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频繁,市场上对名茶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名茶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比一般茶叶在色、香、味、形诸方面,更具有明显的特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几十种名茶,外形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内质都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风格。名茶特异品质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名茶大多产在名山大岳、风景秀丽、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的地  相似文献   

2.
王宏树 《茶业通报》2004,26(3):125-126
开展安徽主要名茶生化成分测定与制茶品质关系的研究,对发展名茶及提高名茶品质,增进广大消费者对名茶的理性认识,宣传饮用名茶的价值,促进名茶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本试验严格按各种名茶采摘标准要求和精湛的加工工艺进行精心制作黄山毛峰等14种名茶样品,密封包装贮存。1.2试验方法1.2.1样品处理将采购的名茶样品及时进行磨细处理,通过40目孔筛,注明标签,存于阴凉干燥处待测。1.2.2测定内容与方法氨基酸含量采用GB8314茶-氨基含量测定法;多酚类含量采用GB8313茶-多酚类含量测定法;水浸出物含量采用GB8305…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桐城市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创制名茶 ,建立名优茶示范基地 ,引进发展无性早芽良种茶园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桐城市茶园规模小 ,整体素质差 ,优质茶总量不足 ,供求矛盾突出 ,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1 名茶开发做法与成效1 .1 改进传统工艺 ,创立知名品牌  1 998年市科委突破传统小花茶工艺的束缚 ,大胆创新 ,在总结 1 996年以来探索创制名茶经验的基础上 ,拟订了龙眠春翠名茶开发方案。该方案一是限定了新开发名茶的产地必须是自然条件优越的龙眠山区 ,以现有科委建立的万亩…  相似文献   

4.
1关于安徽茶叶在全国位次下滑的反思安徽茶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仅是名茶在全国闻名遐迩(十大名茶占其四),总量在全国也排名3~4位。但时至今日已风光不再,总量位次已下滑至第7位;名茶的知名度也远远不如“铁观音”、建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产量排在浙江、湖南、四川(含重庆)后位居第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徽茶叶曾在全国老三、老四的位子。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名茶研制开发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名茶品质的形成与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密切相关。优质鲜叶原料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基础 ,精湛的制茶技术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关键。本文以“天山真香”等名茶为例 ,就制茶技术与形成名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 制茶技术与名茶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美观的外形。如天山真香茶外形挺直略扁 ,旌德魁针茶紧秀似针 ,旌德亳芽茶扁平似雀舌等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 ,即外形要求“三个一致” :形状一致、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1 采摘优质的鲜…  相似文献   

6.
被载入世界科技名人录的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年近八十,老当益壮,除了从事大量闻名中外的专业论著和教研工作以外,还不辞辛劳,经常奔走各地,考察研究。为了中国名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延续,去年老专家完成了全国各主要名茶电视教学录像。今年四月上旬又从江苏碧螺春名茶产区,来到革命根据地皖南山区的泾县,涌溪火青名茶产地进行电视教学录像,亲临现场,实地考证生态环境和精细的采、制、管工艺技术。四月中旬,陈老又深入群山环抱、道路崎岖偏僻的深山区宁国县济川乡  相似文献   

7.
一名茶有好种,好种出名茶,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安徽名茶多,品质好,据《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上选登的52种名茶中,就有11个是安徽的传统、历史名茶。这些名茶的形成,显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但决定名茶品质的主导因素则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名茶对其品种的适制性即内在品质,化学成份、芽叶性状及采摘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众所周知的祁门红茶,屯绿“四大名  相似文献   

8.
皖浙闽三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而且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兼优,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茶”也比较多。一种名茶的产生,固然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制技术有密切关系。但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名茶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中,气候又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对皖浙闽三省主要名茶的气候生态作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一九八二年六月九日至十六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安徽、浙江、等十三个产茶省自治区和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省等销区代表,还有商业部科技局,科研院校等单位也派人员出席了会议,共53人。会议认为: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名茶评选会,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名茶传统采制技术,交流经验,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以抓好名茶生产品质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茶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是锑矿区发现的一种高富集植物,以其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 50,100, 200, 500 mg/kg)锑胁迫下,蜈蚣草各部位锑的积累及其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可溶性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锑在蜈蚣草各部位锑积累顺序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锑胁迫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多,其中,根部是蜈蚣草积累锑的主要部位。随着锑胁迫浓度的增大,蜈蚣草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总量、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所有处理组中均检出6种有机酸及17种氨基酸,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组成成分没有随锑胁迫浓度的变化发生改变,锑胁迫主要影响的是各组成成分的分泌量。同时,有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有机酸和氨基酸中大部分组成成分的分泌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与蜈蚣草根部锑含量显著相关,说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可能在蜈蚣草累积锑的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通过研究锑胁迫与蜈蚣草根系分泌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究蜈蚣草对锑的耐性及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叶的祖国,裁培、制造、饮用最早。茶叶种类花色多,品质最优。一般说,某地区的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首,成为著名产品,称之“名茶”。因此,中国名茶的研究对世界茶业科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茶叶品质,乃是茶叶内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协调配合的综合反映,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有关,而且与其成分的配比关系极大。这些化学成分,一、来之品质优良的鲜叶,大凡名茶产区有特定优越的裁植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二、来之高超的加工技术,促使鲜叶内含物转化为组成优良品质的有效成分,两者既是有机联系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籽粒的氨基酸组成,是影响面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日前,我国对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已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一些科研单位,正在研究提高籽粒的氨基酸总量并改善其组成的育种或栽培途径.鉴于对我国主要栽培品种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等缺乏了解,我们选用了全国不同麦区的代表品种共20个,测定原种子和种植于杭州后收获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我省的主要特产和出口商品。早在汉末晋初就有“庐江好茗”“宣城人入山采”等记载。1986年产茶46958.5吨,茶园面积168.74万亩,采摘面积141.17万亩,平均亩产33.2公斤。基本情况我省茶类花色繁多,以品质优良称誉国内外市场。主要出口茶类有:祁红、屯绿、舒绿等,名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涌溪火青、敬亭绿雪、霍山黄芽、九华毛峰、黄石溪毛峰、狮峰云雾、金山时雨、郎源松萝等。近年创制的名茶有:天  相似文献   

