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疫苗免疫失败的潜在原因主要有:疫苗抗原含量不足或免疫效力太差;疫苗的抗原血清型与野毒不一致;疫苗中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时出现相互干扰;患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疫病的动物,感染的病原毒力太强或剂量过大;病原持续性感染的动物,动物已感染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后产生免疫力的时间不足和免疫接种方法或接种部位不对等。下面着重讲几种影响疫苗免疫效力的因素分别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的临床免疫效果,分别选择PRRS阴性猪场、PRRS免疫阳性猪场和PRRS野毒感染猪场进行免疫接种研究,接种剂量分别为1头份和2头份,接种后观察猪群临床症状,监测抗体水平并抽取部分仔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RRS阴性猪场和PRRS免疫阳性猪场接种TJM-F92株疫苗后,仔猪保育阶段成活率、育肥阶段成活率、出栏率及母猪窝产健活仔数与未免疫猪比较无明显差异,仔猪免疫后第28天攻毒保护率均为80%。PRRS野毒感染猪场接种疫苗后仔猪保育阶段成活率、育肥阶段成活率、出栏率及母猪窝产健活仔数均明显提高。说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具有较好的临床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猪瘟(CSF)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A类传染病之一,是我国目前强制免疫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做好猪瘟免疫是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基础.近年来,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猪瘟疫苗质量、免疫程序不当和猪瘟野毒持续感染母猪将其野毒传播给仔猪造成免疫失败等因素外,其他猪病病原感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力也构成影响[1-4].由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或混合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已有报道[5-8],而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是否猪瘟免疫有影响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用仔猪肾细胞培养物制备的猪瘟兔化弱毒(简称弱毒)疫苗,对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国内已大量生产和使用。但是,用仔猪肾细胞培养物培养时,弱毒的毒价不够稳定,另外,使用仔猪肾细胞培养制备疫苗,仔猪有感染潜在致病力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可能,特别是对仔猪来源控制不严时有混入  相似文献   

5.
1 原因分析 变态反应在疫苗不良反应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将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乙脑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给猪注射后常发生变态反应,严重者出现死亡. 注射疫苗时不按操作规程而采取粗暴式注射,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严重的造成动物死亡. 注射疫苗前未按规程对注射器械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结果被污染的注射器械引起注射猪感染发病甚至死亡.例如,某地在注射猪瘟疫苗时,由于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未严格消毒就用于稀释猪瘟疫苗,造成疫苗污染,致使预防注射猪因感染梭状芽胞杆菌而大批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1—11月,先后从湖南省19个规模猪场采集1 096份种猪血清、551份仔猪和肥育猪血清样本,利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湖南省19个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野毒血清抗体的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共检出12份阳性样本,总样品阳性率为0.73%,4个猪场检测到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场阳性率21.0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湖南省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总阳性率为0.64%,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6.1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普遍。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后备母猪及胎次较高的母猪群,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种猪阳性率偏高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关键。在所监测的19个猪场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但有个猪场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却没有,表明仔猪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在仔猪伪狂犬病阳性场中,野毒抗体集中在1~4周龄、17~24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流行动态。结果还表明,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有野毒感染,此阶段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有些规模猪场只重视母猪免疫、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目前,疾病呈多重、复杂的趋势,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环境消毒,细化生产管理,安全引种混群、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湖南省伪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新型动物免疫疫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随着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一些新型动物疫苗得以问世。在动物病毒疫苗研制方面,人们将感染组织、感染鸡胚的胚液或组织制备的疫苗,为第一代疫苗;以人工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制成的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以及筛选异源或同源自然弱毒株研制的弱毒疫苗,为第二代疫苗;采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疫苗.为第三代疫苗。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伪狂犬病gE^-/gI^-/TK^-/LacZ^ 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接种动物抗体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株能在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蚀斑。其对1日龄仔猪、妊娠母猪、牛、羊以及家兔安全,无不良接种反应,接种动物不向外散毒。SA215疫苗接种猪能抵御高剂量(10’PFU)Fa株强毒感染,攻毒后试验猪的发热期、增重受阻天数、散毒滴度略低于Bartha株疫苗接种猪,低于对照组猪。SA215接种猪能维持长时间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滴度。试验结果表明,SA215株是一株安全、免疫原性好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何鉴别疫苗接种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是控制和净化该病的前提。本试验根据不同猪伪狂犬疫苗株gE基因缺失的特点,建立了一种猪伪狂犬病野毒病原核酸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出猪伪狂犬病野毒,而不能检出猪伪狂犬病疫苗株,实现了疫苗毒和野毒的鉴别检验,同时不能检测出猪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最低检测限度为10~3个病毒核酸拷贝。在组织样品检测中不受宿主组织核酸干扰,能区分野毒感染动物组织和疫苗免疫动物组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伪狂犬病毒野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仔猪水肿病蜂胶佐剂多价灭活苗进行了免疫产生期、免疫持续期和疫苗保存期试验。研究表明 :仔猪接种该疫苗 5~ 7d后便产生免疫力 ,到第 9天时抗体产生水平已经很高 ;以免疫仔猪攻毒后的存活率不低于 95%为标准 ,疫苗的免疫持续期可达 9个月以上 ;以物理性状合格和免疫仔猪攻毒后的存活率不低于95%为标准 ,疫苗置 4℃时保存期为 1 8个月 ,2 5℃保存 9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正>张宏福研究员在报告中,提醒各养殖业从业人员,在实际生产中,要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他说,绝大多数疫苗都不能产生不感染的免疫力,而只能产生保护不发生临床疾病的免疫力,但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临床保护率差别很大,降低强毒复制的保护率差异更显著。他认为,疫苗免疫不能清除动物群体中已经存在的强毒感染,而已经存在的感染会严重影响疫苗免疫正常免疫力的产生。张宏福主任指出,从近年来我国养殖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9):138-13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对PR进行免疫预防,通过检测g E抗体鉴别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从而能有效监测猪群中PRV野毒感染情况,逐步淘汰PRV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13.
猪链球菌2型仔猪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与猪链球菌2型协同感染仔猪的方式,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结果协同感染组试验仔猪均死亡,PRRS弱毒、猪链球菌攻毒组及空白对照组仔猪均存活.结果表明,PRRS弱毒可增强猪链球菌2型对猪的易感性.将建立的动物感染模型用于猪链球菌灭活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猪链球菌2型)的效力检验,结果灭活苗可以保护PRRSV与链球菌的协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猪瘟疫苗针对18周龄猪群在野毒攻击中的预防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30头不患有蓝耳病的仔猪,并将其分成3组,对照组中的仔猪不接种任何疫苗,C1和C2为观察组,其中C1在仔猪为3周龄时接种4种不同的免疫疫苗,C2在仔猪为5周龄时接种4种不同的免疫疫苗,在仔猪达到18周龄时,给每头仔猪注射猪瘟野毒,并在攻毒0,8,15天时采集这三组仔猪的血样进行CME检测。结果:对照组中的仔猪在攻毒为8至11天时全部死亡,在C1组中有5头仔猪在攻毒11至36天时,C2组在攻毒36天之内都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结论:不同种类的猪瘟疫苗针对18周龄猪群在野毒攻击中的预防作用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很多规模化猪场都存在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特别是猪瘟免疫后抗体免疫合格率普遍偏低,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鉴于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现阶段的猪瘟防控提供参考。1猪瘟免疫后抗体合格率普遍偏低的原因1.1"带毒母猪综合征"导致的仔猪猪瘟免疫失败妊娠母猪感染猪瘟野毒后,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吸吮初乳后,仔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致使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  相似文献   

