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是扶贫济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新时期党中央立足于我国脱贫攻坚实际实施的"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安徽省在精准扶贫中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特殊贫困人口较多、保障水平偏低、资金支出压力较大、基层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依赖性较强等挑战。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和监管。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临泉县脱贫攻坚现状,详细阐述了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即实施园区带动,突出特色产业脱贫;实施企业带动,构建企业帮带体系脱贫;实施大户带动,探索共享增收途径脱贫;实施自家发展,增强造血能力脱贫。总结了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启示,认为必须认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必须认真坚持积极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追求;必须认真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基本原则;必须认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
贵州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在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众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整合企业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多个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贵州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县域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机制创新。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实现创新,提高脱贫效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菏泽市为例,在科学分析当地农村发展和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经验,运用理论分析和模拟建构等方法,通过研发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农产品的附加值、创新乡村旅游融资机制、增强生态资本的存量和增量意识、建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机制等乡村旅游扶贫运营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助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对绵阳市9个县市区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做了重点研究,从项目库储备项目数量、类型、质量和项目论证与管理4个方面做了调查分析,发现了绵阳市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农业科研单位开展产业扶贫、脱贫攻坚的工程。文章阐述了研究单位的举措,论述了科技精准扶贫的模式:科技服务支撑、技术培训扶持、示范基地辐射、科研项目带动和人才培养推动模式。文章分析了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思考:一是提高对科技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探索科技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的关键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党建引领的视域下,文章分析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党建引领、与农民群体存在的问题,从党建+思想、党建+制度、党建+人才、党建+产业4个角度,深入剖析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保障、关键和动力因素,理清和构建党组织与农民群体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习近平扶贫思想,选取率先整族脱贫的独龙族和基诺族为研究对象,总结提炼安居工程、基本生活保障、就医保障、教育扶贫、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扶志"保障等脱贫攻坚实践。发现当前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管理、扶持项目适应性不足、参与主体错位、公共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效果。基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提出兼顾短期重建设+长期重监督、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兼顾外部帮扶+自力更生、兼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较少民族脱贫摘帽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带动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甘肃庆阳市环县近年来坚持把肉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贫成效明显。但是受制于养殖技术、传统观念、技术人员水平、产业配套、品牌等因素的影响,环县肉羊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环县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两者协同推进需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本文以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为例,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脱贫攻...  相似文献   

13.
在消除绝对贫困后,三农学界将其目光放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间的衔接过程上。找出中间接续关系的核心目标,了解脱贫攻坚政策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导向,是耦合两项重要决策的关键。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其地区特点鲜明,产业结构多样,根据其府际政治、行政、治理关系的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福建省政策耦合时期重点工作内容。重组农村集体关系、做好智力帮扶、发挥地区优势、拓展产业层次是推进福建省在衔接过程中的主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高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50-251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太安村基本情况,以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靶向政策、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强化党建引领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经验。由此引发了关于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深入探索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领头作用、政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区域政策优于产业政策分析、规划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五方面关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27-229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在于彻底消除贫困特区的贫困问题,六盘山贫困特区属于我国14个连片贫困特区之一。其中S县自2008年至今所聘用大学生村官已过百人,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责任。根据对S县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出S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能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产业精准扶贫日益成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以凯迪模式——政府组织+企业管控+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新型共享经济模式为例,通过个案,分析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凸显的难题,以及通过分析影响产业精准扶贫的因素来解决产业精准扶贫困境,并且从保障产业精准扶贫有效运行的主体联动机制入手来解决产业精准扶贫问题,为广大地区的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一个可借鉴可利用的扶贫主体与扶贫因素相结合的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驱动模式,力争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全部摘帽。  相似文献   

17.
郭小彦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139-139,170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前提,产业扶贫也是扶贫脱贫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克深度贫困难题、实现稳定脱贫,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与时俱进推广农机装备、促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甘肃省秦安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占据重要经济地位,分析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及实施产业扶贫对助推秦安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机化助推产业扶贫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赖蓉  黎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144-146,154
教育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兼具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为一体的赣南苏区基础设施薄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成本高,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战中的"坚中之坚"。目前,于都县的农村贫困区在教育脱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识别对象不精确、干部"雁过拔毛"式贪污腐败、教育水平落后等问题,为了使其通过发展教育彻底摆脱贫困,需要完善教育脱贫对象的识别工作、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构建以政府和社会协同支持的教育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将信息化教学同农民夜校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农民夜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形式传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有限,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在农民夜校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深化农民夜校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民夜校教学当中,从教育精准扶贫出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聚焦贫困群体,探索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