14.
詹罗九 《茶业通报》2006,28(2):84-84
2005年中国(安徽)首届茶博会评选出的安徽十大品牌名茶,是唐宋以后,安徽名茶文化的千年淀积,也是安徽名茶文化的继往开来。唐代安徽名茶主要有寿州(霍山)黄芽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鸦山茶等。宋代安徽名茶除霍山黄芽、天柱茶、鸦山茶(鸦山阳坡横纹)外,还有舒州开火茶、庐州开火茶、六安龙芽、小岘春、九华龙芽、全椒南樵、歙县紫霞、休宁白岳黄芽;池州(蒸青)片茶: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华英;新安(蒸青)片茶: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新安(蒸青)散茶:歙县茗茶等。南宋以后,安徽江南茶区名茶文化全面崛…  相似文献   

15.
“美”是文化名茶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永新 《贵州茶叶》2003,31(1):18-23
文化名茶是能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的产品,作为精神性产品,它具有文化欣赏价值或审美特性,文化名茶的审美特性是真实具体的,创造性和有丰富个性的,所以说“美”是文化名茶的特质,文化名茶的美学形式多样,其中主要是它的色调美,造形美,香味美,品论美,咏物美,人物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6.
张贱根 《茶业通报》2004,26(2):59-60
改革开放政策为名茶生产提供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各地将挖掘、恢复历史名茶和创制新名茶并举。名优茶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年提高,市场全面开拓。1我国名优茶产销现状1.1名优茶快速发展,促进茶叶产值迅速增长1984年名优茶占茶叶总量1.6%,产值0.22亿元。2000年达14.4万t,占总产量20.5%,2001年名优茶15.5万t,较上年增长7.86%,增幅大大高于全国茶叶产量增长率。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计,2002年全国名优茶产量可以达到18万t,比上年增长16%。名优茶的兴起带来茶叶产值的大幅提升。1999年茶叶产值为95.5亿元,比1990年增长1倍…  相似文献   

17.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3,15(1):29-30
“天山真香”是80年代新创的省级名茶,产于皖南旌德县西部天山境内。从1982年起对天山名茶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及采摘、制茶诸方面开展了研究。1988年邀请世界科学家、中国茶叶一代宗师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传授制作技术,“天山真香”名茶应运而生,使天山优越的小区域自然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高山名茶相得益彰,当年六月在  相似文献   

18.
黟山雀舌     
李晓辉 《茶业通报》1993,15(2):33-35
一、概况黟山雀舌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黟县是黄山旅游景点之一,这里的石雕、木刻和古民居早已闻名于世。该县产茶历史悠久。也是“祁红”、“屯绿”两大传统名茶的主要产地之一。黟山雀舌自1979年研制开发以来,曾四次评为黄山市市级名茶,1988年和1992两次获省名茶证书,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优质产品奖。目前,黔山雀舌年产量约30吨,  相似文献   

19.
龚永新 《贵州茶叶》2008,36(1):32-34
三峡是我国著名荼区,不仅是由于产茶历史悠久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它历史名荼资源丰富的缘故。历史上,随着三峡各地各类名茶的形成与发展,人们以不同形式留下了对名茶环境、生产、名茶品饮的描述或赞美,对这些描述与赞美进行拓展性理解,往往给人们以其强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杏仁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软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杏仁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96.68%,很适合制备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杏仁油软胶囊。同时对制备杏仁油软胶囊的囊壳处方与崩解时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软胶囊的囊材比(水∶明胶∶甘油)为1∶1∶0.5时软胶囊的品质最好,崩解时间分别为10、9、12 min,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