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新疆正处于跨域式发展新时期,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对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各县区为研究区,整理搜集2011年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判,并针对乌鲁木齐市区县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作为研究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乌鲁木齐市各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区划,并对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作为研究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乌鲁木齐市各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区划,并对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因素,并利用南宁市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增量、GDP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制度与政策是影响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乌鲁木齐市典型社区的实地调研,借用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和三维空间分析法,分析社区反恐居民参与度情况,建立MOA模型,对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反恐的影响因素作出假设,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参与动机、参与能力与参与机会均对社区反恐居民参与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参与动机在社区反恐居民参与的MOA模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社区反恐居民参与机会和能力还间接通过参与动机来对居民的参与度产生影响,社区反恐居民参与的动机也间接影响居民参与度。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物质支持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落实奖励政策和保障机制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提高积极性;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反恐的渠道,创造丰富的参与机会等提高社区反恐居民的参与度,以群众为基础力量,打好反恐维稳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石彦  谢世君 《甘肃农业》2013,(22):32-35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丰富的资源而兴起的城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其发展的特殊性导致在新形势下发展困难重重。作者以金昌市为例,通过对其可持续发展过程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和实现城市转型、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以找寻切实有效的农民增收途径十分必要.以新疆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新疆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较高比重,且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同时,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对家庭经营收入有较高影响程度,应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只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8-23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新疆地处干旱区,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域环境,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对西部干旱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笔者以乌鲁木齐市各县区为研究区,整理搜集2011年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区县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针对区县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付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6):8972-8976
为促进伊春城市转型进一步的发展,对伊春城市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伊春城市转型相关数据,分析伊春城市转型中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对伊春城市转型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伊春城市转型有效推进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发展,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需要采取加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强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土地利用观,是在城市用地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追求土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优化。以乌鲁木齐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评价乌鲁木齐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乌鲁木齐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新疆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新疆乌昌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人均生态赤字为3.584 197 hm2,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为严重,区域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就此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化石能源用地赤字、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该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法]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及剪刀差.[结果](1)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本呈反向发展趋势分别从2.739 hm2增加到9.850 hm2和人均生态赤字2016年是1997年的4.35倍;(2)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生态环境形式不容乐观.[结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可在增加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同时控制生态足迹需求,从而提高该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阐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改善环境等作用;我市园林绿化存在的绿地布局及植物配置不合理等不足。结合实际,探索一条既适合我市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10-6712
通过评估与核算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为24.688 9×108元(不包括森林的游憩类价值),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游憩类生态资产总价值为58.7×108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景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其城市景观进行了分类,在大尺度上将其景观分为背景景观、轮廓景观、建筑与人文景观、园林与绿色景观四大类,对这四大景观进行特点分析,总结了乌鲁木齐市五大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于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48-13749,13751
对郑州市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郑州市农村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人口结构失衡和质量偏低、资源相对匮乏与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以及社会发展潜力不稳定等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蒙古生态移民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阿鲁科尔沁旗的自然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远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扭转长期以来的不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9.
祁永春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Z1):201-203
分析阿瓦提县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棉花持续高产的几大主要因素,主要为:土壤养分不平衡、施肥不合理、棉花水肥调控技术较差、植保措施不到位和不重视棉花中后期管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豫南地区小麦持续高产限制因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豫南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旱涝、倒伏、播期偏早、选种和播量不当、施肥不合理、麦田管理粗放、病虫危害等不利于小麦持续增产的多种限制性因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