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测试了12个具有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根冠细胞对棉花黄萎病毒素的敏感性,以孢子悬浮液苗期接种和毒素醮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根冠细胞死亡率与苗期接种病指和幼苗萎蔫指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与0.816,试验证明,利用离体根冠细胞对毒素的敏感差异鉴定品种抗性,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于大批量鉴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哈尔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合理布局,本研究于2011年以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12个水稻品种为靶标,以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为选择压力,通过喷雾接种和离体接种方式完成试验,同时对部分结果进行了PCR复检,获得了各稻瘟病抗性基因利用价值和水稻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准确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谱在10.83%~93.33%,平均抗谱为38.09%;212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稻瘟病抗性基因10个,pi-a基因出现频率最高;3结合两方面信息,初步制定单一品种和多品种抗稻瘟病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5.
1995年,在遵义县南白镇稻瘟病常发区建立了稻瘟病抗性监测圃。1995-2000年,累计监测56个(次)水稻品种,为每年当家生产品种的推广及品种的布局与轮换提供了科学依据。指出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监测与稻瘟病菌变划监测相结合;选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水稻品种,更有利于稳定稻瘟病病原菌群体,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旨在明确2017-2020年安徽省参试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用人工喷雾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用剪叶接菌方法测得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 表明:659个水稻品种中,48.10%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高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仅占1.06%,没有高抗品种.51.59%表...  相似文献   

7.
外源Si对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有显著影响,但水稻应激防御系统对外源Si的响应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Si对稻瘟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抗性的影响,在人工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测算了水稻株高、穗数、穗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等生长数据,同时测量了水稻稻穗中MDA的含量和防御相关酶(PPO、CAT、SOD、POD)的活性。结果表明,施Si处理使水稻的稻瘟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4.47%;显著提高了稻穗中PPO、CAT和SOD的活性,降低了POD的活性和MDA含量,缓解了稻瘟病引起的氧化胁迫;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使其茎叶更加挺直,降低病菌的感染和传播;最终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相比染病组的产量提高61.2%。因此,Si能够通过参与植物生理代谢过程,有效增强水稻抵御稻瘟病的抗性,提高植株活力,有效减少植株损伤。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为害水稻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弄清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机制对于稻瘟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抗性品种(YJ19,IRBL22和LTH)不同侵染阶段的细胞观察,发现水稻品种YJ19对稻瘟病菌16T抗性最强,其次为IRBL22、LTH抗性最弱;抗性品种自发荧光增强强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且抗性越强,其荧光增强点的密度越大,荧光增强频率越高,侵染点荧光增强细胞数目越多,荧光点越大。在侵染后期感性品种细胞产生显著的褐化现象,而抗性品种褐化现象不明显。水稻细胞对稻瘟病菌侵染出现明显细胞形态变化的关键时间点为接种后72 h。研究结果可为培育广谱、持久抗性水稻品种,制定抵抗稻瘟病害的新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基因分析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瘟病危害程度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当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的组成与分布,有针对性地利用抗性基因,选育抗病品种和使之合理布局,本文利用9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3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12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3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出55个日本小种,优势小种为017、077、037、377和047,总频率为42.29%。鉴别力比较结果证实日本鉴别品种比中国鉴别品种更适合于当地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小种分化研究。在12个主栽品种中,除龙粳14、龙盾104外,其他品种已经或正在丧失对稻瘟病的抗性。Pi9基因在所有积温区对稻瘟病菌株的抗谱都最广(平均94.80%),是当前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上极有价值的抗性基因;基因Piz-5(CA)、Piz-5(R)、Pita-2(R)、Pita-2(P)、Pi12(t)和Pi20(t)对供试菌株有高于70%的抗谱,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黑龙江省当前抗稻瘟病育种的策略应该是,在利用抗源龙粳14、龙盾104和Pi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聚合一至多个广谱抗性基因;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顾才东  李华 《种子》2002,(6):76-77
稻瘟病 ( Pyricularia oryzae)自 15 6 0年首次发现以来 ,已成为世界性水稻病害。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栽培史上 ,稻瘟病也是影响水稻高产 ,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 ,稻瘟病是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 ,白叶枯病、恶苗病也不同程度危害我区的水稻生产。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选育优质、高产 ,抗病的品种已成为我区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1 抗病育种中品种抗性过早丧失的问题1.1 稻瘟病菌种群的分布差异及致病性的可变异性长期以来人们对稻瘟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 ,3 ] 发现其致病性易多变 ,从而导致抗病品…  相似文献   

