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对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推进绿肥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开展3年田间定位试验,第一年设置4个不同紫云英翻压量(2.81,5.61,8.42,11.23 t/ha)处理,无紫云英翻压作对照处理,后两年均延续上一年试验结果,每年水稻移栽前将各小区田面自然长出的带籽紫云英测产后直接翻耕;测定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养分、生物学性质以及水稳性团聚体等指标。【结果】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绿肥处理可使水稻有效穗及产量显著增加,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酸,同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均明显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随绿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但过多绿肥施用量会抑制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由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向中微团聚体富集。【结论】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施用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稳步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水稻移栽前翻压量以不超过8.42 t/ha(干重)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对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推进绿肥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开展3年田间定位试验,第一年设置4个不同紫云英翻压量(2.81,5.61,8.42,11.23 t/ha)处理,无紫云英翻压作对照处理,后两年均延续上一年试验结果,每年水稻移栽前将各小区田面自然长出的带籽紫云英测产后直接翻耕;测定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养分、生物学性质以及水稳性团聚体等指标。【结果】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绿肥处理可使水稻有效穗及产量显著增加,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酸,同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均明显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随绿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但过多绿肥施用量会抑制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由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向中微团聚体富集。【结论】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施用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稳步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水稻移栽前翻压量以不超过8.42 t/ha(干重)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决紫云英带籽翻耕时草秆不易腐烂问题,同时研究与统传紫云英翻耕相比较对土壤培肥水稻增产的效果。[方法]以不施肥、施纯化肥为对照,对传统压绿(紫云英盛花期翻压45 000 kg/hm2)、带籽紫云英翻耕(草秆22 500 kg/hm2翻耕,15 d后加氮肥移栽)、带籽紫云英加氮肥混合翻耕(草秆22 500 kg/hm2加氮肥翻耕,15 d后移栽)利用方式进行试验。[结果]在施入总养分量相同的情况下,紫云英3种翻耕处理方式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当年单季稻增产显著。与传统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增效1 350元/hm2。[结论]3种利用方式都起到培肥增产的作用,而将作基肥用的氮肥全部与带籽紫云英混在一起翻耕更能起到促腐培肥增产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紫云英4月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则是在单季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紫云英黄枯种子完全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稻田.结果表明,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带籽紫云英施用量为11 250~45 000 kg/hm2(干草率21.7%)时,当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5.9%,水稻产量增加10.1%~14.1%;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2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27 000~ 31 500 kg/hm2(干草率23.1%)翻入稻田,到第3年有机质含量增加9.8%,水稻产量增加12.4%~17.2%;并使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使有效磷、速效钾相对释放增加.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收到了一次播种、多年受益的功效,起到了生态培肥连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稻田种植紫云英一般在开花初期产量最高时压绿,而紫云英带籽翻耕则要到水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前后紫云英种子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试验表明,带籽紫云英施用量1875kg/N,当年可使水稻产量增加10.1%-14.1%,有机质平均增5.9%,碱解氮、速效钾增加。而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二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1800-2100kg/亩、草籽16.6~22.3kg/亩通过翻耕进入土壤.对土壤来说起到了生态培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减少化肥用量,促进水稻的高产优质。水稻施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的配比关系以翻压施用紫云英绿肥22.5t/hm~2,搭配施用80%的常规化肥量(N156.8kg/hm~2,P_2O_5 66kg/hm~2,K2O72.0kg/hm~2),水稻产量表现最佳。稻田翻压紫云英绿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紫云英翻压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是稻区最主要的绿肥作物,其种植和利用可以提升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本试验在减施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绿肥紫云英翻压对水稻的生长指标以及对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施化肥20%并进行绿肥翻压相对于10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增加240 kg/hm~2,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基本生长性状;减施化肥20%并进行绿肥翻压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CEC也较100%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0.6 g/kg、0.04 g/kg、0.18 cmol/kg,明显起到了土壤培肥作用。因此,绿肥翻压可以替代部分化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不仅能提供当季作物所需养分,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起到土壤培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年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的定位试验稻田为平台,研究了紫云英-单季水稻种植体系下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4个处理中,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含量均最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比例高达38.5%。  相似文献   

10.
利用5年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的定位试验稻田为平台,研究了紫云英-单季水稻种植体系下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4个处理中,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含量均最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比例高达38.5%。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紫云英和油菜的最佳翻压时期,为提高紫云英、油菜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按作物进行翻压的不同时期设5个处理(紫云英盛花期、紫云英结荚成熟期、油菜盛花期、油菜成熟期和空白对照), 测定作物的鲜、干物质量,并探讨紫云英、油菜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紫云英和油菜在盛花期后鲜产量逐渐降低,相应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翻压处理对土壤培肥效果影响不同,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土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显著,相比基础土壤提高6.6%。紫云英和油菜翻压对后作水稻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244.5 kg/ha。油菜成熟期翻压处理的利润(6696元/ha)最高,产投比为2.49∶1.00,其经济效益最优。【结论】土壤培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分别以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和油菜成熟翻压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2.
