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西辽河平原春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根系干重下降比较明显。随种植密度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减小,群体干物重增加,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降低。各参试品种中郑单958耐密性最好,产量最高达2 804.85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顺单6号群体结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透光率、茎粗、叶夹角和单株干重均呈下降的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则呈上升趋势;根系体积和干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玉米根系多数集中在0~20 cm土层中;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秃尖和双胞率均呈下降趋势,产量呈抛物线趋势,以4.95~7.2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较高。这说明,耐密型品种可以在较低密度下,以增加单穗产量来提高总产,也可以在高密度下提高库容来增产。鉴于玉米实际生产管理的便利,建议耐密型品种顺单6号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匀播冬小麦根系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为材料,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根干质量密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新冬22号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干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越冬期123万株/hm2处理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密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均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5种不同密度处理下0~60 cm土层根系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95.13%~97.84%,说明匀播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随深度的增加根系急剧减少.越冬后,0~40 cm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后40~100 cm土层根系显著增多.越冬期高密度条件下匀播冬小麦根量较大;拔节至抽穗期根系生长最旺盛,各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匀播条件下新冬22号根系集中分布在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后各时期4个品种单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为90 000株/hm275 000株/hm260 000株/hm245 000株/hm2,4个品种不同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苏南丘陵农区夏播青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苏南丘陵岗坡地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供试的青饲玉米品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新青1号生物产量较高;适宜播种量为30 ~ 37.5 kg/hm2;宽窄行(60 cm×40 cm)种植方式,株距15~20锄,密度75 000~90000株/hm2;基施氮磷钾45%含量复合肥562.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丹科2151在辽宁不同地区的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丹科2151为材料,在辽宁不同生态气候区域选择6个试点研究该品种的最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倒伏等因素,丹科2151在辽宁东南部及辽西沿海地区合理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辽宁中北部地区为52 500株/hm2,辽西内陆地区为52 500-60 000株/hm2,该结果可为玉米生产提供合理指导。  相似文献   

7.
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8个耐密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0000、75 000株/hm2 2个种植密度,以研究当前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2008-2010年,豫北地区大部分主推玉米品种表现为60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普遍高于75000株/hm2的产量,平均增产4.6%.75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构建四川盆地直播油菜适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方法】于2013/2014、2014/2015年选用中熟杂交油菜品种川油36,在成都平原区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104~60×104株/hm2)及行距配置(20 cm、30 cm、40cm、40 cm+20 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有重要影响,增密处理(30~60万株/hm2)可提高主序角果所占比例。随种植密度的加大(15~60万株/hm2),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密度在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继续增加密度,籽粒产量则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对籽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相同密度(30~36万株/hm2)下,不同行距配置(20 cm、30 cm、40 cm、40 cm+20 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较宽的行距配置(30 cm、40 cm)的主序角果数和产量均高于窄行距(20 cm),籽粒含油率则显著高于窄行距(20 cm)。【结论】在充足施肥条件下,直播油菜适宜机收和高产的种植密度为30~36万株/hm2,行距配置以等行距30~40 cm为宜,或采用宽窄行40 cm+20 cm。  相似文献   

9.
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春玉米高产稳产,以桂单162为试材,4种行距配置方式为主处理,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密度互作的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等行距60 cm、等行距75 cm、宽窄行80 cm×40 cm配置3 000 株/667m2密度栽培时玉米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在宽窄行90 cm×40 cm栽培时配置3 500 株/667m2密度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模式为宽窄行80 cm×40 cm + 3 000株/667m2。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实现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采取裂区设计法,在宁蒗县高寒海拔山区进行了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会单7号采用宽窄行40 cm+80 cm种植优于等行距60 cm+60 cm种植,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最佳,其次是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和审定密度条件下相比,19个参试玉米品种在高密度种植下,株高、穗位高增加,果穗变短、变细,秃顶变长,穗粒数变少,百粒重降低,出籽率略有减少,个别品种的抗倒性严重变差或空秆严重增多或茎腐病发病较重,产量增减不一。基于此,提出适宜鲁西地区推广的品种及其种植密度:先玉047为75 000~82 500株/hm2、登海618为82 500~97 500株/hm2、秋乐218为67 500~75 000株/hm2、青农11号为82 500~97 500株/hm2、登海605为82 500~97 500株/hm2、先玉688为60 000~67 500株/hm2、农华816为82 500~97 500株/hm2、宇玉30为75 000~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3.
探讨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种植行距,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密度对先玉335灌浆速率、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密度条件下行距越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在60 000株/hm2条件下,改变行距设置对该品种穗粒数影响不大,在75 000株/hm2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该品种穗粒数下降;在同行距条件下,75 000株/hm2产量高于60 000株/hm2产量,且在50 cm和宽窄行(40+80)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油115等玉米品种在彰武县的试验产量对比,探讨在彰武县种植高油玉米的完整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施农家肥45 t/hm2(底肥)、复合肥(15-15-15)337.5 kg/hm2基础上施尿素300.0~412.5 kg/hm2范围内,植株高度、穗位高度与肥料用量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以45 000~49 500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高产夏玉米品种天泰33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和施氮量(0、180、270、360、450、540 kg/hm2)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当密植超过82 500株/hm2时增产趋势减缓甚至略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同化量和氮素转运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运转对籽粒贡献率在低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82 500株/hm2、90 0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在中密度(67 500株/hm2、75 000株/hm2)条件下呈上升趋势。增施氮肥,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天泰33号获得高产且氮肥利用效率较合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施氮量为360~4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植株生长冗余调控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以贵州高产玉米品种黔兴201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剪叶量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生产、植株NPK积累量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45 000株/hm2时,不剪叶处理和剪叶1/4处理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剪叶1/2处理,剪叶有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茎和穗部转移;密度为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时,不剪叶处理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剪叶1/2处理和剪叶1/4处理。密度为45 000株/hm2和60 000株/hm2时,剪叶1/4有助于植株群体对N素的积累,同时,剪叶1/4处理的产量与不剪叶处理的差异不显著;45 000株/hm2、60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密度时,剪叶处理不会降低植株群体对P和K素的积累。低密度下黔兴201玉米叶片存在一定的生长冗余,可以通过去除叶片冗余提高此密度下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行距配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品种(登海661、郑单958和先玉335)、密度(67 500和90 000株/hm~2)和行距配置(40 cm+80 cm和60 cm+60 cm)构建不同的冠层结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于密度和行距配置的调控响应不一致。登海661在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郑单958、先玉335均在90 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形成的冠层较合理,表现为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关中东部灌区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最适宜密度,选取早熟品种陕单636、陕单650,中熟品种郑单958、陕单609,晚熟品种陕单680、东单60,共3个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每个品种密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3次重复,探究6个玉米品种的最佳密度配置。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陕单650和陕单680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陕单636、东单60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郑单958和陕单609适宜种植密度均为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20.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富农1号、酒125号、中单2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90 000、82 500、75 000、67 500、60 000、52 500株/hm2 6个种植密度,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产量,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测定青贮营养品质。【结果】结果表明:①3个品种比较:富农1号的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最好,中单2号的产量高于酒125号,但青贮营养品质低于酒125号。②不同密度比较:富农1号90 000株/hm2的产量、干物质、粗纤维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粗蛋白最高;酒125号90 0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60 000株/hm2干物质、粗纤维最高,67 500株/hm2粗蛋白最高;中单2号67 5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75 000株/hm2干物质最高,90 000株/hm2粗蛋白最高、60 000株/hm2hm2粗纤维最高。③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干物质,富农1号和酒125号密度90 000株/hm2最好,中单2号75 000株/hm2最好。【结论】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