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陇东旱塬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省育成的3个稀植玉米新品种中,陇单6号、陇单4号的产量分别为14 493.33、13 773.33 kg/hm~2,较对照豫玉22分别增产8.48%、3.09%,产量居前2位。育成的4个中密植品种中,陇单026的产量为14 906.67 kg/h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4.68%,居第1位。选择出的3个品种适应性强,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可在陇东旱塬区或类似生态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10个玉米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自然条件下,引进10个玉米品种露地种植,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瑞普909和联创825产量分别为13 508.33、13 383.3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2.18%、11.14%,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免地膜露地种植;强盛12号和MC703产量分别为12 900.00、12 891.67 kg/hm~2,比对照增产7.13%、7.06%,差异显著(P0.05),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陇东旱塬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张家川县西部半干旱区对引进的1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单6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7 074.50 kg/hm~2;其次是新引M751、联创825和辽单586,折合产量分别为16 436.70 kg/hm~2、15 316.80 kg/hm~2、15 148.50 kg/hm~2。玉研505、迪卡159、中地157和DK519的产量均略高于平均值。通过综合性状及产量性状分析,以上8个品种均适宜在张家川县西部半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多点试验,对8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陇东南干旱山区的越冬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和产量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52.1%~98.6%,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其中天油2288越冬率为88.2%~96.1%,折合产量为1 687.5~4 120.5 kg/hm~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456.5 kg/hm~2。陕油2016越冬率为55.6%~96.7%,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在陇南市徽县试验点单产最高,为4 174.2kg/hm~2,平均折合产量为3 185.6 kg/hm~2。各品种经济性状差异也较明显。综合分析,天油2288、天油2255和15ML22抗寒性较强,属强冬性、中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甘肃中东部较高海拔干旱山区种植;陕油2016和陕油28经济性状优良,是弱冬性、早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陇南市及天水市低海拔的渭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陇东旱塬玉米引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东旱塬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中敦试793、敦试0501、敦试1532、敦试513、敦试1511折合产量居前4位,5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折合产量分别为10453.80、9893.85、9800.55、9707.10、9707.10kg/hm^2,分别较郑单958增产25.84%、19.10%、17.98%、16.85%、16.85%,较中单2号增产21.74%、15.22%、14.13%、13.04%、13.04%,适应性较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可在陇东旱塬区或类似生态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为筛选出耐密植、易机械化粒收的适宜陇东旱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20年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为129~137 d,均可正常成熟;在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但均符合S曲线,其中陕单650的单株干物质总量最高,为1 026.0 g。折合产量以联创825最高,为14 266.80 kg/hm2;新玉108次之,为13 695.15 kg/hm2;科河699 居第3位,为13 211.10 kg/hm2;瑞普909最低,为11117.25 kg/hm2。8个玉米品种机械粒收时的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等指标均满足《GB/T 21962-2020》要求,以籽粒含水率低、脱水快,生育期短和折合产量高为原则,推荐新玉108和先玉335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宜机收玉米品种推广。九圣禾2468籽粒含水率高达24.00%,联创825的破碎率≥5%,均不宜机收。  相似文献   

7.
以兰天10号为对照,在灵台县旱塬区对参试的15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鉴6、灵台4号、鉴5、鉴14、鉴22、灵选5号、烟D_(27-13-5-3-6)等7个品种(系)折合产量为6 337.50~5 9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4.57%~16.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群体结构合理,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良好,可在灵台县旱塬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域示范种植。烟D_(27-13-5-3-6)(暂定名灵麦1号)综合现状优良,被推荐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区冬小麦区试。  相似文献   

8.
7个玉米品种在宁县旱地的引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宁县旱塬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幼苗长势较强,出苗均匀整齐。产量因品种特性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出差异,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以陇单33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920 kg/hm~2;金穗1203、陇单8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13740、13 160 kg/hm~2。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以先玉335折合产量最高,为13 720 kg/hm~2;吉祥1号折合产量较高,为12 440 kg/hm~2。且这5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今后在全县范围里选择各自适宜种植密度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于2019年在甘肃庆阳对1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抗逆性(倒伏率、对茎腐病的抗性)等进行了田间比较。结果表明,供试12个玉米品种在当地均可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28~143 d。产量以先玉1321最高,为15 400.5 kg/hm2;新玉108次之,为14 785.5 kg/hm2;兴贮88居第3位,为14 448.0 kg/hm2。在抗逆性方面,九圣禾2468、新玉108、陕单650、迪卡519、松科106、兴贮88倒伏率均为0,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九圣禾2468、新玉108和陇单9号对茎腐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从农艺性状和抗性等综合考虑,新玉108、九圣禾2468和兴贮88表现最佳,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晋麦79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以氮磷配比为主区,以梯度播种量(150.0、187.5、225.0 kg/hm~2)为副区,研究对晋麦79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陇东旱塬区的氮磷配比为施N140 kg/hm~2,配施P_2O_5100 kg/hm~2,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高粱品种平杂8号和平杂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4个粒用高粱新品种(系)在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宽窄行种植2种模式下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高粱品种(系)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比露地宽窄行种植提前成熟11~16 d,株高、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均高于露地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以吉杂123折合产量最高,为14 363.70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5.65%、18.35%;吉杂133折合产量次之,为13 908.89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1.67%、14.61%。在露地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以吉杂127折合产量最高,为8 154.81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91%、24.92%;JN2折合产量次之,为8 144.44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73%、24.76%;吉杂133、吉杂123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 695.56、7 546.67 kg/hm~2,较平杂8号(CK1)和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36.75%、34.11%和17.88%、15.60%。可见,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3、吉杂133,折合产量均达13 900 kg/hm~2以上,露地种植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7、JN2、吉杂133和吉杂123。  相似文献   

