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关系,进行了密集烤房挂竿、散叶、插签和烟夹4种装烟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大小为散叶>插签>挂竿>烟夹,与挂竿处理相比,散叶处理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增加了10.94%,插签处理增加了8.48%。2)散叶处理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以及新植二烯等香气成分类上均有增加;插签处理的中性香气物质增加主要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新植二烯含量上,分别增加了8.54%和12.16%;烟夹处理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均有所增加。综合认为,散叶和插签装烟方式可以增加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与装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密集烘烤转火时间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烟100烟叶进行了不同转火时间(正常转火、推迟转火6 h、推迟转火12 h)的密集烘烤试验。结果表明,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分别以推迟转火6 h、12 h处理为最高,中部叶的两者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中部叶的上述4项指标,除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以推迟转火12 h处理为最高外,其余均以正常转火处理为最高。中、上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其余处理条件下以痕量存在。中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含量以推迟转火12 h处理为最高,上部叶则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上、中部叶推迟转火6 h和12 h的处理,总体评吸质量均比正常转火处理高。  相似文献   

3.
密集烘烤中风机转速变化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研究密集烘烤中不同风机转速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温度42~54℃,采用1450r/min的风机转速较960r/min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42~54℃采用1450r/min,54℃后直到烘烤结束时采用720r/min转速,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且类胡萝卜素类、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等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烘烤全过程风机转速为1450r/min的烤后烟叶.  相似文献   

4.
密集烘烤定色期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吸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改善上部烟叶的吸食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采用密集烤房研究了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度的降低,烤后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而总氮、烟碱、蛋白质、淀粉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快速升温(CK:42~47℃以2/3℃/h升温,47 ~54℃以1℃/h...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密集烘烤中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4cm宽烟夹、10cm宽烟夹、烟框和正常挂竿4种装烟方式烘烤,测定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中性致香物质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烟夹夹持烘烤可以使烟叶内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并且10cm宽烟夹夹持烘烤处理的类胡萝卜素类、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等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正常挂竿处理。  相似文献   

6.
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优化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定色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9℃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40℃)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每千克烤后烟叶均价提高0.18~0.42元,耗煤量减少0.01~0.07kg;油分、身份、结构、色度等外观质量改善,嗅香较好;内在化学成分表现为多数样品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分别平均增加14.79%和11.99%,总氮、蛋白质、烟碱、淀粉含量减少,糖碱比(多在7.00~10.44)、氮碱比(多在0.60~0.98)更趋于协调;单料烟评吸质量高半个到一个档次,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指标较优。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处理提高了中、上部烟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以及中部烟叶的棕色化产物含量;下部烟叶以较低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8℃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39℃)烤后两糖含量相对较低,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含量得到提高。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采用较低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香气物质含量高;中上部烟叶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协调,评吸档次高,香气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中部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高密度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分别较低密度处理高12.48%、18.46%、24.27%;高装烟密度处理能促进棕色化反应产物的积累,但会明显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含量;低装烟密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充分转化形成;中密度装烟(T2)条件下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相似文献   

8.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0.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1.
定色阶段湿度对散叶密集烘烤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散叶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4~36℃湿球温度定色烤后烟叶的单叶重和外观等级质量较高,36~38℃湿球温度定色烟叶的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感观吸食质量效果比较好.综合分析认为,散叶密集烘烤定色阶段前期湿球温度34~35℃,主要定色阶段湿球温度35~37℃.  相似文献   

12.
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阶段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质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湿球温度(35℃)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质量显著优于较高湿球温度(36℃)条件下的烤后烟叶,具体表现为色度强、挂灰杂色少、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较低、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中性香气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对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优化与改进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以现行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对照(CK),研究了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即增加35℃和60℃稳温时间,低温65℃干筋)对中、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烘烤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在该工艺下得到了较为突出的改善,其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36.93%、24.66%、52.48%、92.18%、64.78%。该工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质量,但是对中部烟叶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一般。  相似文献   

14.
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挖掘和借鉴不同类型烤房在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方面的优势,给密集烤房和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对比分析了密集烤房(三棚)、密集烤房(四棚)和普通烤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比例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致香物质总量以及除新植二烯外致香物质的总量分别较三棚密集烤房和四棚密集烤房提高了15.28%、11.46%,47.56%、36.19%,19.04%、15.60%,20.16%、2.10%,14.66%、11.28%,16.75%、18.16%,而三棚密集烤房比较有利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和其他类致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四棚密集烤房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要高于三棚密集烤房;普通烤房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密集烤房中该物质所占的比例,密集烤房(三棚)烤后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所占的比例极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大部分致香物质所占的比例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且普通烤房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和整体使用价值好于2种密集烤房.可见,普通烤房在改善烤后烟叶香气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通过深入挖掘其烘烤机制来指导密集烤房及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后期湿度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改善烟叶香气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四川省凉山州以云烟85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后期(47℃~54℃)、干筋前期(54℃~60℃)、干筋后期(60℃~68℃)不同湿度处理对烤后中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高湿(T6)能显著提高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低湿处理(T1)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低,但以T3(定色后期低湿度,干筋期高湿度)处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吸质量最佳;在上部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以定色后期和干筋前期低湿,干筋后期高湿(T5)处理最高,评吸质量以T5处理最好,T6处理其次;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评吸指标与各类致香物质之间呈正相关,且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有所不同,中部叶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要好于上部叶.综合考虑,在试验中,中部叶烘烤后期湿球温度以T3(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9℃~40℃,干筋后期41℃~42℃)、上部叶以T5(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7℃~38℃,干筋后期41℃~42℃)处理为最佳,能改善烟叶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烟叶的香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区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贵州四川河南;不同基因型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河南烟区云烟87略大于K326,贵州烟区K326远高于云烟87,四川会理烟区云烟87高于K326,四川会东烟区K326高于云烟87。采用雷达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的综合评定认为,四川、贵州烟区烟叶感官质量较好,河南较差。  相似文献   

17.
烘烤定色期不同环境对烤后烟叶香吃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垦  王鹏翔 《农技服务》2009,26(11):111-112
采用干球温度、干湿球温度差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通过自控烤箱烘烤,研究K326上部叶定色前期烘烤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阶段随着干球温度和干湿球温度差的增加,烤后烟叶香吃味得分先上升到一个最高值而后呈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干球温度和干湿球温度差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烟叶香吃味的改善,控制干球温度在44.0~47.0℃,干湿球温度差在4.0~7.0℃时,香吃味的得分相对较高,且易于实际烘烤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