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叶片中有机酸和糖与抗黑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6年对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与抗黑痘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抗黑痘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葡萄黑痘病(Spheceloma ampelinum deBarg)是为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不抗黑痘病,而对黑痘病的抗性与叶片中的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关,从而将其作为指标对许多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筛选,淘汰感病品种,扩大抗病品种栽培。现代育种实践证明,抗病的基因大多蕴藏在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引进野生种质是解决抗性基因贫乏的关键措施。我国拥有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如何加速研究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葡萄野生资源,并在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野生葡萄的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与黑痘病的关系,试图为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杂种苗的预选提供简便、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野生葡萄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果树,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82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葡萄栽培与葡萄酒协会第62届年会上,集中讨论的议题就是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问题。我国是野生葡萄起源中心之一,世界葡萄属植物近70种,东亚类群有40个种,原产我国的就有35个种。 山东省地处温带,山区丘陵面积大,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野生葡萄资源十分丰富。笔者于1982—1985年对全省的野生葡萄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初报如下。 一.野生葡萄的种类及地理分布 经初步分类鉴定,山东省野生葡萄隶属于葡萄科三属十个种…  相似文献   

3.
葡萄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767.万hm^2。总产量达6548.6万t。由于葡萄扦插繁殖容易,过去普遍采用自根苗栽培。葡萄砧木的研究始于根瘤蚜发现之后。1856年,Asa Fitch在北美发现了根瘤蚜,之后随着美国原产葡萄传人欧洲栽培,根瘤蚜在南欧葡萄栽培区迅速蔓延,仅在1860-1900年期间就造成至少26.67万hm0葡萄园被毁。为了探索有效的挽救措施,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法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葡萄根瘤蚜防治研究组织。通过改变栽培条件、使用化学药剂无法防治根瘤蚜,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葡萄品种资源圃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属于较早栽培的果树之一,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水果产量的25%。目前,已发现的葡萄属种质资源有70多个种,已登记的品种有16 000个,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已确定东亚有40余种、欧洲有1个种、美洲有30余种[1-2]。葡萄营养价值很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尤其是近年来在葡萄上发现含有  相似文献   

5.
毛葡萄远缘杂交两性花后代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葡萄原产于我国,是广西野生葡萄资源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的种类。广西产区利用毛葡萄浆果酿造的葡萄酒,以独特的山野味、果香浓郁醇厚的酒质及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市场定位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一直供不应求,推动了该区葡萄酒酿造业的发展。但毛葡萄雌雄异株,扦插成活率低,人工栽培着果率低,其浆果含酸量偏高,而广西葡萄酒产业的原料基地建设迫切需要适应南方湿热地区栽培的优良新品种。为此,1990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抗病和耐热葡萄资源引种及野生毛葡萄遗传改良研究,  相似文献   

6.
过去,葡萄是用自根苗进行栽培的,自从葡萄根瘤蚜从美洲传到欧洲之后,几乎使欧洲葡萄园遭到全部覆灭。后来,查明了美洲野生种葡萄有抵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并因此培育成砧木品种,挽救了欧洲的葡苟栽培业。从此葡萄嫁接育苗法,便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一、日本的葡萄砧木研究动态日本于1912年开  相似文献   

7.
南方刺葡萄新品种"紫秋"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葡萄属东亚种,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一种宝贵的野生葡萄品种资源,结果好,抗逆性强,但经济综合性状较差。怀化市地处湖南西部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刺葡萄分布较多。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野生品种资源,我们通过人工驯化栽培,从中筛选出了适合人工栽培、具有良好经济性状的刺葡萄新品种———紫秋。目前,紫秋刺葡萄已在湖南、贵州、重庆、湖北等地推广3 000 hm2以上。1选育过程1986年,怀化市芷江县木叶溪乡木叶溪村养蜂专业户孙武积为给蜜蜂遮阴,在当地采集了37株本地野生刺葡萄栽植在房前屋后。1988年,从中发现一株果穗大、果穗较紧、果粒较…  相似文献   

8.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恢复生长法、组织变褐法及电导法等对收集到的17个种、变种或类型、38个株系的野生葡萄抗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山葡萄外,原产我国的许多其他野生葡萄种的抗寒性都强于欧洲葡萄;另外发现,野生葡萄种内不同株系的抗寒性与其地理起源的气候类型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说来,产自地理纬度较北的株系的抗寒性强于地理纬度较南的株系。  相似文献   