12.
陇东旱塬区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9年对从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及籽粒直收质量指标(破籽率、杂质率、机械损失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强盛12、陇单606、先玉335和陕单650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作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10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系)在民勤县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勤县对引进的10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折合生物产量以大力士最高,为167 510.40 kg/hm~2;辽甜15-1次之,为166 206.45 kg/hm~2;牛魔王居第3位,为155 817.90 kg/hm~2;克沃5号居第4位,为153 633.45 kg/hm~2;猛犸1180居第5位,为130 978.80 kg/hm~2。5个品种(系)的生物平均折合产量均在120 000.00 kg/hm~2以上。其中大力士、牛魔王、猛犸综合性状突出,茎秆汁液糖锤度适中,无病虫害发生,可作为民勤县适栽品种推广。辽甜15-1和克沃5号平均折合生物产量、茎秆汁液糖锤度、籽粒平均折合产量均较高,但辽甜15-1蚜虫发生较重。克沃5号叶部病害中度发生,茎叶早衰程度重。这两个品种(系)应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开展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性状观察及田间生物量测定,从7个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饲油2号和陇黄3号2个品种,在9月底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19 362.0 kg/hm~2、14 140.7 kg/hm~2。第2年对初选出的2个绿肥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并研究粉碎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油2号和陇黄3号至翻压还田时分别进入初花期和结荚期,折合地上生物量鲜重分别为29 644.3 kg/hm~2、14 000.7 kg/hm~2,干重分别为2 587.1 kg/hm~2和3 827.8 kg/hm~2。后茬小麦铜麦6号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未种植绿肥对照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2.2 cm、1.6 cm、0.1~1.7粒、1.2万~2.5万穗/亩和0.7~1.4 g。绿肥粉碎还田可使后茬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5.71%~8.13%,其中饲油2号还田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254.8 kg/hm~2,增产效果更明显。饲油2号和陇黄3号是适宜陇东旱塬区夏闲期种植的绿肥资源,可为后茬冬小麦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区试验,对10个参试大豆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参试大豆品种在环县大豆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齐黄34折合产量3 535.4 kg/hm~2,张豆1号折合产量3 383.8 kg/hm~2,中黄30折合产量3 181.8 kg/hm~2,冀豆17号折合产量3 030.3 kg/hm~2,汾豆78折合产量2 878.80 kg/hm~2,这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沈豆6号,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8个环县引进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和测定,为当地玉米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金凯3号折合产量11 393.9 kg/hm~2,较对照承单20号增产17.5%;玉源7879折合产量11 848.5 kg/hm~2,较对照增产12.4%;金凯5号折合产量11 818.2 kg/hm~2,较对照增产12.1%。这3个品种建议在芦家湾乡中南部等村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可在环县其他乡镇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在天水市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市干旱区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青贮玉米及10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郑青贮1号和豫青贮23生物产量较高,生物产量分别平均为112 543.2、109 341.0kg/hm~2,且田间长势强、生长整齐,抗病性较好,可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应用。甘玉23和陇单4号生物产量分别是120 557.7、114 372.8 kg/hm~2;在不同区域干籽粒产量也位居前列,均在13 815.0 kg/hm~2以上,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粮饲兼用玉米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 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 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2号商品薯率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加10.0、7.6百分点。可见冀张薯12号和陇薯9号折合产量高、商品薯率高,且商品性优良、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表现好,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陇东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陇东对引进的7个大豆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辽豆15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最好,平均折合产量为2 211.15 kg/hm2,较对照增产55.77%,生育期165 d,可作为陇东大豆主栽品种;铁丰29次之,平均折合产量为2 180.70 kg/hm2,较对照增产53.62%,可作为主栽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13个玉米新品种在清水县旱作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在清水县旱作农业区对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3个玉米新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金科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0 969.7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77%;宝单918次之,折合产量为10 909.1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13%;伟隆105、中种8号、巡天1102、高玉811折合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4.84%、14.19%、12.90%、10.32%。这6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在清水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