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桃果实的糖酸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桃糖酸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材料,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结果]普通桃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果实迅速膨大期下降;油桃和蟠桃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速长生育期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之后上升,但发育后期蟠桃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普通桃有机酸含量在硬核后期和果实迅速膨大前期下降。油桃有机酸含量先下降,又大幅度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中期无明显变化,之后一直下降。蟠桃有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裂果油桃有机酸含量高于正常果。[结论]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3种桃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糖及组分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明确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探讨两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糖代谢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1)两材料果实中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在果实发育前期,‘SGP-1’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到后期则显著低于‘金冠’。(2)两材料果糖、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除山梨醇外,总体呈上升趋势。前期‘SGP-1’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金冠’,蔗糖和山梨醇则显著低于‘金冠’,且两材料成熟果实均以果糖占比最高。(3)‘金冠’与‘SGP-1’果实的糖代谢酶活性在前期变化趋势不同,后期基本一致;‘SGP-1’总体表现为前期显著高于‘金冠’,后期除SOX高于‘金冠’,其余酶活性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前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DH、SS-S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DH、NI调控;后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PS、NI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PS、SS-C和AI调控。研究发现,‘SGP-1’ 果实糖积累的关键期为发育前期,而‘金冠’则在发育后期快速积累,且对两材料糖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活性和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种上海的包括2个种的15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期、适应性及果实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最早成熟的‘金早’与最晚成熟的‘布鲁诺’成熟期差异达到71d;适应性评价,湖北、江西、江苏、安徽育成的一些品种成活率较高,均在75%以上;‘金魁’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81-5’的抗褐斑病能力最强。果实品质的评价,其中‘81-5’果形最大,达到单果重160g;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相比,中华猕猴桃属于小果形(≤90g)品种数量较多。‘金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9.50%;‘金魁’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71%;‘红阳’可滴定酸最低,为0.58%;‘金阳’、‘红阳’、‘金农’和‘徐香’4个品种风味最佳;供试品种之间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大,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布鲁诺’,为387.32mg/100g,含量最低为‘桂海4号’,为57mg/100g;‘徐香’香气最为浓郁。上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有:金魁、徐香、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品种有:金阳、81-5、武植3号、金农。  相似文献   

7.
南果梨果实糖、酸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进对南果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的了解,对其糖、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总酸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50.9%,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5.2%,并且柠檬酸含量超过苹果酸;果实发育前期及中期不含蔗糖,仅在成熟前期出现蔗糖,并且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采收时达到最高峰;淀粉含量呈"上升-平缓-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前,总糖、总酸、果糖、柠檬酸及苹果酸含量有一快速上升过程;南果梨糖积累类型属于中间型。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优良品种引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魁和红阳猕猴桃是湖南省园艺研究所从湖北与四川引进的两个猕猴桃良种。金魁属于美味猕猴桃,在长沙表现果实大,平均果质量90.4—104g,最大果质量142.5g,果肉翠绿色,风味浓甜带酸,汁多清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Vc含量为95—140mg/100g鲜果肉;红阳猕猴桃属于中华猕猴桃,在长沙表现果实中等偏小,平均果质量64.5—78.5g,最大果质量82g,果皮薄,光滑无毛,果肉细嫩多汁,黄绿色,中轴白色,子房浅红色,果实横切面呈浅红、黄绿相间图案,风味浓甜带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5%,Vc含量为135.8—250mg/100g鲜果肉。在长沙地区,金魁于10月下旬成熟,红阳于9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9.
新疆早露蟠桃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蟠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品种早露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早露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60~70 d;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即前期逐渐升高,至60 d后下降;此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早露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60 d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0.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 Miq.]桓优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鲜重、果实干物质含量及各种营养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同步逐渐增加,前期增加迅速,后期增加缓慢。全氮含量前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全磷、全钾、全钙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后期总体呈下降趋势;全镁的含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H先下降后上升。总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维生素C含量初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炼  王仁才  张政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81-883,937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的机理。[方法]用1%、3%Ca(NO3)2处理丰悦和金魁,测定猕猴桃软化衰老过程中淀粉酶、纤维素酶、PG酶活性及果胶和淀粉的含量。[结果]丰悦采后60 d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金魁采后40 d达到峰值,为4.57/mg FW,但均低于清水对照。两品种采后50 d PG酶活性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活性20 d达到峰值,均低于对照。对照果实的水溶性果胶在开始阶段上升速度大于钙处理的,钙处理的金魁水溶性果胶含量在80 d时低于丰悦,表明丰悦果实软化速度大于金魁。两品种钙处理的猕猴桃果实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结论]淀粉和原果胶的降解是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的主要原因。钙处理能降低猕猴桃果实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降低PG酶活性的峰值,有效减缓淀粉降解,延缓猕猴桃软化衰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树莓鲜果不同采收期对其营养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树莓果实的VC含量降低,固酸比和糖酸比上升,总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青素的含量不断上升。2个品种在不同采收期时,“传统”VC、糖酸比、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高于“美22”;固酸比低于“美22”。“传统”的初熟期(Ⅰ期)、适熟期(Ⅱ期)和过熟期(Ⅲ期)期果实固酸比变化不显著,比较适合贮运;“美22”初熟期(Ⅰ期)果实固酸比变化不显著,比较适合贮运;适熟期(Ⅱ期)和过熟期(Ⅲ期)变化显著,可以就近销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特性,为筛选更适合红阳猕猴桃嫁接的砧木提供参考。【方法】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阔叶砧木(A.latifolia)、桂林砧木(A.guilinensis)、长果砧木(A.longicarpa)和中华砧木(A.chinensis)嫁接的两年生红阳猕猴桃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方程拟合光响应曲线及各光合参数。【结果】4种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7.6853-24.8340μmol/m^2·s变化,表观量子率(AQY)为0.0465-0.0538,光饱和点(LSP)为433.60-494.79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3.19-61.79μmol/m^2·s;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性能最好,其Pmax、AQY和LSP均最高。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30左右,在13:00-14:00,因高温和空气湿度下降引起气孔关闭,发生光合‘午休’现象;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均最高。【结论】从光合效率角度评价,选择长果砧木作为红阳猕猴桃的嫁接砧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肉VC含量等品质指标,研究适宜采收成熟度及1-MCP处理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下旬"红阳"果实即进入可采成熟期,采后果实用1-MCP熏蒸处理并冷藏,能有效延缓其贮藏期及货架期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明显抑制采后果实的乙烯释放。  相似文献   

