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样线法对新疆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Distance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密度为3.075头/km2,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为1.27头/km2。在设定的3个调查区域:矿区、公路区、低干扰区内,岩羊的种群密度依次为:2.55头/km2、3.17头/km2和4.38头/km2;北山羊在3个调查区域的种群密度依次为:0头/km2、2.28头/km2、0.16头/km2。对动物群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公路的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矿点分布对动物的分布和行为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清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2016年冬季布设了15个大样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梅花鹿种群数量较少,种群密度为0.094只/km2,在中股流、暖泉河和园山三个林场呈分散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清凉峰保护区野猪种群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2月~2007年3月,整个冬季历时3个月的时间,我们系统调查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的种群状况。结果表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平均密度为4.23±0.76头/km2,数量估计为457±82头;从空间范围来看,它们主要分布于海拔900~1100 m之间,占总数量的47.7%;从栖息的生境类型来看,它们主要栖息于灌木林中,占48.6%,依次为荒草坡和乔木林,各占29.7%和12.6%。基于上述结论,笔者对保护区内野猪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桓仁林蛙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桓仁林蛙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桓仁林蛙在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顺城区、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本溪市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宽甸县和风城市;辽阳市辽阳县和灯塔市,分布区涉及4市11县(市、区).全省桓仁林蛙种群数量为1631500多只,平均分布密度为47.6只/km2.由于桓仁林蛙自身的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桓仁林蛙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护好栖息环境,大力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积极开展监测和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6年4-6月,采用鸣音样点法和固定带宽样线法对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以样线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下限,样点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上限,计算得出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密度为36~48只·km-2;采用鸣音刺激调查分布范围,GPS标注定位,现场勾绘分布图,求积仪求得分布面积5.25km2;利用所得数据推算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在189~252只。目前,黑喉歌鸲属于狭域分布,繁衍状况良好,应继续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对云南江城县、思茅区和景洪市交界活动的野生亚洲象群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及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分布有3个象群,种群数量总计为45头,其中,成年雄象7头,亚成体雄象3头,幼体雄象2头;成年雌象27头,亚成体雌象1头,幼体雌象4头(含一头新生象)。根据中国亚洲象种群、亚种群的划分方法,将该区域活动的亚洲象群体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中的江城亚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分析结果显示,该亚种群中雌象占比(72.7%)明显高于雄性(27.3%),性比适当;处于繁殖(75.6%)和未繁殖(24.4%)年龄的个体比例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呈增长型亚种群。数量大、年龄结构、性比合理、活动范围较大,且与其他亚洲象群之间交流频繁是本亚种群长期保持数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北豹是分布最北、种群数量最小的豹亚种,濒危等级为“极危”。分析采用相机监测技术得到的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长期动态,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秋-2017年秋,在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主要分布区以每3km×3km网格1对的密度布设相机。采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ices,RAI)计算东北豹相对丰富度,以99%核密度等值线定义东北豹分布区,在Extract Compare软件中进行个体识别。在CAPTURE软件中对有效监测期的数据进行闭合种群检验、适宜模型评估和种群数量估计。以8 km为半径,在相机布设处向周边外延绘制缓冲区作为有效监测面积,评估东北豹种群密度。【结果】在9个监测季,东北豹RAI指数波动在0.34~2.12之间。2013年秋季东北豹分布区为201km^2, 2017年秋季分布区为992 km 2。共识别东北豹个体9只,其中成年雌性和雄性各3只、幼崽2只、性别不明个体1只。在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效力并不强,检验结果总体偏低。Mh模型(假设拍摄率有个体差异)选择标准得分在2015春、2015秋、2016秋、2017春4个监测季最高,在其他5个监测季得分仅次于M 0(假设拍摄率一致)。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Mb(假设捕获前后拍摄率有差异)、Mt(假设不同时段拍摄率有差异)模型评估捕获率与M0模型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东北豹种群密度波动在0.12~0.88只·(100 km 2)^-1 ,种群总捕获率整体较高,但2017年春季拍摄个体仅占种群评估数量的0.43。【结论】受地理因素和猎物丰富度变化影响,东北豹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对小样本检验效力不强。M h假设是进行东北豹种群数量评估的适宜模型,“拍摄羞怯反应”会导致种群密度评估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8.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3月,采用雪地足迹计数法和样带法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条样带中有13条样带发现有华南梅花鹿,这13条样带构成一个狭长地带;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种群最低密度为0.90头/km^2,最高密度为2.79头/km^2,平均密度为1.84头/km^2,种群数量为104(51~156)头。研究揭示,华南梅花鹿主要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活动,栖息地植被类型以草甸和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9.