于2009~2010年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盛花后不同时期翻耕的干物质量和植株含氮量关系,及比较不同时期翻耕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盛花期至结荚成熟期紫云英氮素含量逐渐降低,盛花期后鲜产量也逐渐降低,而对应单位面积干物重在盛花期后则呈现上升趋势。采用盛花期翻耕是理想选择,对土壤培肥效果最好,可实现后作水稻优质高产;采用结荚成熟期翻耕,氮素虽比盛花期还田有一定损失,但与单季稻茬口衔接,可减少翻耕成本、节省播种种子及用工成本,同时也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耕层优化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为探明和评估绿肥粉垄耦合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稻田土壤逆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南宁)开展为期4个稻季的定位试验,早稻采用粉垄耕作(F)和常规耕作(C)2种方式,以不施肥(N)为对照,设置常规施用化肥(N0)、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N1)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N2),共设8个处理(CN、CN0、CN1、CN2、FN、FN0、FN1、FN2),晚稻实行常规施用化肥免耕.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0~15、15~30和30~45 cm耕层黏粒、粉粒、砂粒的土壤粒径含量;采用湿筛法测定0~15 cm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凝聚力的关键指标,即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团聚体超微观形态结构;采用土壤紧实度仪测定不同耕层土壤紧实度.[结果]FN1处理提高了0~15和30~45 cm土壤黏粒含量,其中早稻分别增加0.75%和2.10%,晚稻分别增加0.67%和0.09%;FN2提高了除晚稻30~45 cm以外的其他耕层土壤粉粒含量.绿肥粉垄耦合能提高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凝聚效果.同一季稻田粉垄耕作土壤MWD和GWD均低于常规耕作,其中早稻和晚稻粉垄耕作土壤MW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19~0.96和0.47~0.72 mm,GM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36~1.52和0.79~1.15 mm.绿肥用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土壤MWD和GMD,其中FN1和FN2早稻处理下分别提高0.75和1.06 mm,晚稻分别提高0.21和0.31 mm.FN1处理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通气性,有效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粉垄耕作下土壤微观结构呈孔隙多而偏小,空洞少而偏大的特征.晚稻FN1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分别占8.60%和29.09%,免耕晚稻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较粉垄早稻有所提升,FN1处理增加了3.88%和1.34%,FN2处理增加了12.04%和9.01%.粉垄耕作下早、晚稻不同土层土壤紧实度均低于常规耕作,免耕晚稻的土壤紧实度高于免耕早稻.与常规耕作相比,FN1早稻土壤紧实度从土层自上而下分别降低8.90、22.73和55.15 kPa,晚稻分别降低1.20、28.84和53.93 kPa,FN2早稻分别降低5.80、25.37和66.00 kPa,晚稻分别降低6.80、36.97和50.33 kPa.[结论]绿肥还田对粉垄耕作稻田土壤微形态结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绿肥粉垄耦合有助于集约化水稻抗逆栽培、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14.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早稻移栽前,紫云英不同翻压时间对晚稻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晚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移栽前5~15 d翻压紫云英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全N含量以及有效N、P和K含量,但是对土壤中全P、全K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晚稻茎秆和籽粒中N、P含量和晚稻产量有所下降;在移栽前10~15 d翻压紫云英,可以显著增加茎秆和籽粒中N、P、K含量,并提高晚稻产量,以在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罗小梅  贾小琴  傅正涛  罗斌  常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7-6399,6402
[目的]研究临夏地区黄芪种植的气候区划和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方法]利用临夏州黄芪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从影响黄芪栽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入手,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筛选出经过0.01信度检验的气象因子,对临夏地区黄芪生态气候适应性和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种植高度为海拔1 700 m以下的干旱山区、浅土层区以及年平均温度高于9.0℃、年降水量不足400 mm、≥10℃的积温为≥2 900℃.d的干旱高温区域,即主要代表区有永靖东、西干旱山区,东乡北部干旱山区、积石山东北部干旱区等小区域,不宜栽植黄芪,临夏其余大部分区域均可栽植黄芪。黄芪的不同生长阶段,从生长到成熟阶段划分的5个生育期(插秧期、茎叶生长期、花期、果期、夏播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建立的各生育期与相关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达75%以上。[结论]该研究实现了黄芪单产气象预测,为临夏黄芪大力推广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国际紫云英学术讨论会上简介的内容。用同位素~(15)N试验表明:紫云英对氮肥的回收率,返青后施用的为71.1%,高于冬前施用的32.1%;植株的养分和吸收的标记氮肥约3/5分布在茎叶中;dff值表明,在花序、顶心、绿叶生理功能旺盛器官,比茎干和衰老器官低,说明生物固氮或土壤供氮对紫云英功能器官发育的重要性。植株N/P_2O_5比值表明,紫云英对于磷肥的反应不敏感。紫云英北移后的生态环境不同于南方,栽培技术要点归纳为接菌、早播、密植、灌水和施肥。配合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绿肥肥效,使每公斤绿肥氮增产稻谷从5.2公斤提高到11.2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