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野生刺五加与人工栽培植株根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含量,比较野生刺五加与人工种植五加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差异。经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结果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成功应用于检测刺五加野生植株和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定量分析准确等优点。利用UPLC-MS/MS法测定刺五加植株根中6种药用次生代谢物含量,目标化合物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回收率在92.47%~96.44%之间;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的主成分(Q值)综合得分大于野生植株,目标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6.278 56μg·g~(-1)和6.053 63μg·g~(-1),前者高出后者0.224 93μg·g~(-1)。刺五加苷E、芦丁、山奈酚人工栽培植株含量大于野生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刺五加苷B、金丝桃苷、槲皮苷野生植株含量大于人工栽培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野生药用植物石菖蒲的人工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石菖蒲的野生苗为种植材料, 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 施用不同底肥和不同追肥三种措施的人工栽培试验。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石菖蒲植株的冠幅生长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追肥措施及种植密度和追肥措施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及极显著性差异。通过试验得出: 采用 60cm×60cm的种植密度, 施用农家肥作底肥, 并于种植期间, 每两个月每平方米追施 50g的尿素, 可获得最佳的石菖蒲人工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栽培与野生风柜斗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观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风柜斗草的营养器官比野生植株生长量大,花期、果期比野生植株提前且延长;其物候期可分为展叶期、萌芽期、速生期、花期、结实期、滞长期和越冬期。总结人工栽培风柜斗草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季相变化与植物生长规律,可以为其人工规模化栽培提供生物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洛阳红牡丹抑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温条件下,对洛阳红牡丹植株延长休眠期:根据不同时期需要,解除植株休眠进行人工栽培,实现非自然花期开花,牡丹植株冷藏时间与失重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质量呈负相关,冷藏植株间填充物以鲜苔藓和珍珠岩为宜.  相似文献   

5.
草果栽培方式与萎蔫病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天然常绿阔叶林、旱冬瓜人工纯林的林下草果种植地,开展了不同林分郁闭度、种植株行距和施肥措施等栽培方式与草果萎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草果萎蔫病的发生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旱冬瓜纯林两种林地类型的相关性不强.草果人工栽培、半人工栽培采取施肥壮苗措施,可提高草果植株对该病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其病害发生.在天然常绿阔叶林下栽培草果,林木郁闭度以0.5左右为宜,草果萎蔫病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郁闭度为0.8的旱冬瓜人工纯林下种植草果,植株萎蔫病的发生与其种植密度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岷江百合人工栽培不同模式下植株生长差异,以岷江百合6年生实生植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日光温室大棚地面苗床(PD)、日光温室大棚营养钵(PB)、室外田间(LD)、室外营养钵(LB)4种栽培模式条件下物候及11个生长指标的差异,借助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各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PD和PB模式果熟期前的物候时间均早于LD和LB模式,果熟期及枯萎期则相反,其中PB模式萌芽、果荚成熟时间最早,PD模式开花时间最早、LD模式植株枯萎时间最早;②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实生植株地径、株高、单株花数量等11个生长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单株花数量变幅最大,达427.00%,花径变幅最小,为9.67%;③4种栽培模式11个生长指标互呈正相关性,且多个指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④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PD>LD>LB>PB,PD模式最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
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的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为对象,研究了牡丹植株解除休眠的方法和促成栽培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用700 mg·kg-1赤霉素涂芽15 d可解除牡丹休眠;促成栽培时间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促成栽培适宜的日均光照13 h,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率25%~50%,所需时间最短32 d,最长56 d.  相似文献   

8.
1 补光栽培1.1 用途主要用于短日照秋菊的抑制栽培 ,通过人工补光 ,抑制其花芽分化 ,延迟开花 ,达到花期控制的目的。1.2 处理时间菊花从花芽分化至开花所需时间通常为 2个月左右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秋菊花芽开始分化时间为 8月上、中旬 ,早花品种有的在 7月下旬。为抑制花芽分化 ,此时应用补光处理 ,使植株日照时数在14 .5h以上。补光处理一般可在初夜或深夜进行 ,深夜间歇性补光效果较好。 8~ 9月每夜补光 2h ,10月以后每夜补光 3~ 4h。停止人工补光后 ,由于处在短日照自然条件下 ,菊花就会自然地进行花芽分化而开花。停止补光日期…  相似文献   

