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膜温室栽培有利于作物提前成熟,对棉花而言,生育期提前,无霜期延长,可充分利用有效积温,增产增收。一、双膜栽培优点1.全层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不追肥,中后期通过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促使棉株生长稳健。2.播期提前北疆棉区适宜播期为4月10~25日,采用双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大喇叭口和抽雄时期传统追肥存在劳动强度大、不易吸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直插式液态施肥机.【方法】采用凸轮-曲柄连杆机构组合式设计,利用反转法根据顶杆的运动规律设计了凸轮的轮廓曲线.借助ADAMS软件对施肥针运动进行模拟,得到施肥针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和运动轨迹.【结果】机具行驶速度为0.53 m/s时,喷肥针入土和出土时水平分速度为0.53 m/s,施肥间距为300mm,最大施肥深度为115mm,施肥轨迹符合实际工况.【结论】该施肥机可实现直插施肥,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施(追)肥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谷子豫谷1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方法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谷17的最佳播期为6月21日,施肥除了施底肥外,每亩基肥增施磷酸二铵29.0 kg、硫酸钾22.3 kg,拔节期亩追肥尿素10.0 kg,孕穗期亩追肥尿素22.0 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施用配方肥和缓释肥+尿素两个处理研究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研究发现,底施尿素和缓释肥在不追肥的情况下,玉米长势优于配方施肥处理。缓释既肥节省人工还可满足玉米中后期生长对氮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地膜再利用与新覆膜追肥时期及追肥量的试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播种方式以及不同追肥时期与追肥量对玉米生长期和产量的影响,为秦安县的全膜再利用技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依据一般大田鲜食玉米生产需肥量进行设计,采用复合肥+尿素、玉米专用缓释肥两种处理进行底肥一次性沟施,以复合肥作底肥+尿素作追肥的“一基一追”模式为对照,比较分析各处理对甜玉米新品种雪甜7401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在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本试验设置条件下,可以采用一次性施肥代替传统的“一基一追”施肥模式,更适合早播大棚和地膜种植,解决破膜追肥不方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依据一般大田鲜食玉米生产需肥量进行设计,采用复合肥+尿素作底肥一次性沟施、玉米专用缓释肥作底肥一次性沟施2种处理,并以复合肥作底肥+尿素作追肥的"一基一追"模式作对照,比较分析各处理对甜玉米新品种雪甜7401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甜玉米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本试验设置条件下,采用一次性施肥模式代替传统的"一基一追"施肥模式更适合早播大棚和地膜种植,同时可解决破膜追肥不方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变化影响不大,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以2/3磷肥和1/3氮肥于播前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基肥,1/3磷肥和1/3氮肥与大豆种子混合作种肥,1/3氮肥于大豆花芽分化期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最佳,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通渭县马营镇黑燕村的山地梯田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部磷肥于播前用人推小麦穴播机播入做基肥,2/3氮肥于小麦拔节—孕穗期、1/3于扬花—灌浆期遇雨撒施做追肥,适宜在通渭县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晋太182冬小麦为试材,设置2个追肥时期(起身期、拔节期)和5个追肥量(0,75,150,225,300 kg/hm~2),研究不同追肥时期、不同追肥量对晚播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肥量水平相同时,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都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在同一追肥时期,追肥可改善小麦穗部性状,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穗粒质量、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增加,并且追肥量越多晚播冬小麦的产量越高;追肥量为0 kg/hm~2时,产量最低,为5 227.78 kg/hm~2;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6 244.44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19.4%。追肥时期和追肥量互作对晚播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起身期不追肥产量最低,为5 166.67 kg/hm~2;起身期追施300 kg/hm~2产量最高,为6 288.89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21.7%,与拔节期追施300 kg/hm~2相比增产1.4%。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均可提高晚播冬小麦的产量,其表现为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适施肥方式为起身期追施300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黄檗一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施肥总量相等条件下,黄檗播种苗氮肥进行四次追肥后(幼苗期一次、速生期两次,生长后期一次),根、茎、叶以及整株苗木生物量的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沙河市玉米种植面积20余万亩,其中春播面积约10余万亩,夏播面积将近10万亩。从播种施肥情况来看,由于山区丘陵主要以春播为主,也就是旱地为主,而平原区主要以麦收后铁茬播种为主,所以施肥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方式也决定了后期的管理特别是追肥的方式和数量也大不一样。以下根据播种及播种前的施肥情况安排后期的追肥管理。1春播玉米的追肥1.1农家肥施用充足的地块。沙河市西部山区、丘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西北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播种密度、夏闲期秸秆覆盖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和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处理小麦产量比农户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5.7%、22.2%、38.6%和24.8%,作物氮吸收增加25.0%、32.0%、36.4%和6.4%,氮素收获指数提高3.8%、3.3%、5.7%和6.8%,当季硝态氮残留减少30.9%、20.0%、59.5%和68.2%,夏闲期硝态氮向60 cm以下土层的淋溶减少27.5%、24.6%、42.3%和24.3%。【结论】渭北旱区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和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在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同时,促进作物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的残留,其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结合夏闲期秸秆覆盖,在增加土壤保水蓄水的同时,避免硝态氮向深层淋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徐孜 《农家顾问》2015,(3):40-41
早春气温回升,小麦将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小麦返青追肥关键时期也将到来。多数农民在追肥时随意加大追施返青肥量,造成小麦倒伏、减产。就此建议农民朋友追施小麦返青肥要"三看",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一是看苗情施肥在追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苗情分类追施。一般来说,晚播苗、弱苗应重施肥,提高分蘖成穗率;壮苗则少施或不施返青肥。同时,对于冬季没有形成壮苗或  相似文献   

15.
冬油菜是秦安县主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在调查研究农户冬油菜施肥的基础上,将不同肥力黄绵土类地块全地面履膜、穴播,按目标产量安排冬油菜肥料配方的"3414"及校正试验,掌握油菜履膜穴播技术、最佳施肥数量、基肥、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构建油菜施肥模型,为秦安县农户提供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6.
大豆播期正值夏季大忙时,都是在没有整地施肥的情况下,坂茬下种,仅靠前茬土壤中残留的养分和生育期间追肥,因此施一定的种肥和适时追肥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宁县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模式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以冬小麦膜侧种植为关键,优化组装配套了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肥、合理施用微肥、叶面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将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垄沟种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改善了小麦生长的微环境,从而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生育期降水不足地区获得丰产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肥料对作物的作用,不但随其种类、用量、而且也随其施入土壤的方法不同而异。现在有四种重要的施肥方法:基肥,播前施肥,条施或穴施及追肥。在基肥方面大量试验材料曾经确定,最有效的施肥方法,特别对磷肥是分二层施入土壤:与种子一同用(?)条施或播前用中耕机施入。这样施入肥料不但保证了  相似文献   

19.
从范围、术语和定义、增密高效指标及生产管理的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及贮藏等方面规范了旱地黑膜垄播马铃薯增密高效施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原膜二用玉米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旧膜上重茬点播玉米,是武山县群众在全膜玉米生产过程中试验成功的一种节支增收的种植模式。生产中普遍存在生长期追肥量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是对原膜二用玉米适宜的追肥量实验结果的报告总结,能为大田推广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