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是原产中国的特色果树,有关杏的科学研究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种质资源研究作为基础性工作,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评价鉴定、指纹图谱和核心种质构建方面进展较好;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丰富成果,利用远缘杂交、实生选种、芽变、杂交育种等方法,以现代生物技术辅助,培育出大量新品种用于生产;开花生物学和光合生理研究为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在肥水高效利用方面进展相对滞后;采后生物学和贮藏保鲜研究工作较为系统深入,但在贮藏过程中如何保持果实的风味,仍然是研究的难题;杏肉和杏仁的加工产品多样,但深加工研究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仍然不足。针对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柑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柑橘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全产业链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柑橘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近10年我国柑橘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栽培模式创新与品质提升、病虫害防控、采后技术与加工、省力化机械研发与应用、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桃及其多个近缘种的起源中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广泛的资源考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种质资源,培育了623个桃品种。依托有关单位建成了郑州、南京、北京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栽培模式、整形修剪、科学施肥、花果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贮藏加工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延长鲜果供应期、丰富果实类型、提升桃果品质提供了保障,支撑了我国桃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将围绕关键基因的挖掘定位、育种技术的创新、以及抗性、低需冷量、省工省力、适应机械操作品种等方面展开。通过优质、安全、高效的现代栽培技术以及采后技术的研发,为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石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榴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规模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栽培面积已超越世界石榴原产地伊朗,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石榴产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笔者回顾了中国石榴研究7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石榴在资源鉴定、遗传育种、栽培土肥、病虫防治、贮藏加工和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中国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石榴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荔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果树,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18年荔枝面积为551 746 hm~2,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增长了82.7倍,产量约3 028 100 t,增长了175.4倍,且产期从4月下旬到9月底共达5个月。几代科技人员为之作出了巨大努力。已建立国家(广州)荔枝果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荔枝种质400多份,培育新品种38个,优异品种通过区域性试验得到推广应用。近十年来创制了杂交苗数十万株。1980年代研发了螺旋环剥控梢、促花和保果技术,初步克服了荔枝适龄树不开花结果问题;近年则在主要性状分子鉴定、成花与坐果生物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病虫害、贮藏保鲜、加工和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尤其是明确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性划分"和具假种皮果实发育"球皮对球胆效应"的假说,为花果发育调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本解决"成花难和坐果难"问题。已明确,荔枝果皮中大量存在的漆酶,是一种定位于液泡的酚氧化酶,可催化果皮中的表儿茶素与其低聚物花色素苷等氧化聚合形成褐色产物,从而引起果皮褐变。荔枝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作物,目前有岗站专家29名,团队成员120多人,覆盖示范县55个,带动技术推广骨干165人。展望未来,要重点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优质丰产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李树在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遗传育种研究(包括李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种间亲缘关系、系统关系和物种形成,品种群的形成和演化,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优异资源的筛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李芽分化、开花授粉生物学、光合生理、品质形成、环境胁迫、贮藏、加工技术等研究也做了回顾总结,对李种质资源针对性收集、精细评价、育种方向等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樱桃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现有樱桃栽培面积约26.67万hm~2,其中甜樱桃23.33万hm~2。在资源育种方面,收集保存种质资源500余份,自主选育甜樱桃新品种40余个,砧木品种10余个。自主培育的品种‘红灯’占我国甜樱桃栽培总面积的40%。开发出自交亲和性与果实颜色等性状基因标记,实际用于育种亲本选配和后代预先选择。绘制甜樱桃的分子遗传图谱,图距0.96 cM,并定位果实大小、糖酸比等QTLs。栽培品种DNA指纹图谱真伪与纯度鉴定工作得到商业应用。在栽培方面,研制推广了无性系砧木绿枝前插技术,研发出高精度无病毒苗木分子鉴定技术,提高了苗木整齐度和苗木质量;试验示范了高纺锤形、超细纺锤形、KGB及UFO等树形,促进了果园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大连日光温室和临朐高架保温大棚两种栽培模式,栽培面积达1.33万hm~2。在采后方面,研制出MA贮藏病害控制技术等。由于樱桃科研立项困难,除育种领域外,多数领域研究处于生产经验总结阶段,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中心,猕猴桃属54个种中有52个种为中国特有分布或中心分布。笔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历程及科研成就;综述了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发掘和生物技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介绍不同时期我国选育的主要猕猴桃品种;简述了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发展,展望了猕猴桃产业及科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梨树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有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梨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模式与技术、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藏与加工、果园机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核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在过去的70年从零开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我国核桃在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培育、栽培关键技术突破、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核桃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