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肥料配施氮肥对芹菜产量和植株体内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芹菜产量与氮肥的用量有很大关系,但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增产效果不明显;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每666.7m2当纯氮用量在24 kg以下时,差别不大。从产量、经济效益、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芹菜666.7m2产量在5000 kg以上时,纯氮用量可控制在22.5 kg左右,P2O511.5 kg左右,K2O 11.5 kg左右,N∶P2O5∶K2O=1∶0.5∶0.5为宜。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氮、磷、钾肥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水平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试验中,黄瓜达到较高产量时的氮肥适宜用量为25-50kg/667m^2;磷肥试验中,磷肥以施用15-30kg/667m^2产量较高;钾肥试验中,钾肥施用量为20-40kg/667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摸索最佳施氮量,对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潴育潮沙田中,每667m^2施腐熟栏粪500kg、P2O5 4kg、K2O 9kg的基础上,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量后,产量下降;最高产量施氮量:667m^2施纯氮量早稻为10.92kg,晚稻为12.15kg,晚稻施氮量略高于早稻;早稻667m^2施纯氮10.07kg。晚稻667m^2施纯氮11.03kg,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60.0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80.0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0~240.0kg/h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升高,施氮量240.0~480.0kg/hm2,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的回归统计分析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芹菜氮肥试用量为360.0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按"3414"施肥方案在广东湛江进行菜心田间试验,探究氮、磷、钾施肥量对菜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菜心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产量最高,随氮、磷、钾用量的增加,菜心产量先增加再降低,氮、磷、钾施用量不足或过量都会使菜心产量减少,菜心产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菜心可溶性糖含量在不施氮肥或钾肥过量时显著减少,影响菜心可溶性糖含量的主要是氮肥与钾肥的用量;过量的氮肥显著增加菜心硝酸盐的含量,不施磷肥或用量过高都会增加硝酸盐的含量,钾肥用量的增加使菜心硝酸盐的含量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安全优质高产菜心生产推荐施肥方案为:每667 m~2 N 7.30 kg、P_2O_5 2.40 kg、K_2O 4.00 kg,可收获菜心产量为1 964.34 kg,硝酸盐含量为97.64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69 mg/kg。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泰激2号选6”和“2002-446”等优质水稻新品种(系)进行每667m^2施用纯氮8.05kg、10.35kg和12.65kg3种氮肥用量对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中等肥力田块,在施用足量磷钾肥的前提下,“泰激2号选6”、“2002-446”以及“昌米011”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均以每667m^2施用纯氮10.35kg为最佳氮肥施用量,各品种平均产量为628.62kg,较每667m^2施用纯氮8.05kg,平均产量597.5kg,增产5.2%,新增收入60.90元;较每667m^2施用纯氮12.65kg,平均667m^2产608.89kg。增产3.2%,新增收入53.0元;因此,各参试品种在施用足量磷钾肥的前提下,每667m^2施用纯氮10.35kg可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荔浦芋"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分析在一定的土壤肥力下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与荔浦芋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荔浦芋最佳产量2337.8kg/667m^2,推荐最佳施肥量:N为42.0kg/667m^2,P2O5为21.0kg/667m^2,K2O为35.0kg/667m^2。  相似文献   

9.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法,对大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产量与施肥量效应函数数学模型为:y=256.16+22.46x1+8.1x2+5.97x3+0.25x1x2+0.57x1x3+0.15x2x3-2.01x1^2-0.5x2^2-0.5x3^2,最高产量为432.4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6.3kg/667m^2、磷7.5kg/667m^2、钾6.7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为409.8kg/667m^2。土壤对大麦的养分供应能力:供氮量为7.92kg/667m^2,供磷量为2.93kg/667m^2,供钾量为7.53kg/667m^2。氮肥利用率47.54%,磷肥利用率6.45%,钾肥利用率17.60%。  相似文献   

10.