16.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7.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猪瘟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瘟仍是目前造成福建省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由单一发生向混合感染趋势发展,猪瘟在有限区域散发性流行,以非典型症状猪瘟为主,部分猪场由于猪免疫抑制病等因素造成种猪场以母猪带毒隐性感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多数猪场采用大剂量疫苗注射。福建省在防制猪瘟方面应筛选猪瘟疫苗,制定和推广科学免疫程序;建立全省猪瘟监测网络和报警系统,加强对种猪场、规模猪场和散养猪的免疫、监测,尤其对种猪场开展猪瘟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疫苗毒与野毒抗原的鉴别诊断,坚决淘汰免疫缺陷和野毒感染的种猪,在种猪场推行猪瘟净化技术;加强对生猪市场交易、调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郭万柱 《猪业科学》2005,22(4):20-2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1.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基因)  2.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鉴别诊断技术:  gE-ELISA 区分疫苗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和控制乃至根除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早期的猪伪狂犬疫苗大多为弱毒苗和灭活苗,弱 毒苗和灭活苗在预防控制伪狂犬病方面 虽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弱毒苗不能防 止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和排出,即存在 着毒力返强和散毒的危险;而灭活苗虽然 安全性较好,但其免疫效率却较低,免疫时用量较大、有时还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肿胀,出现过敏反应。因此…  相似文献   

20.
PCV2a/2b灭活疫苗与PCV2b亚单位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猪圆环病毒(PCV)2a、PCV2b基因型全病毒灭活疫苗和PCV2b亚单位疫苗对PCV2b基因型强毒株免疫攻毒保护效力。取3种类型PCV2疫苗,分2次免疫PCV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阴性的BALB/c小鼠和14日龄仔猪,间隔21d,分别于免疫后14、21和35 d进行PCV2特异性ELISA抗体测定。使用临床分离鉴定的PCV2b基因型强毒株进行攻毒,通过攻毒前后临床观察、体温变化、平均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等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PCV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14 d能检测到PCV2特异性抗体,在35 d时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产生抗体水平高于全病毒灭活疫苗;不同类型疫苗均能刺激仔猪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强于灭活疫苗;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类型疫苗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抵御PCV2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组体温变化、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均与攻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类型疫苗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3种类型PCV2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后均能诱导产生抵御PCV2b基因型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有效抵抗PCV2感染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