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武威市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和暴发原因,提出的综防技术为选用抗虫品种,种植诱杀带,安放频振灯,人工剪花丝,及时深翻灭茬,保护和利用天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2.
张孝峰 《农村科技》2005,(11):24-24,43
为了探讨害虫的综合治理,我们在库尔勒地区做了性诱剂、诱蛾灵在棉田中对棉铃虫的控害效应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物食诱剂防治玉米田害虫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蓟马、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其中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为钻蛀性害虫,后期大发生时蛀入玉米穗部取食,造成严重减产,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探索防治玉米害虫新模式,开展了生物食诱剂在玉米上防治害虫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使用简便,且对环境友好,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投放量,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就是利用其强烈的引诱性和高度的选择性,来专项诱杀棉铃虫雄性成虫,造成棉铃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轻棉铃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5种杀虫剂对玉米田棉铃虫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毒力最高的为80%敌敌畏乳油,最低的为0.9%集琦虫螨克乳油;毒力由高到低的排序为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敌杀死乳油、农得利可溶性液剂、0.9%集琦虫螨克乳油;若以25%敌杀死乳油的毒力为1,即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农得利可溶性液剂、0.9%集琦虫螨克乳油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2.39、1.50、0.66、0.25。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激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性激素对棉铃虫进行虫情预测、干扰交配和大量诱捕等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通过和黑光灯以及杨树枝把不同诱蛾工具的对比试验。并得出结论:即,经济、方便、安全、有效的诱捕方法为性诱剂。同时结合其它的综合防治方法.使防治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小盆诱捕器;细康毛细管诱芯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纽康蛾类通用型诱捕器使用方便,干净整洁,诱蛾成活率高,两者均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麦田一代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一代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ObservationonBionomicsoftheFirstGenerationofCottonBollworminWheatField在晋南棉麦区,早春以小麦覆盖面积最大,虽然一代棉铃虫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为棉田二...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是吐鲁番棉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为害棉花最重。近年来吐鲁番地区采用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经验指标,即百株累计卵量20粒,或百株三龄以下幼虫5头,对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花的补偿能力利用不足,导致用药量过大。1998年,我们在棉田自然开放系...  相似文献   

13.
淮北棉区棉铃虫田间落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棉铃虫在淮北棉区的田间产卵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田间的产卵规律是该虫自身习性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寄主,栽培管理方式和光源距离不同,田间落卵量也随之变化,产卵部位及其分布同棉铃虫的趋性相一致。田间寄主的生育状况导致了棉铃虫产卵在寄主间分布的差异。年度和代次间落卵量的差异,主要受制于棉铃虫的扩散迁飞,气候因子和作物布局的变化,田间产卵的时间变化则表现出更为稳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团 1996年种植棉花 2 667hm2 ,由于棉铃虫暴发 ,使棉花产量只有 2 73× 10 4kg,比 1995年下降 2 6.8%。一、1996年棉铃虫暴发原因主要是 :越冬蛹基数大 ,为 0 .4~ 1头 / m2 ,由于全团没有冬翻 ,使棉铃虫安全越冬 ;宽膜棉面积大 ,施肥量大 ,棉花生长势强、鲜嫩 ;气候条件适宜棉铃虫发生 ,4~ 8月降雨天数多 ,相对湿度比往年增加 2 0 %~ 40 %。6、7、8月平均温度均在 2 4℃ ,有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二、防治措施主要采取 :杨枝把诱蛾和灯光诱蛾 ;种植玉米诱集带 ;人工捕捉幼虫 ;挖蛹 ;冬灌 ;化学防治指标由原来百株幼虫 8头放宽到 15~ 2 0头等。  相似文献   

15.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田棉铃虫进行了人工剪花丝和 35 %植保博士乳油不同稀释液点花丝及喷雾处理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人工剪花丝处理区雌穗被害率为 18.0 % ,较对照低 70 .7个百分点 ,其防效为 79.7% ,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世代种群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多年研究证明 ,棉铃虫年发生世代从 3.3代增加到 4.5代 ,年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增加了 4倍。主害代明显后延多发 ,完全 5代出现率已达 2 2 % ,大发生频率巨增。  相似文献   

18.
19.
20.
阿克苏地区棉铃虫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5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