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伟  陆万山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19-120,215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小麦理论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4.54g/667m^2、8.28kg/667m^2、8.54kg/667m^2,小麦最佳产量484.33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13-15kg/667m^2、6-8kg/667m^2、5-7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番茄最佳施肥量及配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沈阳地区冲积型菜园土上,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和配比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底肥基本接近时,不同施肥对番茄开花期和座果期生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到第1次收获时,番茄产量有明显变化,增施氮磷钾肥均可增产。但当氮肥(N)用量超过0.24g/kg(每667m^2 36kg N),磷肥(P2O5)超过0.26g/kg(每667m^2 39kg P2O5)钾肥(K2O)0.35g/kg每667m^2525kg K2O)时,增产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减产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产量有明显的作用,符合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模型。其最佳N:P2O5:K2O配比为1:1:2,最佳施肥方案为N:0.12g/kg(每667m^2 18kg N),P2O5:0.11G/KG(每667m^2 16.5kg P2O5),K2O:0.23g/kg(每667m^2 34.5kg K2O)最高产量施肥量的养分用量和配比与最佳产量的接近,这为生产番茄专用肥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芹菜为供试材料,在呼和浩特农牧业科学院进行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480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480kg/hm~2时产量为最高,但与360 kg/hm~2时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施氮量达到600 kg/hm~2时,产量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芹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为0~360kg/hm~2时芹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当施氮量达到480kg/hm~2、600kg/hm~2时芹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综合考虑经济合理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大棚芹菜最佳合理施氮量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13.
芹菜氮、磷、钾适宜用量和配比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氮、磷、钾施肥对芹菜产量的影响,探索氮磷钾肥在芹菜上的适宜用量和合理配比,以确定芹菜的肥料专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条件下,每667m^2施纯N15kg、P2O55kg和K2O5kg,三要素配比为1∶0.33∶0.33,芹菜产量最高,商品性最好;且其产投比最高。氮、磷、钾肥对芹菜产量的贡献是氮肥>磷肥>钾肥;芹菜产量对土壤依存率为49.1%。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粗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极显著。施氮量为15kg/667m^2,底肥和追肥各50%效果最佳;追施氮肥时期后移至孕穗期,方式以拔节期追施40%N+孕穗期追施10%N效果最好。此组合强筋小麦的产量为499.4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5.40%。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杂交种先玉696的产量与密度、磷肥、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量和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856.09+46.16X1+35.95X2+38.84X3+13.75X1X2+9.43X1X3-44.02X1^2-24.98X2^2-18.48X3^2。经分析得出,在河套灌区,先玉696单位面积产量≥850kg/667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4 935-5 069株/667m^2,磷肥用量(P2O5)11.66-12.40kg/667m^2,氮肥用量(纯N)22.46-23.71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早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传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24-125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三元二次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N:12.633kg/667 m^2、P2O5:3.244kg/667m^2、K2O:4.371kg/667m^2,最佳产量385.527kg;一元二次方程得出的N:13.519kg/667m^2,最佳产量406.92kg;P2O5:5.335kg/667m^2,最佳产量406.893kg;K2O:7.592kg/667m^2,最佳产量406.888kg。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施用量分别为N:13.0kg/667m^2,P2O5:4.2kg/667m^2,K2O:6.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覆盖栽培氮、磷、钾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肥料试验,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稻田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其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7.85kg/667m^2,磷肥(P2O2)8.63kg/667m^2,钾肥(K2O)11.52kg/667m^2,其产量为1824.5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指导花生科学施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我们于2012~2013年在全县安排了10个点次的夏花生氮肥用量试验,对花生适宜氮肥用量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施氮对产量具有明显作用,边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减趋势,最高产量施氮量与经济最佳施氮量因土壤及其肥力水平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最高产量施氮量4.95-8.63kg/667m2,平均值6.85kg/667m2,最佳施氮量4.76-8.45kg/667m2,平均值6.49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氮肥用量、密度二因素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和密度对贵烟4号烟株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密度变化对烟叶产量、均价、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的影响大,当施氮量、密度分别为6.5 kg和1 100株/667m^2时,贵烟4号烟叶经济产量、均价、单位面积产值达到最高值162.01 kg/667m^2、8.36元/kg、1 353.64元/667m^2.说明施氮量、密度分别为6.5 kg和1 100株/667m^2是贵烟4号的最佳施氮量及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