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Irwin杧果为试材,研究外黄内黑复合纸双层果袋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花青苷含量在果实发育中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PAL活性在果实发育60d就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完熟时降至最低;CHI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有所降低,DFR活性前期变化平缓,在完熟时升至最高;UFGT随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显著抑制了PAL、CHI、DFR和UFGT活性。果皮花青苷、类黄酮与CHI呈极显著正相关,类黄酮与UFGT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rwin杧果皮着色可能是各种色素与CHI和UFGT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烯效唑对南果梨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烯效唑对南果梨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果实成熟期喷布0.1g/LS3307+0.3%CaCl2+0.1%K2SO4极显著提高了南果梨果皮花青素含量、红果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有机酸含量,且单果重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S-诱抗素对'巨峰'葡萄果实生长、果实着色效果、果实品质、花青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指导S-诱抗素在'巨峰'葡萄生产上合理使用,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300、400 mg/L)的S-诱抗素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后外观色泽得到有效改善,葡萄果皮着色指数(CIRG)、花青素、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推移,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花青素合成相关酶PAL、CHI活性提高。葡萄果实转色初期(第2次膨大期,转色面积为50%~10%)不同浓度S-诱抗素处理对葡萄着色存在低促高抑的影响,其中用300mg/LS-诱抗素茎叶喷雾处理1次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国光’苹果及其红色芽变为试材, 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的花青苷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并研究了套袋对芽变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在果实发育期间, 芽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明显高于‘国光’, 尤其是成熟期芽变果皮花青苷含量为132170 U·g-1FW, 而‘国光’仅为49140 U·g-1FW; ②在果实发育期间, 两个品种间PAL 和UFGT的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但芽变的CHI和DFR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光’, 表明芽变花青苷合成能力的提高与CHI和DFR酶活性高有关; ③套袋抑制芽变果皮花青苷的合成, 但解袋后花青苷的含量极显著升高, 解袋后4种酶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CHI和UFGT活性均迅速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 这与解袋后花青苷迅速合成相吻合。综上结果, 芽变与原有品种在着色机理上的关键指标是果皮花青苷含量和CHI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金边红苞凤梨叶片边缘呈红色时期的嵌合体叶片和金黄色突变体叶片为材料,进行CIEL~*a~*b~*分析、色素含量测定、组织细胞观察、类胡萝卜素LC–MS/MS检测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对比分析,对金黄色突变叶片的表型成因进行初步探究。CIEL~*a~*b~*分析表明,嵌合叶片中央绿色部分与边缘红色部分的颜色分别由绿、黄和红、黄颜色组成,而金黄色突变叶片为黄色中带有极微量绿色。金黄色突变叶片的颜色特征是由于其总叶绿素含量和Chl.a/b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绿色部分、总花青素极显著低于边缘红色部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含量占比极显著上升形成的。金黄色突变叶片中除少量细胞含有黄绿色质体外,其他叶肉细胞为无色透明,其中共检测到1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叶黄素占比高达79%,是主要呈色物质。转录—代谢联合分析表明金黄色突变叶片中将碳流转化为类胡萝卜素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表达水平以及该酶下游产物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物质的含量均低于中央绿色部分,PSY1可能是金黄色突变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受到限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
孙宜  李鹏 《北方园艺》2015,(10):75-78
以大花卫矛为试材,于2013年10—11月采用分光比色法,测定了大花卫矛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并探讨各色素与温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11月大花卫矛叶片变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为79.1%,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为88.8%,叶绿素a+b含量下降幅度为80.9%,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为44.1%。随着时间的变化,花青素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2 063.6%。叶绿素含量与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含量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银川市常见园林树木落叶物候观察及叶片变色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丽华  石雯 《北方园艺》2010,(2):119-123
对20种常见绿化树种进行落叶物候观察及不同时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叶色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物候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升高,并且叶片绿色逐渐褪去,各色素的相对含量在不同时期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因此,树木落叶物候期及叶色变化与叶片中色素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早熟桃夏季红叶现象的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早熟桃夏季红叶现象的生理机制,以采果后叶色变红现象明显的‘早美’和‘春蕾’两个早熟桃品种为试材,分析夏季叶色转变过程中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早熟桃果实采收后叶片可溶性糖大量积累,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等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增加。叶片转色初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较小,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叶色转红之后PAL 和CHI 活性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红叶石楠为试材,采用微量元素喷施方法,研究了Mn、Zn、Fe、B对其叶片花色苷及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叶色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喷施初期,各处理之间叶片花色苷的含量差异不大。第三次喷施后,0.6%B、0.4%Mn以及0.6%Fe处理组花色苷的含量增加幅度高于其它处理,结果表明B、Mn、Fe有利于花色苷合成。喷施Zn对红叶石楠叶片中花色苷含量没有效果;喷施不同微量元素处理对花色苷合成过程中酶的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查耳酮异构酶(CH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中,CHI、DFR活性变化趋势与花色苷含量基本一致,0.2%Fe溶液和0.2%Zn溶液对红叶石楠叶片中PAL活性促进效果最明显。0.4%P溶液、0.2%Mn溶液和0.2%Zn溶液对CHI活性促进效果最明显。0.2%B、0.4%Fe和0.6%Zn对DFR活性促进效果最明显。B、Fe处理后DFR、CH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表明DFR和CHI对花色苷合成有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南果梨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 a生生长势与负载量相似的南果梨树20株,以300×10-6、400×10-65、00×10-6mol/L 3个Lenth浓度喷施(5次重复),每隔5 d采摘树体外围果实,每株3次重复,直至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测定其相关指标。来研究稀土(Lenth)对南果梨成熟期间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nth处理有效地促进了南果梨果皮花青素含量,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了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降低了有机酸含量。Lenth最佳的施用浓度为500×10-6mol/L。  相似文献   