9.
对意大利观赏番茄‘麦克汤姆’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麦克汤姆’番茄属于有限生长型,正常生育期80~90 d,播种40 d左右开花,植株、花、果均可观赏,观赏期约50 d,果也可食用。遮荫栽培的植株要比露天栽培的植株矮小,果实小而少。泥炭土栽培的麦克汤姆番茄在株高、冠幅、叶片大小、花数和果数上都为最高,营养品质最好;自配土栽培的番茄次之;而菜园土栽培的番茄在生长前期长势最好,开花最早。  相似文献   

10.
2017—2019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开展不同栽培基质、上盆时间、移植户外时间对催花牡丹花后植株成活率和开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基质以废菌渣+菜园土(1∶1)最佳,植株平均成活率达到95. 33%;上盆时间以2017年11月8日(春节前100 d)效果最好,植株平均成活率为95. 33%,平均开花率为80. 00%;移植户外时间以3月份移植成活率最高,达到80. 00%。说明牡丹花谢后,采用适宜的栽培基质,尽早上盆,尽早将植株移植户外露地培养是植株复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收集的版纳省藤家系进行苗期生长变异的观察,结果发现:家系间根长和芽长及叶片数和最大叶长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与气温关系显著,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趋势相似,移苗后的2、3个月生长最快,12月至次年的2月生长缓慢;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中4个分布在勐腊尚勇地区。  相似文献   

13.
雷竹林冠层特性与叶片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雷竹林的冠层特性和叶片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雷竹竹冠部位上升 ,分枝角度逐渐变小 ,而立竹密度变大 ,分枝角度略偏大 ;竹株不同留枝数量、胸径和林分不同立竹密度对叶量分布有较大影响 ,随着留枝盘数的增加 ,单株竹株的全叶重显著增加 ,在留枝盘数为 1 5~ 1 6档时 ,每株叶量最大 ;随胸径增大 ,全株叶重增大 ,在胸径为 3 7cm左右时叶量增幅最小 ,而后趋于平缓 ;立竹密度的增加 ,导致林冠叶量重心逐渐上移 ,立竹密度为 2 5 6~ 2 92× 1 0 4株·hm-2 ,林冠上层叶重比例达到 6 3 1 3%,林冠下层自然落叶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无刺枸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观赏价值.笔者以带芽新梢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配方、培养方式以及移栽和扦插基质等对其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刺枸骨芽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或B5)+BA3.0 mg/L+IBA0.1 mg/L(或NAA0.1 mg/L)+3.0%蔗糖+0.7%琼脂;生根培养则以试管外扦插生根为好...  相似文献   

15.
25mm厚窿缘桉地板坯料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mm厚窿缘桉地板坯料的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桉木干燥工艺是可行的;从初含水率30.4%干燥到终含水率9;;3%,干燥周期为15d;终含水率的均匀性好,从而为人工材桉木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该变型秆之节间实心,与原变种不同.它产于重庆市梁平县.  相似文献   

17.
对节白蜡资源开发综合利用价值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节白蜡为我国第二批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它仅分布于大洪山南麓,即湖北京山县与钟祥市的接壤地带,成为该地区特有的植被类型和建群种。该新种材质优良,前期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扦插繁殖容易,是用材林(特别是高级家具及农村小径用材)、薪炭材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造林树种,是高等盆景素材,亦是优美的园林绿化树种,还可供饲养白蜡虫。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常山胡柚天然色素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常山胡柚外果皮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常山胡柚天然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提取中的若干关键因素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了常山胡柚天然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压力25MPa、夹带剂95%乙醇与原料的比(V/W)为3∶1、萃取温度35℃.再经比色法测定可知,常山胡柚天然色素的提取率达96.87%.据紫外可见光谱及特殊显色反应,可初步推断常山胡柚天然色素为黄酮类色素.  相似文献   

19.
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广东省惠州地区引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营林技术,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能够适应惠州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且生长良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引种时需注意适时造林,防治白蚁,防治积水和干旱。  相似文献   

20.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Phyllostachys vivaxcv.Huanwenzhu)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6月下旬;退笋多出现在出笋末期(5月11日—6月30日);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517.593/(1+e6.505-0.231t),Doseresp生长曲线模型:H=0.367+517.03/(1+102.820-0.100t);生长盛期时,昼夜24 h平均生长量达22.38 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