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史研究室闵宗殿、彭治富等同志编写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以下简称《图说》),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之一,已于1989年10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它为农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的重要参考书。 1986年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3000平方米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陈列”,这项陈列通过收集到的农业文物、史料、图片、绘画以及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等,形象地再现了作为农业古国之一的我国近万年的  相似文献   

2.
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起连载。第二编“生产工具”已在本刊发表,本期刊载第三第四两编。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建国以来已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及解放前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第五编农畜家禽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的“猪”、“牛”部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二期发表,第二编“生产工具”、第三编“农田水利”、第四编“农耕图”、第五编马的部份已在本刊发表。本期刊载第五编中第四部份“羊”的索引。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建国以来已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及解放前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讲话(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我国古代农业机械的主要成就研究农具的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开了农具(古代称农器)农业生产也就难以进行,马克思曾经指出:“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的身体组织,必须研究遗骨的构造;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 (《资本论》第一卷194—195页)。我们学习研究农史,不但要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素称以农立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农学遗产极其丰富。近年,农业出版社连续推出了几部重要的关于我国农史方面的图书,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其中,《中国农史系年要录》(科技编)(以下简称《要录》)就是一部较好的值得推荐的农史参考工具书。该书编者闵宗殿同志长期从事农史研究工作,造诣较深,发表不少论著,成绩斐然。他于1980年在参加中国农业科技史展览中,  相似文献   

6.
第五编家畜家禽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的“猪”、“牛”部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二期发表,第二编“生产工具”、第三编“农田水利”、第四编“农耕图”已在本刊发表。本期刊载第五编中第三部份“马”的索引。  相似文献   

7.
主编同志并转《农业考古》编辑部:从已出三期看,《农业考古》在编辑方针上体现了“古为今用”和“大农业”观点,发表的文章体现了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又密切联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加以图文并茂,还有普及性讲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讲话》、《农史人物介绍》等,在农业院校师生中很受欢迎。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进行了学农爱农和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纯学术性论文的框框,作到了研究农史与普及农业史知识相结合,取得很大成绩,谨向贵刊表示祝贺。我这两年从事农业区划工作,感到农业区域形成的历史很重要,必须从空间布局与时间演变两方面进行研究。贵刊的任务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资源和区划,是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二编“生产工具”、第三编“农田水利”、第四编“农耕图”,第五编“家畜家禽”中马、羊、鸡、鸭、鹅部份已在本刊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的“猪”、“牛”部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及《农史研究》第五辑发表。因一般读者不易见到该刊,现应读者要求将猪、牛部份索引重新在本刊发表,并补充了1983年以后的材料。本期先刊登“猪”部份。  相似文献   

9.
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起连载。第二编“生产工具”包括耒、耜、破土器、犁、锸、铲、镢、镐、锄、多齿锄、耧、钰(刀)、镰、磨盘、圆磨、杵臼、碾碓、仓囷、风扇车、播种器等项。本期继续刊载后五部份,其余各编在以后各期连载。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建国以来已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各地博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考古》编辑部:寄来《农业考古》已分发有关同志,大家嘱我代向你们致以感激之意。《农业考古》的出版问世,无疑地在推动我国农史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农史研究这领域,不仅要在文献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在文物方面深入地发掘,只有把文献和文物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我国过去的农史研究工作,多偏重文献方面,对  相似文献   

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此邻。——唐·王勃去年我在日本进修期间,曾与日本学者渡部武先生相识、交游,是很值得记忆的一件事。渡部先生是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专攻中国文化史,教授“中国古代史”及“古代汉语”等课程。他虽系中年学者,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及古籍的研究造诣颇深,尤酷爱农史,曾将我国古农书《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石声汉的《中国古农书评介》等,译成日文出版。我在东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欣喜地看到他的《四民月令》新译本,拜读后当即撰文予以介绍(发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界,其中包括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贡献。他的学生罗伯特·坦普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佼佼者,他的著作《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家》,以通俗的文学、扎实的考据、令人信服的论证,介绍了中国100个“世界第一”。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农史有极力的参考价值,引起了注意。坦普尔对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考证不但精湛,而且比较广泛。为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14.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5.
《农业考古》是近年来办得很有生气、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的一个刊物。我国被称为“以农立国”,农业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农业发展在整个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农业历史的研究,过去比较薄弱。为数不多的专业研究者,多着重于古代农学文献的整理校释。《农业考古》大大超越了这个范围,它利用考古学、民族学的资料和成果研究农史,从而以农史研究为中心,融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于一炉,不但使农史研究增添了新内容、新活力,提出了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新任务、新方向,同时也为经济史、物质文化史、通史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多学科的交叉融汇、相互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农业考古》适应了这种趋  相似文献   

16.
主编部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主编及主要撰搞人 农业出版社 1995《中国农业通史·原始农业卷》 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出版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农史分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专著部分《稻作史论集》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中国稻作史》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农史研究文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参编部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 梁家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中国稻作学》 第一章 《中国稻作的历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原在《农史研究》第二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发表。因一般读者不易见到该刊,现应读者要求将蔬菜瓜果部分重新在本刊发表,并补充了1981年以后的材料。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建国以来已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及解放前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第五编家畜家禽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史研究》第二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发表。第二编“生产工具”、第三编“农田水利”、第四编“农耕图”、第五编“家畜家禽”中马、羊、鸡、鸭、鹅部份已在本刊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的“猪”、“牛”部份已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及第五辑发表。因一般读者不易见到该刊,现应读者要求将猪、牛部份索引重新在本刊发表,并补充了1983年以后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公元1637年),是总结我国古代农业一部重要的科技全书。无论是在我国农业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价值。《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它对于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是比较全面,比较系统,比较准确的。《天工开物》全书十八卷,开首第一卷《乃粒》,就专门总结和论述粮食生产,分别阐述了稻、麦、黍、稷、粱、麻和菽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农书,唐韩鄂撰,月令体。原书在我国早已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鲜重刻的《四时纂要》。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农史专家缪启愉整理的《四时纂要校释》。《四时纂要》是作者韩鄂“编阅农书,搜罗杂诀”编撰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有所谓的“事出千门”之说(1)。此书既是唐五代农业科技的真实记录,也是唐五代农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普通农人的“农家历”(2),是农家的“实用全书”(3)。《四时纂要》的农业科技史史料价值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它的农村社会史史料价值还没有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