1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果实硬度, 叶绿素、类胡萝素及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PAL、CHI、 DFR、UFGT)和降解相关酶PPO、POD 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MCP 处理能抑制叶绿素降解及 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CHI、DFR 活性不相关,与PAL、UFGT 活性正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 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 下降的趋势,对照的PPO 活性始终高于1-MCP 处理,1-MCP 处理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 活性的上 升及贮藏后期POD 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紫皮大蒜品种‘G075’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鳞茎外皮花青苷的积累规律及与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活性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设施栽培方式、基质pH值、基质氮素水平和磷素水平对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蒜鳞茎的发育,鳞茎外皮花青苷含量逐步提高,CHI活性与鳞茎外皮花青苷积累关系密切,其活性变化与花青苷积累趋势吻合;露地栽培温度相对较低的紫皮大蒜花青苷积累高于保护地温度相对较高的栽培大蒜,基质pH 6.5和1/2氮素水平(7.5 mmol · L-1)时对花青苷合成有利,花青苷积累随磷素水平提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紫红1 号’红肉苹果果肉抗氧化性及花色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红1号’是新疆红肉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f. 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苹果杂交的F1代中的一株果肉全红的株系。以其为试材,测定其果肉的花色苷、多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其果肉花色苷含量为228.3 mg · kg-1 FW,总酚含量为2 523 mg · kg-1 FW,类黄酮含量为2 514 mg · kg-1 FW,其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13.39 μmol · g-1。利用液质联用(UPLC-PAD-/MS/MS)鉴定了红肉苹果果肉花色苷的主要组分有9种,其中4种分别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矢车菊3–O–半乳糖苷、矢车菊3–O–木糖苷、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其中矢车菊3–O–半乳糖苷占73.37%,另外5种暂不能确定其结构。本研究表明花色苷的稳定性,发现该色素在pH 1 ~ 3,40 ℃以下比较稳定,高温加速花色苷的降解。花色苷对光照敏感,暴露在室内自然光下15 d其残留率为41.5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藤稔葡萄喷施不同浓度腐胺(Put),研究了腐胺对葡萄果皮色素及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ut都起到了延缓叶绿素降解的作用,影响花色素苷合成和色泽表现.Put影响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氨解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水芹黄酮含量及 PAL 酶活性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份不同产地的水芹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产品器官中的黄酮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芹的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均以大叶水芹最高,清镇水芹最低;水芹叶中黄酮含量和 PAL 酶活性均高于茎中。水芹的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且二者的相关系数极显著,说明水芹黄酮的合成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汪霖 《北方园艺》2011,(24):80-83
以绣球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0(CK)、0.01、0.05、0.1、0.5 g/LNaCl胁迫浓度下绣球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MDA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在(0.01~0.05 g/L)低浓度NaCl处理下,保护酶POD活性低于CK,在(0.10~0.50g/L)高浓度NaCl处理下,POD活性高于CK.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强,在(0.10~0.50 g/L)处理下CAT活性高于CK且显著增加.绣球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的能力与喜盐能力.  相似文献   

17.
芸薹属5种紫红色蔬菜花青素苷含量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芸薹属中红叶芥菜、紫红色大白菜、红菜薹、紫色白菜和紫结球甘蓝新鲜叶片所含花青素苷含量和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蔬菜中花青素苷主要组分为矢车菊素苷,兼有少量的飞燕草素苷和矮牵牛素苷。红叶芥菜、紫红色大白菜、紫色白菜和红菜薹中均含有矢车菊–3–p–香豆酰–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3–阿魏酰–丙二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芥子酰–阿魏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萄糖苷,分别达到总量的46.51%、56.04%、46.38%和68.96%。紫结球甘蓝主要花青素苷成分为矢车菊–3–芥子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3–槐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p–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分别达到总量的41.87%、20.58%和16.02%。花青素苷含量最高的是红叶芥菜,为719.04 μg · g-1 FW;其次是紫红色大白菜,为604.03 μg · g-1 FW;第三是紫结球甘蓝,为264.96 μg · g-1 FW;最低的是红菜薹和紫色白菜,分别为219.07 和130.02 μg · g-1 FW。紫红色大白菜中检测到2 种特有的矢车菊素苷和1 种矮牵牛素苷。  相似文献   

18.
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朋义 《长江蔬菜》2011,(24):33-37
本文研究了插接、断根嫁接和靠接3种嫁接方法对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嫁接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甜瓜的抗枯萎病能力.但3种嫁接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接种枯萎病菌后,嫁接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根系中SOD、POD、PAL活性显著高于自根苗,而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自根苗。以上结果表明,嫁接是提高甜瓜对枯萎病抗性的有效措施,但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枯萎病抗性无显著影响;嫁接苗通过抗氧化系统和PAL活性的提高抵御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所致的膜脂过氧化伤害,维持了根系和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提高了嫁接苗对甜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