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油棉套种两熟制,是长江流域棉区普遍实行的种植制度。长期以来,虽然油棉单产不断提高,但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为了提高棉田的总体收益,近几年来,在油棉两熟的基础上正向一年三熟发展。即由油棉两熟改为油棉豆三熟。1 效益分析1.1 社会效益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面积正逐年减少,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豆棉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田间作大豆,能做到豆棉兼顾、一地两用,从而缓解了豆棉争地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棉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相对紧缺,也促使棉农弃棉种豆。间作大豆的棉田,由于采取单行种植,操作管理方便,省工省时,工效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调控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比较了棉田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不同方式种植诱集作物、与玉米、蔬菜、果树邻作和防除杂草、整枝打权等对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田设置黄板有利于抑制棉叶螨的发生危害;缩节胺抑制棉田棉叶螨发生危害的效果不显著;棉花与不同作物邻作时,棉田棉叶螨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及时除杂草和整枝打权可有效防除棉叶螨的种群数量;诱集作物种类及其种植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的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但条带种植诱集作物对棉田棉叶螨的防控作用大于成片种植诱集作物。综上,可通过种植诱集作物及变换其种植方式和配套的农艺措施、合理的药剂防治对生态调控棉田中的棉叶螨防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45团大力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小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也使棉叶螨的发生、消长规律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发生早、发生量大、对棉田危害加重的趋势。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实践,提出滴灌棉田棉叶螨的发生特点、危害加重原因与防治措施。1棉叶螨生活史  相似文献   

5.
棉田立体种植,由于经济效益高已逐渐为棉农所接受。镇江市棉区自1985~1987年,在棉田套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棉  相似文献   

6.
我县棉田化学除草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应用,到现在已发展到年平均4kha 以上,占棉田面积70%左右。无论是集中棉区,还是分散棉区,不管是一熟棉田,还是两熟棉田,两膜早棉和露地直播棉,均采用化学除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 ,邢台市进行了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多种模式的探讨 ,引进创造了 5类型 1 0余种的棉田间套方式 ,推广面积 1 .6万公顷 ,成效显著 ,稳定和促进了全市的棉花生产。1 模式与效益据调查 ,本市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大体分为 5种类型 :即棉油型、棉粮型、棉薯型、棉瓜型、棉菜型。此外 ,还有少量的棉牧间作。棉田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一般棉花不少收 ,有的还增收 1 0 %以上。棉田间套不同作物效益有差距 ,皮棉产量 885~ 1 0 50 kg·hm-2 ,效益 1 .2 3万~ 2 .48万元· hm-2 ,比平播棉田增收 30 %~ 70 %,高的可达一倍以上 (表 1 )。表 …  相似文献   

8.
赵文艳 《中国棉花》2012,39(2):44-44
唐山市丰南区常年棉花播种面积1万hm2。2011年7—8月的强降雨,造成丰南棉区部分低洼棉田受涝;部分棉田由于降水过多,棉株徒长,田间郁蔽,蕾铃大量脱落甚至烂铃;部分渍涝棉田发生早衰;部分棉田由于湿度大,加之高温,病虫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10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抗草甘膦抗虫棉不能减少田间棉铃虫的落卵量,但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发生期,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平均百株落卵量分别比Bt棉田增加12.5%和74.3%,比常规棉田增加4.6%和65.7%;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少于常规棉田,但多于Bt棉田。棉盲蝽平均百株数量比Bt棉田和常规棉田分别减少36.1%和66.0%。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蚜、棉叶螨和棉粉虱没有控制作用,和常规棉相比,田间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因此,仍需加强田间虫情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其为害。同时发现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草蛉、龟纹瓢虫、蜘蛛、小花蝽、寄生蜂等棉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06,28(4):39-39
一般情况下,棉株进入花铃期后,由于根系吸收能力转弱,不能供应较多的肥水,逐步限制了棉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但是当棉株进入盛花期,生长中心转向生殖器官时,如果肥水不足,棉株营养不良,蕾铃又同营养器官争夺叶片制造的有机养料,就更加抑制了营养生长。这种棉株在中下部结住若干个棉铃后,棉株上部就出现顶心冒尖、发硬、红茎到顶,叶薄而黄等营养生长衰退现象,这就是棉株早衰。早衰的棉株一般出现在土质僵硬、肥力较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群较小的棉田;或花铃期施肥量不足,施肥后遇伏旱而没有以水促肥,根系不能正常生长的棉田;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碍根系生长的棉田;早发的棉花,如田间管理措施跟不上,也容易发生早衰。此外,土壤缺钾的棉田棉株也会早衰。  相似文献   

11.
棉麦两热棉区,发展两熟两肥制,是解决棉田肥料不足,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是耕作制度上的一场革命。 (一) 我县位于鄂东地区,是一个集中产棉县,全县30万亩棉田,全部棉麦两熟,且丘陵岗地多于平原,土质瘠薄,沙土、粘土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有不少棉田,部分棉株主茎顶心受虫危害成为多头棉,迟发晚熟减产,特别是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并对多数农药产生抗性,加上防治不及时或不当,很多棉株主茎顶心受危害无头,成为多头棉,严重减产。据调查:受害轻的棉田,主茎顶心  相似文献   

13.
棉田高效立体种植优化模式是在传统的麦棉和油棉等两熟制的基础上,以棉为中心,把多种作物进行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形成的一个优势互补,高效多熟的种植结构系统,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而且能改良棉田生态环境,实现棉田种养结合。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除草剂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棉田除草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抗除草剂基因与抗除草剂棉之间的关系,对棉田抗除草剂品种选育进行了分析,并对抗除草剂棉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消长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有较强的抗性,比常规棉田幼虫数量减少,为害减轻.但对小地老虎抗性较弱.对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没有抗性,其发生期、发生量及为害和常规棉田相似.除棉铃虫外,上述害虫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防治方法均可参照常规棉田执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徽沿江两熟棉区,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粮、棉争肥的矛盾日益突。为了夺取粮、棉双丰收,建立高产,稳产棉田.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棉田套种绿肥,是从根本上解决肥料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铃病发生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 0 3年 8月上旬到 1 0月中旬 ,黄河流域棉区阴雨连绵 ,棉田湿度高 ,光照少 ,棉花铃病发生十分严重 ,棉田平均烂铃率为 2 6.5 % ,个别棉田高达87.8% ,田间铃病的发生以红腐、红粉为主 ,分别占32 .8%、30 .0 % ;其次是疫病 ( 2 1 .2 % )和黑果病( 1 6.0 % )。经对本所试验地的 5 0个不同的材料和品种及不同栽培条件的棉田调查 ,估算由铃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在 2 0 %以上 ,且铃病发生的轻重与棉花品种及栽培措施关系密切。1海岛棉较亚洲棉和陆地棉铃病发生重对同一棉田的 6个海岛棉材料、6个亚洲棉材料、1 3个陆地棉材料的调查结果表明 ,海岛棉…  相似文献   

18.
棉叶螨在新疆一年发生8~15代,是新疆重要的棉花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其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近10年最重的一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比2003年早7~15天,部分棉田螨量大,造成一定为害。如:农五师89团5月12日棉田始见叶螨,开发区1号井东条田边膜有螨株率达20%,百株螨量400头。1.2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时间长。北疆农五、六、七、八师棉叶螨总发生面积13.67万公…  相似文献   

19.
沿江洲圩棉区和丘陵棉区有灌溉条件的棉田及丘陵棉区水改旱的棉田,棉花生长期长,若种植常规棉,在梅雨季节雨水少的年份,四、五代棉铃虫危害重,损失大,宜种植保铃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