11.
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采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分别鉴定了福建省18个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苗瘟、叶瘟、穗颈瘟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品种对苗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11个,表现为感病的品种有7个,占供试品种的61.1%和38.9%;对叶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2个,中抗的品种有12个,中感的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比率分别为11.1%、66.7%、11.1%和11.1%;主栽品种谷优527、佳辐占和特优627对穗颈瘟抗性最强,为抗病品种;金明优100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汕优6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另外,地区间气象因子不是造成水稻品种抗病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小气候对稻瘟病发生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在东北地区的稻瘟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2份分子育种亲本在稻瘟病重发区自然鉴定圃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发现分别有117个和3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表现抗性,1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以上抗性,叶瘟与穗颈瘟发病严重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利用辽宁和黑龙江的混合菌株在水稻苗期,对田间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1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分别筛选出对辽宁东...  相似文献   

14.
21个稻瘟菌株毒力与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42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离体叶片接种,明确供试水稻品种对21个稻瘟菌株的抗普和病级并在此基础上对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按供试21个稻瘟菌株毒力差异和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多个抗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稻瘟菌株分为七类,其菌株毒力差异显著,菌株毒性频率和平均毒力之间呈现高度负相关。把水稻品种分为七类,其中第三类的第一组抗性最好,抗普在85%~100%,病级4.0以下。结果对选育水稻抗瘟新品种、合理布局区内抗性水稻和防治稻瘟病爆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黑龙江省粳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类型、评价品种及抗瘟基因利用价值,利用8个已克隆主效抗性基因PitaPiaPiz-tPibPikmPi9PiiPid3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402个黑龙江省各稻区的菌株接种供试品种的抗性表型,对20个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ia检出率最高,20个粳稻品种均检测到该基因,其次是PitaPiz-t,检出率为80%;PiaPitaPiz-tPikmPi9在不同生态型品种育种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PibPiiPid3在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分布存在差异,仅在第1积温带的品种中发挥较好作用;唯一携带Pid3且具有Pita+Pia+Piz-t+Pib+Pii+Pid3基因型的龙洋16抗性表现最好,抗性频率高达93%;携带Pita+Pia+Piz-t基因组合的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对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抗瘟贡献较大。揭示了黑龙江省20个粳稻品种的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类型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筛选和广谱抗病基因的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品种混植防治寒地稻瘟病流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抗稻瘟病性不同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混植对寒地稻瘟病流行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寒地早粳稻作区,利用抗病品种跟感病品种混植可以有效抑制叶瘟、穗颈瘟的发生,随着抗病品种比例的提高,发病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组合抑制稻瘟病效果为-11.5%~-63.2%。品种混植后增加了产量,增产幅度1.5%~12.0%,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鄂西南地区24个水稻品种稻瘟病发病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24个水稻品种在鄂西南不同地区稻瘟病发病情况,筛选适合鄂西南种植的水稻品种,在2018、2019年分别在鄂西南10个地点(忠路、来凤、巴东、建始、长阳、鹤峰、宣恩、柏杨和咸丰,以武汉黄陂作对照)种植24个水稻品种,调查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各地点的发病情况明显高于2018年,10个地点中发病最严重是宣恩,而咸丰2年都没有品种发生稻瘟病。在实验的24个品种中‘荣优华占’抗性最好,适合在鄂西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病菌培养液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植株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对水稻体细胞系和花药及其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毒素对体细胞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滤灭菌的粗毒素的毒性大于高压灭菌的毒性,花药的抑制程度大于种子胚愈伤组织,花药筛选系统的适宜毒素浓度低于体细胞筛选系统的毒素浓度。粗毒素液可以作为抗病筛选的选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