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合成一种对霉酚酸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净化、富集和分析检测。【方法】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改性的硅胶为载体、霉酚酸酯为虚拟模板,合成硅胶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制备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试验评价材料吸附特性。建立基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结果】改性硅胶表面成功包裹一层印迹聚合物。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印迹材料饱和吸附量为4.5 mg/g;动态吸附试验表明,该材料吸附速率快,60 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基于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HPLC法,霉酚酸的回收率为76.0%~81.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检测限达60μg/kg。【结论】制备的硅胶表面霉酚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特异性吸附霉酚酸,建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HPLC法可用于日常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分析测定,了解青贮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青贮饲料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非洛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选择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家志  王阳  曾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69-11371
[目的]以非洛地平(Felodipine,FP)为模板分子,合成非洛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方法]研究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非洛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选择吸附特性是否大于传统的封管聚合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性。[结果]利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微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在医学上,悬浮聚合法有望替代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法应用到,临床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王婧  陈元涛  王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63-16165
[目的]制备柚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并测定其吸咐能力。[方法]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制备柚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紫外光谱和平衡结合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行为进行研究。[结果]MIPMs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吸附能力,以柚皮素为竞争底物,其分离因子达1.85。[结论]MIPMs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吸咐能力,可用于中草药成分柚皮苷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4.
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制备了对熊果酸有选择性吸附的聚丙烯腈-丙烯酸分子印迹膜.通过吸附性能的检测,熊果酸在印迹和非印迹膜中的吸附量分别为0.226和0.087μmol/g.渗透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膜对熊果酸有很好的识别特性,而非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低于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花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acrylic acid, 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EGDMA)为交联剂,按1∶4∶25的摩尔比,以甲醇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并以此印迹聚合物微球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探究柱子的最佳吸附条件,再用此固相萃取柱对花生根、茎中的白藜芦醇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微球其印迹因子为1.62,固相萃取柱对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效果,白藜芦醇分离、纯化后的纯度可达92.5%,回收率为76.2%.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废弃物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沉淀聚合法制备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紫外光谱研究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利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 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性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11.223μg·mL-1,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4.45×102μg·g-1;低亲和性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2=156.25μg·mL-1,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2=5.033×103μg·g-1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分离天然活性黄酮物质山奈酚,制备山奈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以山奈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对其进行吸附性能测定。得到了最优的聚合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60℃,功能单体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20,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8。合成的聚合物微球颗粒均匀,耐热性能好,对山奈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际最大饱和吸附量是1.053mg/g。Scatchard分析表明聚合物对山奈酚存在特异性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杨挺  吴银良  李存  赵健  陈国  吕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256-1262
【目的】制备莱克多巴胺硅胶表面分子印迹材料。【方法】以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甲基丙烯酸(PMAA)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接枝微粒PMAA/SiO2;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PMAA 大分子链进行分子印迹,制备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MIP-PMAA/SiO2)。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材料表面,用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静态法研究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吸附量为11.08 mg•g-1,特异性吸附容量为9.93 mg•g-1,印迹指数为9.63,吸附平衡时间为10 min,洗脱5 min,解吸附率为92.3%。【结论】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及洗脱性。  相似文献   

10.
3种内吸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3种内吸性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固相萃取柱,建立MISPE-LC-MS/MS方法。【方法】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研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关系以及索氏萃取效率,分析该聚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通过吸附试验分析该聚合物特异性;通过研究不同洗脱溶剂、洗脱体积等因素对该萃取柱的使用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对黄瓜样品添加回收率测定分析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制备出了多目标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对嘧菌酯、噻虫啉和吡虫啉具有较高识别能力和快速吸附效果,以此聚合物作为吸附功能原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建立固相萃取与液质联用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此方法应用在黄瓜的嘧菌酯、噻虫啉和吡虫啉残留检测上,添加回收率在88.5%9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2.9%之间。【结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较容易,固相萃取柱前处理过程简单,以其为前处理核心与LC-MS/MS仪器建立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