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发展论丛》2001,(11):12-12
蔬菜是乐平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全力推进兴菜富民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止到2000年,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总产55万吨,产值4亿元。全市蔬菜种植区域已达13个乡镇、112个村委会、6万多农户。蔬菜远销华东、华南、华中等地11个省市及周边80多个县市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之一。据对种菜农户的调查统计,亩平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农户约占20%左右,亩平收入4000—10000元的约占70%左右。重点菜区农民人平蔬菜收入达1600余元。我市大力搞活蔬菜流通,实现了产量、效益、增收三个同步增长,主要是抓住了流通领域中的五大环节。  相似文献   

2.
蕉柑俗称“潮州柑”,原产于广东省揭阳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岭南四大佳果之一。由于蕉柑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的危害,常常导致蕉柑树势衰弱、产量低、果质差、寿命短。尤其是毁灭性病害黄龙病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蕉柑产业健康发展。为振兴潮州蕉柑产业,广东省揭阳市农科所于2002年开始开展蕉柑脱毒及无病毒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在一年内快速繁育大量无病毒接穗,使育苗周期从传统的两年缩短至一年半,实现了无病毒苗木的快繁推广。现将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沃柑产业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开展沃柑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武鸣沃柑产业发展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武鸣沃柑生产的基本情况,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武鸣沃柑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重点解析武鸣沃柑种植的投入成本与经济效益。【结果】沃柑在武鸣种植,有品种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和区域优势,但沃柑产业发展存在品种、苗木、栽培和市场问题。通过成本和利润分析,按照2015~2017年沃柑售价8~20元/kg,667m2产值达3. 5万~8. 8万元,每年667m2利润可达2. 7万元,经济效益可观。【结论】今后在武鸣区种植沃柑,如能确保沃柑的产量和品质,打造沃柑品牌,仍然可以让沃柑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阳光产业。  相似文献   

4.
陈世贵于1964年8月出生,湖北宜都市王家畈乡人,宜都市政协委员。2003年3月,他创办了以生产加工干菜、野菜为主的天成野菜食品厂,年生产产品120t,创产值120万元,利税2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4.5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个,为当地农民增收48万元,人平增收15元。2005年8月,他组建了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字号“土老憨”品牌做大做强。2007年他以企业的名义加入到宜都市红花套柑桔专业合作社,销售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上缴税金40万元,利润50万元。2008年他组建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为宜都柑农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0年,江西省龙南县蚕桑种植面积666.7hm2,鲜茧产量达325t,生产白厂丝42t,蚕桑产业实现产值2 100万元,提供税收120多万元,蚕农人均增收920元.蚕桑产业已成为龙南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泸溪县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大力推进桠柑产业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县开发椪柑面积达1万公顷,其中挂果面积5667公顷,总产量9万吨,创产值8000余万元,椪柑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农民户平椪柑创收1300余元,人平创收330元,椪柑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泸溪椪柑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其主要措施和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属异养型腐生微生物大型真菌范畴,食用与药用价值极高,且能与林业、种植业、加工业等产业紧密链接,共存互补,协调发展,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自1985年起,迁西县食用菌研究所开始进行野生栗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于1992年与中国农科院共同试验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2005年,全县栗蘑栽培840万棒,产量近20万公斤,创产值200万元,重新成为我县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总得来讲,我县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绥宁县乐安乡文江村种植无核桠柑21公顷,2007年总产量620多吨,总产值180万元,每667平方米纯收入4000元。2007年文江村年人平纯收入由2004年的1211元增加到3520元,光靠无核碰柑一项人平增收1468元。  相似文献   

9.
台州市黄岩区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年多来,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现有社员6006人,固定资产810万元,带动农户1.5万户,基本上覆盖了全区柑橘、杨梅、茭白、番茄、药材、花木、禽畜等10多个主导特色产业,2003年销售产品3.4万吨,实现销售额549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台州市黄岩区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短短两年时间,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社员6006人,注册资金330多万元,固定资产810万元,带动农户1.5万户,基本上覆盖了全区柑桔、杨梅、茭白、蕃茄、药材、花木、禽畜等10多个主导特色产业,2003年销售产品3.4万吨,实现销售额549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姚安县依托农业资源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夏秋反季蔬菜发展,在加快无公害认证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益等方面成效明显。2005年,全年种植蔬菜8.1万亩,产值8400万元,其中:夏秋反季蔬菜种植3.14万亩,产值2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8元。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改革和发展的成效 1、扭亏增盈工作初见成效。近年来,福建宁德市农垦(以下简称闽东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二位数的增长。2005年,全市农垦国民生产总值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15个农垦企业有12个实现盈利,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0万元,垦区连续3年实现盈利,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垦区人均收入4500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广安市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确定以优质柑桔、优质蔬菜、设施农业为重点的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促农增收长效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柑桔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预计总产22万t,产值可达6.0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53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3.5万亩,总产量可达227万t,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5元;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6300亩,工厂化育苗3000亩。  相似文献   

14.
加工促发展     
陈铁 《湖南农业》2006,(6):14-14
泸溪县富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桠柑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始建于2003年6月,注册资金300万元,现已投资1200万元。公司充分利用当地桠柑资源优势,以桠柑为原料,大力发展休闲食品加工和饮料开发(桠柑浓缩汁、果酒、果醋等)以及进行桠柑冷冻贮藏保鲜,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丽水市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水生蔬菜产业。2015年全市水生蔬菜播种面积066万hm2,产量162万t,产值55亿元。其中,茭白062万hm2,产量154万t,产值52亿元。水生蔬菜已成为丽水市蔬菜主导产业之一,对实现山区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丽水山区特色的水生蔬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1.江山市“农家乐”发展概况与成效 2004年以来,江山市一些农户以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游客为服务对象,以价廉味美的农家菜为主要特色,兴办了一批“农家乐”餐馆、饭店。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家乐”59家,总投资约1225万元,年营业收入近500万元,年接待人数10余万人,成为江山市农村发展第三产业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黄坦镇位于文成县西南,属浙南丘陵半山区,海拔320m,总耕地面积13200亩,人口20810人。以往稻区种植形式以稻-稻一年二熟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近几年来,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契机,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传统种植西瓜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进行露地西瓜-晚稻种植模式试验示范,至2001年共实施面积10200亩,实现总产值2478.6万元,比原来种植稻-稻增加1462.68万元,累计相当于人均增收703元,取得了较好的增收效果。现将该种植模式的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璇是宣威市享有盛名的女能人。她由5000元起步开服装店,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5074万元、固定资产2524万元的民营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6864万元,实现利润345.6万元。上缴税金101.95万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她带动了当地的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先后被宣威市妇联表彰为“巾帼建功标兵”,  相似文献   

19.
烤烟是景谷县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骨干经济产业,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7万亩,收购烟叶8万担,收购金额6046.9万元.实现税收1330.3万元。如今烤烟产业已成为景谷县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小甸子镇科技人员针对当地露地草莓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了"露地草莓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并组成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考察学习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研讨出适宜露地栽培的品种、培育脱毒壮苗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编制成露地草莓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推广。3年来全镇普及推广该技术的总面积达到了745.33万hm2,3年露地草莓平均产量51.1 t/hm2,纯效益126 625元/hm2,玉米平均产量8 500 kg/hm2,露地草莓玉米平均增收114 805元/hm2,3年增收8 556.7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