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简要介绍了刺鲃、中华倒刺鲃及倒刺鲃的生物学、人工繁殖、养殖研究现状。对刺鲃及其相近种类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中华倒刺又名青波、青板、乌鳞、黑岩鲤等,隶属于鲤形目、鲤科、亚科、四须属。是广泛分布于长江上游、特别是其支流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中华倒刺肉质肥美、细嫩多脂,为产区上佳食用鱼。除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外,中华倒刺因其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饲料来源广等特点,还是一种优良的池塘、网箱养殖推广新品种。近年来,由于无节制的滥捕、工业废水污染、发展水电修堤筑坝造成洄游通道被截断、产卵场被破坏等原因,中华倒刺的捕获量已从70年代中期以前占渔获物比重的13%降至目前的不到0.5%,中华倒刺的天然资源已急剧减少,为… 相似文献
6.
7.
8.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倒刺鱼巴Barbodes (Spinibarbus)sinensis (Bleek er) ,地方名青波、青板、乌鳞 ,以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为人们所喜食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深受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 ,由于江河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市价居高不下 ,一些养殖单位都竞相饲养 ,但种苗的数量受到限制 ,仅从江河捕捞的鱼苗根本不能满足成鱼规模养殖所需。开展中华倒刺鱼巴的人工繁殖 ,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中华倒刺鱼巴繁殖生物学在自然水体中 ,4~ 8月是中华倒刺鱼巴的产…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华倒刺鲃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须2对(吻须短,颌须则长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其性成熟一般在3龄~4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又名清波、乌鳞、清板,隶属于鲤科,■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今后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人工养殖对象。本文将其养殖技术作简要介绍,供参考。l 生物学特性1.l 生活习性 属广温性鱼类,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常年进行养殖,但水温对其生长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表现为食欲减弱,水温超过34℃时,基本停食。… 相似文献
13.
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中华倒刺鲃不耐低氧,喜欢水质清新的水域,白天常成群栖息于二底为乱石的流水中,早晚及夜间则到有水草的浅水处摄食。杂食性,以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适应温度为0~36℃,最适生长水温22~28℃。冬季中华倒剌鱼巴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形成干支流间的短距离洄游。渔民就常利用中华倒刺啬巴的这种洄游习性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了在安徽开展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于2010年从湖北引进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至性成熟后,于2016年5月20日和6月8日分两批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试验,共催产雌鱼40尾,雄鱼31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中进行流水孵化。结果表明:全长5 cm左右的中华倒刺鲃苗种,在安徽经过6年池塘培育后可用于人工繁殖,催产率为90.91%~94.44%,受精率为92%~96%,孵化率在80%以上。仔鱼出膜后6~7 d即可下塘培育,两批共下塘鱼苗66万尾。 相似文献
18.
中华倒刺鱼巴地方名青波、青板、乌鳞,属鲤科,鱼白亚科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干、支流中,其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喜欢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它以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得人们喜爱。2003年我们根据中华倒刺鱼巴的习性,结合本地区的气温,进行了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鱼巴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网箱的结构与设置网箱为5m×4m×2.5m的双层结构,内层为无结聚乙烯网,四周网目1.5cm,底层网目0.8cm。外层为3×3聚乙烯保护箱,网目为3cm。网箱设置于黎城湖上游,避开主河道,设… 相似文献
19.
面积一般300~2000米^2,水深1.0~1.5米。放养鱼苗前土池须进行清塘处理,清塘在放养前7~10天进行,按每亩60~75千克生石灰注水溶化成石灰浆水,将其均匀泼洒全池,再将石灰浆水与泥浆搅均混合,以增强效果.次日注入新水,7~10天后即可放养。用生石灰、漂白粉交替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漂白粉6~7千克)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