15.
以秦岭北麓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楚红、金魁、徐香、金香和海沃德为试材,研究了田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6个猕猴桃品种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在10:00时出现第一峰值,红阳、楚红、金魁、徐香、金香和海沃德的光合速率(Pn)分别为13.4、16.8、11.4、12.5、12.3和11.6μmol.m-2.s-1,12:00-14:00时出现午休,在14:00时到达低谷,光合速率(Pn)分别为10.2、10.9、4.6、9.1、8.3和7.2μmol.m-2.s-1,16:00时出现第二峰值,光合速率(Pn)分别为11.8、11.9、5.3、11.4、11.3和8μmol.m-2.s-1。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徐香、金香和海沃德)的Ci日变化曲线呈"W"型,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和楚红)的Ci日变化曲线呈"V"型。对不同猕猴桃品种光响应曲线的研究表明,各品种皆是喜光植物,楚红的耐荫性最强,徐香最弱,楚红、红阳、金魁的光能利用范围较大,金香、海沃德居中,徐香最窄。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新红星苹果果实细胞膨大期及成熟期(盛花后50-140天)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盛花后120天之前果实乙烯释放率很低,之后迅速增加。果实不同部位的ACC、MACC含量随果实成熟而增加,并且果皮中含有较高的ACC、MACC含量。果实成熟时乙烯形成酶活性提高。本文就果实的发育与乙烯生成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岚芳  黄绵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62-4863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情况。[方法]于2001~2003年3月底香蕉断蕾后开始取样,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采后糖、淀粉及转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断蕾后10~60 d香蕉淀粉含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之后明显减慢;葡萄糖、果糖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低,之后含量不断上升;蔗糖含量、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断蕾后30 d达最大;中性转化酶(NI)和细胞壁转化酶(CWI)的活性在断蕾后50~70 d都保持在较高水平。香蕉采后5~15 d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不断上升;CWI活性快速下降;SAI、NI活性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香蕉的栽培、果实贮藏和保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适宜的采收期,可为火龙果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未熟期(花后21 d)、可采成熟期(花后28 d)、食用成熟期(花后30 d)、生理成熟期(花后33 d)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及在室内达到成熟时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的品质。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不适合鲜食。  相似文献   

19.
天然保鲜剂处理对贮藏中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魁”美味猕猴桃为试材,对壳聚糖和水杨酸两种天然保鲜剂在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两种保鲜剂均能有效地延缓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劣变,尤其以壳聚糖2.0%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