9.
南方酿酒葡萄一年两茬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果树中花芽较易形成的树种之一,葡萄花芽具一年多次分化习性.近年来,广西利用野生毛葡萄为原料酿造加工的野生葡萄酒,深受消费者喜爱[1].桂葡1号(原NW196的优选单株)是两性花毛葡萄杂交后代,具有着果率高,丰产稳产,较抗病等特点,酒质具有野生葡萄酒的风味,适合酿制上等干型山葡萄酒,适宜在南方高温多湿的地区栽培[2],目前已在都安、罗城、玉林、上林等地种植示范,该品种于2005年通过了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葡萄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在高岭村尚存1株800年葡萄古树.当地特产的福安刺葡萄由野生葡萄驯化而来,2009年福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从福安刺葡萄栽培群体中筛选出优良单株,暂定名为惠良刺葡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文献记载、标本查询以及通过对云南省15个州市的50多个县的葡萄属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收集鉴定,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云南野生葡萄分布图。标本与文献资料记载,葡萄属野生资源几乎在云南全省各个州市均有分布,其中毛葡萄分布最广;桦叶葡萄、葛藟葡萄、刺葡萄、蘡薁次之;小叶葡萄、网脉葡萄、美丽葡萄分布相对狭小;云南葡萄、勐海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则呈孤点分布。实地调查共收集到6个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别是:毛葡萄、蘡薁、刺葡萄、云南葡萄、美丽葡萄和桦叶葡萄,其中毛葡萄也分布最广,其他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除蘡薁葡萄外均属于零星分布。部分文献记载和标本采集地点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但发现一些新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布点。结合文献记载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对云南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鉴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水果(2005年6653万t),在日本主要用于鲜食。日本国的葡萄栽培历史,从鎌仓时代初期甲斐之国(现在的山梨县)发现了甲州葡萄并开始栽培,到了明治时代,纷纷从美国和欧洲引进各种品种。目前栽培范围北到北海道,南到九州、冲绳,遍及日本各地,栽培品种多种多样,栽培形式由露地向设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近年来利用野生毛葡萄为原料酿造加工的野生葡萄酒深受消费者喜爱。桂葡1号(NW196)是两性花毛葡萄杂交后代,栽培性状和酿造性能明显优于毛葡萄,适合酿制上等干型山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目前已在都安、罗城、玉林等地示范种植近67 hm~2。我区夏季高温多雨,也正是葡萄果实生长以及果实成熟的季节。多年来葡萄栽培采用的架式多为单壁篱架,这  相似文献   

14.
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共有14种3变种,其中9种3变种可以直接食用。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阳高葡萄实象鼻虫(Mernychites SP)是当地葡萄的主要害虫,除为害栽培的各品种外,还为害野生葡萄。近年来,我们曾到阳高凡有葡萄的社队调查,除王官屯一带未见外,靠桑干河沿岸的讲理、尉家小堡等十三个大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7年发现葡萄被害状,1978年在东小  相似文献   

16.
毛葡萄优良雄性单株(系)"YS-1"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岩溶地貌石山地区天然生长有大量的野生毛葡萄,用毛葡萄浆果做原料酿造的葡萄酒受到消费者青睐。合理开发利用毛葡萄资源,筛选优良单株并在当地产区发展人工栽培,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毛葡萄雌雄异株,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人工栽培着果率低。野生状态的毛葡萄种源混杂,雌雄株分布不合理及花期不一致,部分雄性花粉发芽力较弱,这是造成野生毛葡萄着果率和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毛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迫切需要繁育大批量毛葡萄雌能花优良单株配套优良雄株种苗。为此,1990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抗病、耐热葡萄资源引种、筛选及创新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潜在价值的水果——巴婆果美国营养学家发现,野生的巴婆果(Asiminatriloba)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维生素 C 的含量比苹果、桃或葡萄高两倍多,维生素 A 可与葡萄、苹果相比。巴婆果还含有丰富的钾、磷、硫和铁。它的气味很芳香,有象梨一样的甜味,果实的组织象香蕉牛奶蛋糊。此外,巴婆果还具有适应性强的特性,抗寒、抗病虫害,最适于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长。众所周知,所有栽培果树种类原先都是野生的。所以,应当尽快使巴婆果由野生变栽培,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岩溶地貌石山地区天然生长有大量的野生毛葡萄,用毛葡萄浆果做原料酿造的葡萄酒受到消费者青睐。合理开发利用毛葡萄资源,筛选优良单株并在当地产区发展人工裁培,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毛葡萄雌雄异株,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人工栽培着果率低。野生状态的毛葡萄种源混杂,雌雄株分布不合理及花期不一致,部分雄性花粉发芽力较弱,这是造成野生毛葡萄  相似文献   

19.
前言葡萄是北方栽培的重要果树树种之一,但是它的发展在我省却受到一定限制。由于我省冬季气候寒冶,栽培葡萄冻害严重,致使绝大多数生产品种不能正常生长。解放前仅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抗寒性较强,但品质差的贝达品种或野生山葡萄作为观赏用。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栽培葡萄采用加宽加厚棚盖空心防寒方法,曾一度大发展。但在  相似文献   

20.
葡萄酿酒新品种NW 196在南宁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西是东亚种群葡萄重要的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利用野生毛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供不应求,需要解决原料供应.广西气候条件不适宜欧亚种葡萄品种生长,而当地栽培的野生毛葡萄为雌雄异株且扦插育苗成活率低、果穗和果粒较小、浆果含酸量偏高、产量很低,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