掌握资源冷杉野生种群生长现状,是制定种群保育措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现存资源冷杉种群的数量分布、适生生境、群落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胸径树高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植株数量为106株(不包括幼苗);其适生区域的海拔范围在1450~1900 m之间,适生土壤为山地黄棕壤,适宜生长温度在9.5~14.5℃之间,适生区域年均降雨量介于1218~2018 mm之间,年均相对湿度介于79.2~85.6%之间;现有种群的群落结构完整,具有明显的乔灌草分层;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种群的胸径树高差异显著(P<0.05)。结合现存资源冷杉存在的更新繁育问题,从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种群群落结构与年龄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冷杉种群的保育对策。资源冷杉的现状调查结果和保育对策,可以为南方地区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至11月期间,在苍山东坡5座山峰6个海拔段布设了30台远红外自动相机,对白腹锦鸡种群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拍摄到498张白腹锦鸡的照片,分布海拔是2 300~3 300 m,平均种群密度46.12只/km2。自动相机监测比本次样带调查数据高9.86只/km2,自动相机适合群居或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为确认其分布区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岩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内蒙古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物种,为准确了解保护区内岩羊的分布及种群数量,2022年4~5月,采用样线法开展岩羊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岩羊主要分布在格尔敖包(岩画沟)和鸡鹿塞,其次是苏木图沟和阿贵庙沟,零星分布在鸡鹿塞西沟、乌斯台沟和查斯口沟;种群数量估算为490±140只,密度为0.008±0.002只/hm2,遇见率为37.5%。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长青自然保护区研料及野外巡护历史资料,在确有金猫分布的华阳保护站辖区利用红外相机及样方痕迹调查的对金猫的拍摄率与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经分析,调查区域金猫个体数量稀少,平均种群密度值为7.2~10.8只/100km2,拍摄率为0.43%,并对保护金猫资源提出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机动车样线和步行样线两种调查方式,采用距离取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岩羊(Pseudoisnayaur)和北山羊(Capra sibirica)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AIC拟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样线调查获得的岩羊密度为2.652只/km2~4.344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046只/km2~0.070只/km2.步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密度较低,岩羊密度为0.315只/km2~0.427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117只/km2~0.175只/km2.机动车样线调查模型中,遇见率在两种有蹄类动物密度差异中贡献最大,从72.6%到98.6%;在步行样线调查模型中,遇见率对北山羊的密度差异贡献最大。群个体数对步行样线有蹄类动物密度差异的贡献率高于机动车样线调查。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和保护区观测资料,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区内羚牛种群的分布范围在逐渐扩大。自1998年以来,羚牛分布面积扩大了9.30km2,水平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4.5km,最低分布海拔高度下降了200m,羚牛冬季栖息地数量增加了1块,冬季栖息地总面积增加了15.75km2。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我们分别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和滇西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考察工作。同期,FFI针对该物种在越南也进行了数次野外调查工作。这些调查工作覆盖了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尚不为人知的最后的几个主要分布区,结合前人的调查工作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目前世界上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约为300群,其中:滇中哀牢山约170群,无量山有87群;滇南金平芭蕉河有2群、西隆山可能有1-2群,绿春黄连山可能有1-3群;滇西永德大雪山有4群;越南北部的穆庆寨(Mu Cang Chai)和山萝(Son La)分别不少于14群和6群;老挝北部的南哈地区(Nam Ha)不少于1群,南坎(NamKan)地区至少13群。  相似文献   

16.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10月在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调查了蒙古野驴的数量和分布。调查过程共设置样线8条,总长640.90km,共发现野驴53群1 039头,平均群体大小为(11.90±7.84)头/群,最大群为189只,2~10头的小群遇见率最高,占总群体数的43.40%。采用实体观测垂距法计算,蒙古野驴的平均密度为(1.231±0.196)头/km~2。结合有效分布面积,可计算得出保护区内约有野驴(5 234±834)头。调查显示蒙古野驴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北部和中部食物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 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 004 60只/hm~2,种群数量为1 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 003 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 004 18只/hm~2,种群数量平均值为931只,按照±5%的误差率来估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孔雀雉种群数量理论值为884-978只。灰孔雀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种生境有选择偏好,分布在海拔624-1 750m的区域。针对灰孔雀雉种群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19.
猕猴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德宏是云南猕猴重要分布聚集区域。为掌握云南德宏野生猕猴种群特征并加强管护,2017年1-12月采取半结构访谈和路线调查的方法,对猕猴分布区域、种群数量、活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德宏猕猴共有166-252群,共计6 988-7 927只,94. 5%-95. 3%分布在保护区、国有林及集体林内,近30年来出现群减少、数量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德宏州猕猴科学管护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路线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血雉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血雉仅分布于牛背梁保护区境内秦岭主脊以南海拔1 725~2 615m的地带,而以光头山、小甘沟、牛背梁与花门楼地区海拔2 115~2 387m的分布最为集中。血雉在区内的分布面积为41.7km2。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牛背梁保护区境内血雉的间接数量为1 902只,在整个保护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11.288只/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