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麦-玉米连作协同模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玉米连作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本文提出了小麦玉米管理模型的协同机制,探讨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小麦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协同模型,小麦-玉米周年连作协同模型,基于协同模型的连作决策支持仿真系统实现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玉米连作农田实行免耕或尽可能少耕,并以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MATLAB及相关软件求得模型参数,确立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对玉米生育期、植株累积干物质及产量等进行模拟。经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发现,玉米各生育期之间观测与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都为2.6 d,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的平均相对模拟误差为25%,玉米叶面积指数实测值和模拟值吻合较好,R2和RMSE分别为0.975和0.261,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模拟以及对作物的生长监测和遥感估产。  相似文献   

4.
<正>对小麦—玉米连作农田实行免耕或尽可能少耕,并以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生产效益。1作业模式1.1小麦田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种植模式主要是小麦玉米连作,本文根据多年实践,在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进行深耕、选用良种、及时病虫害防治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取得小麦玉米连作增产。  相似文献   

6.
为在豫东平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技资源、挖掘作物优良品种增产潜力,以“产量是硬道理”的理念,贯彻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原则,形成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关键技术措施。即选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玉米新品种、有机无机相结合培肥地力、小麦玉米一体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水分运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连年实现小麦玉米连作总产量1 500~1 600 kg/667m2的超高产目标。同时通过多年、多点机收实打测产结果印证了该技术体系的成熟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7.
吴雨华  诸叶平 《农业与技术》2004,24(3):76-78,88
本文介绍了小麦-玉米连作智能专家系统现行推广方法,分析了现行存在方法的利弊,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对这类信息产品应采取的推广模式及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北省连续两年的氮肥试验数据结果和相关资料,对数字化玉米种植系统在玉米主产区河北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尤其是氮肥模块)。结果表明:模型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模拟结果与大田实际符合性比较好,相对误差在5%之内;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较大,但相对误差基本都在10%以内;对每公顷穗数的模拟结果均偏低,相对误差小于5%,穗粒数的模拟值普遍高于实测值,而籽粒重的模拟值则普遍低于实测值,穗粒数和籽粒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超出了10%。模型对作物吸收氮的模拟结果并不理想,而对子粒吸收氮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前者,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验证结果表明,数字化玉米种植系统对生育期、产量和生物量的预测相对比较理想。而对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模拟预测误差较大,因此预测产量构成和氮肥模拟的模块部分参数还需要根据大田试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  相似文献   

9.
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小麦-菠菜-土豆-夏玉米(水稻)套连作技术,经几年来的推广应用,一般增收2.25万元/hm^2以上解决了粮菜生产的矛盾,增加了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产高效种值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简述了小麦玉米连作时的田间管理以及整地方面的技术,并根据小麦以及玉米不同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对种子选择以及播种进行科学、合理、绿色种植,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和玉米保苗密度,进而促进小麦、玉米绿色生长,实现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豆生产的发展,因重迎茬问题导致大豆减产严重,已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关键问题.针对重迎茬影响大豆生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可迎少重、耕翻深松、更换品种、防病包衣、增施农肥、增加播量、田间调控"等技术综合组装应用于大豆生产,降低了重迎茬对大豆生产的危害,实现了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重茬药剂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七种重茬药剂在马铃薯上进行克服连作障碍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BT重茬剂和重茬一号能有效克服马铃薯连作危害,二者分别增产32.4%、25.0%。重茬药剂能促进马铃薯生长,但有些重茬药剂因促进生长的生效时间滞后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马铃薯连作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资源状况,并从中筛选有应用价值的马铃薯连作土传真菌病害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和发酵液抑菌试验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中3株高活性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盆栽试验研究高活性广谱拮抗菌娄彻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chei)孢子粉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定西市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区及根外土壤中均存在少量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大部分病、健株根区及根外土壤中,拮抗菌所占比例呈病株大于健株的趋势。(2)筛选到3株高活性广谱拮抗放线菌,经鉴定放线菌G5和G43均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G108为仙台链霉菌( Streptomyces sindenensis)。(3)盆栽试验表明,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其抗逆性。拌土和包衣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后,处理马铃薯地上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9.0%和7.5%;生长期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7.3%和9.5%,基部茎周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0.7%和4.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1.6%和25.2%。表明该菌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芦笋连作障碍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几种土壤处理剂,复合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开展芦笋连作障碍土壤的综合改良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深翻+氰氨化钙+"SSP"微生物有机肥复合农业和物理措施的处理方法效果最为显著,复种芦笋成活率达到100%,植株长势各项指标也显著高于常规对照。深翻+氰氨化钙+木霉菌处理效果次之,赐保康处理效果最差。该研究筛选出了克服芦笋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6.
作物连作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作物连作障碍,从化感作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作物连作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3个因素提出了作物嫁接换根、改善栽培制度和施用微生物制剂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米连作与轮作制度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定位采样测定,研究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立体分布,揭示土壤含水率与种植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区较连作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播种-拔节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0 cm及0~40 cm分别增加2~4.2 mm和2.6~6.7mm;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幅不同,均在拔节前及收获前最低,在土壤结冻前最高。  相似文献   

18.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是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查阅有关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研究报告,结合作者从事相关研究的结论和进展,就蔬菜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克服的途径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和类似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积累、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蔬菜作物的自毒作用等。通过轮作、间作套种、生物防治、选育抗重茬品种、嫁接栽培、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蔬菜作物的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化感物质抑制连作黄瓜生长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组分。通过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证明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连作黄瓜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加大,抑制根系对K+、NO3、H2PO4吸收的作用显著,养分外渗速率加快,组织外渗相对电导率逐渐提高。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强烈地抑制黄瓜根系脱氢酶、根系结合ATP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理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