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乡土树种在环境适应性较之外来树种的良好表现,北京市在始于2012年的平原造林工程中,大量使用了乡土树种,形成了以乡土树种为主体、乔木灌木良好搭配的、结构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造林工程开展的调查研究表明,利用乡土树种开展平原造林,与外来树种相比可以降低苗木死亡率,提高造林苗木的存活率,保障工程的顺利竣工。大量乡土树种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工程区的生物多样性,在树种搭配上也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内的1块林分改造试验林和1块新造林的树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的差异,以此为羊台山地区林分改造和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改造试验林中选出14个树种,其林木生长较佳;新造林中紫荆、深山含笑、黄花风铃木、降香黄檀、阴香、土沉香和假苹婆7个树种表现优良。选出的21个树种按用途分为9种乡土生态阔叶树,8种景观树种,5种特色外来树种及4种珍贵树种。在羊台山进行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或新造林时,树种选择应以乡土阔叶树为骨干,适当搭配景观树种,引进少量的珍贵树种和有特色的外来树种,这对于提升林分质量,改善森林景观,提升森林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类似森林公园的林分改造和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物种灭绝过程加快,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森林遗传资源工作也受到了重视.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涵义既相关,又有区别.森林遗传育种资源不仅对保存物种和种内生物多样性,对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又与当前的育种活动和林业生产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已有一些国际机构开展了森林遗传资源工作.近20年来我国加强了遗传资源的保护.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与创造新种质的基本作用因素,遗传育种资源离不开选择.考虑林木遗传资源的特点、技术可行性、投入与产出等因素,原地保存是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结合已营建的及正在建设中的试验林、良种基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公园等工作,分别讨论了外来树种、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以及尚待开发的乡土树种等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有序开展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按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查清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红火蚁、福寿螺6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发生面积分别为凤眼莲119.32 hm2,喜旱莲子草251.2 hm2,加拿大一枝黄花113.04 hm2,土荆芥发生面积3.14 hm2,福寿螺25.12 hm2,红火蚁9.42 hm2。根据它们的危害性作出了风险评估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人工造林树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石漠化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目前贵州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应进行专项治理,在树种选择上应系统、科学,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基础上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并按群落学理论选择布置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丽华 《山西林业》2023,(S2):58-59
辽东栎造林对丰富山西省造林树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辽东栎不同种源、不同立地条件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关键技术,可为辽东栎示范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位于香格里拉县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181hm^2,保持着完整的高原湿地系统和周边森林生态系统。文章分析了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存在的旅游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林权不清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搞好规划、理顺关系、禁止引进外来物种、开展社区共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宫胁造林法恢复和重建辽宁森林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即生态造林法,简称宫胁造林法)。该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取得成功,依据潜在自然植被和演替理论,提倡和强调用乡土树种重建乡土森林植被,目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辽宁省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恢复和造林难度大,宫胁的生态造林法对辽宁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会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象灾害频繁,特别是冰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基于对2008年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对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调查数据分析,为减轻森林冰雪灾害,本文从造林树种选择与经营管理两方面综述了森林经营对森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预防或减轻森林冰雪灾害,首先在造林树种选择时要遵循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合理控制对外来树种的引种。其次是在整个森林培育过程中都要重视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苗木培育时,要注意控制密度;施肥要注意适时、适肥、适量,以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从而提高其抗压性和耐低温性。在造林时,要在严格树种选择的前提下注重林分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强林分承载厚重积雪的能力。要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分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要适时选择合理的方法和间伐量进行间伐,以增强其抵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同时,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时、合理施肥,并合理、适时修枝,松树类树种采脂不能过早等,以增强其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开展对冰雪灾害前后森林经营技术的研究,对于增强林分抗冰雪灾害的能力,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通过选育一批主要造林树种、生态修复树种、绿化观赏树种、生物质能源树种、木本油料树种、木本中药材树种和林下种植植物良种,大力推广多树种混交造林和珍贵树种造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不仅优化了林种树种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林分质量,提高了林地生产力。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1.66%,低于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的森林蓄积量为89.85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而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种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及其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研究表明,鼎湖山的外来维管植物占所有维管植物种类的比例已达23%。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差异明显,进一步证明人为干扰是影响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因素。自然保护区内外来种入侵的来源主要是人工引入,少量自然侵入者也与人为干扰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物多样性水平愈高,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愈低,反之可入侵性越高。入侵性外来种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同时亦干扰破坏群落原有种的生理活动和过程,成为植物杀手,从而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文内还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防止外来种入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优点,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最佳保障.然而我省在以往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着选择树种较少,大量使用外来树种等弊端,因此建议开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加强科学研究,搞好乡土树种繁育;制订优惠政策,推行乡土树种造林.  相似文献   

14.
孙小霞  张荣  袁虹 《中国林业》2012,(14):33-33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分布有以青海云杉为主要建群树种的乔木林19.8万多公顷,灌木林69.4万多公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储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健康、实现森林最佳的服务功能,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目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双重影响,森林有害生  相似文献   

15.
巴西:巴西北部阿克州地区柚木人工林的生长清况非常好。亚马孙地区许多地方正在开展森林恢复,外来树种柚木和其它乡土树种如桃花心木、杉树为当选树种。但是,其它乡土树种和柚木相比造林死亡率较高,易受病虫侵袭,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加快土地利用的周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应以速度快、质量高为标准,力求快速恢复森林植被,并能丰产。在长白山林区采用乡土树种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和香杨(P.koreana)进行采伐迹地(特别是皆伐迹地)更新造林,不仅成本低、林木易成活、生长快、森林植被恢复快,而且可以改变多年来以落叶松为主要更新树种的格局,对迅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效益。1975年,我们在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上马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造林的主要目的在于生产木材,以供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山东本省不仅森林少,而现在适于建筑用材的乡土树种尤少。如侧柏是山东石灰岩和紫色页岩山上主要造林树种,但生长极慢,一般要到七、八十年以上才能成材。油松、赤松是山东中性和微酸性土的山地上主要造林树种,但各种虫害非常严重,生长亦较缓慢,材质亦非建筑良材,因此有引种外来树种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主要由天然青杄林、杨桦林与人工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等组成。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兴隆山保护区于1975年~1995年期间依沟系为体系,开展大规模的荒山造林和次生林改造,总计完成人工造林4000余公倾,现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9.
拟生造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造林方法。它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去组建、维护和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的森林系统,强调种群、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特性与生境的统一性及功能的多样性。坚持应用限制因子理论选用树种;生态位理论组建森林群落。景观生态学原理建造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维护与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林。文章还论述了拟生造林产生的背景、特点与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迹地人工更新是消灭荒山、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地方财源、壮大林业产业和增加林农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迹地人工更新主要是“三大迹地”,即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森林病虫害迹地。浙江一带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原树种以松木、杉木、柏木为主,森林病虫害迹地原树种以马尾松、黑松为主,还有部分受鞭角华扁叶蜂危害的柏木及柳杉。我们总结20多年来从事迹地人工更新的实践,认为较成功的迹地人工更新最主要的技术是:造林设计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并注重更新树种的乡土化、阔叶化和多样化。只有这样培育的森林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大的生长量、较高的蓄积量、经济效益好、森林功能多和物种资源较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