,湿度83%以上)。上午将棚温调控在28℃左右,湿度在75%以下;下午调温在23℃左右,湿度在70%左右。前半夜巧用低湿度,将棚内湿度调在80%以下;下半夜巧用低温,将棚内温度调在13℃以上。这样在不影响黄瓜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控制病害发生。 2 巧用高温闷棚 选在晴天中午将棚封死,使棚温迅速升至43℃以  相似文献   

4.
<正> 1 黄瓜霜霉病 1.1 保叶壮叶。叶面喷1%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液。 1.2 生态防治。加强棚温管理是一项主要措施。上午棚温控制在20℃~30℃,湿度降到75%。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20℃,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阴雨天、夜间也应通风降温,但不宜浇水。浇水最好在晴天的早晨进行,浇水后立即闭棚  相似文献   

5.
一、调节温湿度 一般在上午可利用温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可将温室或大棚密闭,使温度提高到30~32℃,既有利于黄瓜生长,又控制病菌侵染.下午可利用湿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午后开始放风,把温度降到20~25℃,空气湿度降低到60%~70%,控制病菌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2001年在长春市对普力克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72.2%普力克悬浮剂800~10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防效为90.13%~92.70%,防治效果优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药剂。在生产中使用800~1000倍液,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剂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瓜霜霉病是危害棚室黄瓜最重,损失最大的病害。症状特点。发病时在叶片背面产生水渍状的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黄褐病斑。叶背病斑上会长出紫黑色霉。病叶从下部叶片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全叶枯黄卷缩。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为温度16~22℃,湿度90%以上。所谓生态防治就是不使用任何农药,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不让棚室内形成这种条件,就可以达到防病目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地黄瓜是菜农首选的主载作物,由于常年栽培并多茬次种植,黄瓜霜霉病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5~20%,严重流行时减产30~50%,各别大棚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通过试验示范调查,了解到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因而利用通风调节控制温湿度的生态防治,来创造适合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以达到黄瓜健壮生长,增产增收。一、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研究掌握黄瓜霜霉病流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利用现有设施条件,人为创造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和生态调控措施,可以达到少用农药和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控制日光温室温湿度防控黄瓜霜霉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生长和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霜霉病发生和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温、湿度范围往往相近。黄瓜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最适于发病的相对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叶片背面有水膜时,最易  相似文献   

11.
一、调节温湿度一般在上午可利用温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可将温室或大棚密闭,使温度提高到30~32℃,既有利于黄瓜生长,又控制病菌侵染。下午可利用湿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午后开始放风,把  相似文献   

12.
黄瓜霜霉病是目前瓜类蔬菜栽培中常发病害之一,可在较短时间内造成黄瓜叶片枯萎,使黄瓜出现早衰、减产等现象。本文结合汶上县黄瓜霜霉病发生实际,从品种抗性、温湿度条件、栽培管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了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原因,并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药剂防治等3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黄瓜霜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汝州市纸坊镇是一个蔬菜种植大乡镇。近些年黄瓜种植户数量剧增,现就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控制此病。药剂防治: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4.
<正>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多年来,采取超剂量连续喷药的方法进行防治,造成了开支大,用工多,蔬菜受污染,降低了商品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及适合发病的环境条件。现提出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防病原理 大棚黄瓜霜霉病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发生,发病盛期多在5月1日前后,5月20日后危害逐渐减轻。据有关资料报导,霜霉病发生条件:气温16~24℃之间,相对湿度83%以上,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合理控制嫁接黄瓜生长的温湿度环境,是获得冬春茬黄瓜丰产、抗病的关键。生产上应注意嫁接黄瓜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各阶段温湿度管理。1种子发芽阶段在25~30℃条件下催芽,1~2d出芽。2嫁接前管理苗出土前,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夜间16~20℃,地温20~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是目前瓜类蔬菜栽培中常发的病害之一,可在较短的时间造成黄瓜叶片的枯萎,表现出早衰、减产等不利影响。结合汶上县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实际,从品种的抗性、温湿度条件、栽培管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了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防治、生态防治、药剂防治3个方面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危害严重且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流行性极强,导致大量功能叶枯死并难以结瓜。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造成50%以上产量损失。阐述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害症状,提出应用农业防治、生态控制以及提高药剂防治效果的方法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棚黄瓜栽培霜霉病发病率较高,一般年份因霜霉病减产可达20%~30%,严重时高达50%以上,对生产威胁很大,所以霜霉病的防治是大棚黄瓜丰产栽培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才是控制霜霉病的有效途径。1.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据试验不同品种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针对不通浓度70%丙森锌WP进行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1hm2用70%丙森锌WP(有限成分)1911~2247g兑水900Kg,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为81.94%一84.72%,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0.
黄瓜肉质脆嫩,汁多味甘,具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之功效,同时还兼有美容的功能,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都被大面积种植,但在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霜霉病,该病来势猛,传播迅速,在一两周内就会造成植株叶片大量枯死,严重地影响黄瓜的生长.病害流行时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时可达40%~50%,甚至绝收.为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防治黄瓜霜霉病,减少损失,现结合笔者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经验,将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