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公害小型礼品西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与产量 1.1选用良种选用早熟、高产、优质、高抗的"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小型礼品西瓜品种. 1.2产量及构成西瓜产量60000kg/hm2左右.前期西瓜产量25000个/hm2左右,单瓜重1.5~1.8kg;后期西瓜产20000个/hm2左右,单瓜重1.2~1.5kg.  相似文献   

2.
1西瓜高产的主要因素 1.1密度 研究证明,西瓜种植密度越大,有效雌花越多,座瓜率越高;但密度过大,座瓜率越低.因此,为了保持一定的座瓜率,应掌握的原则是:在不致引起徒长和空秧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密度.虽然由于密度的增加,会使平均单瓜重量减小,但研究证明,产量与平均单瓜重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年份平均单瓜虽大但产量反而减少,这说明高产的首要因素是在增加瓜数前提下提高单瓜重量.  相似文献   

3.
1西瓜高产的主要因素1.1密度 研究证明,西瓜种植密度越大,有效雌花越多,座瓜率越高;但密度过大,座瓜率越低。因此,为了保持一定的座瓜率,应掌握的原则是:在不致引起徒长和空秧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密度。虽然由于密度的增加,会使平均单瓜重量减小,但研究证明,产量与平均单瓜重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年份平均单瓜虽大但产量反而减少,这说明高产的首要因素是在增加瓜数前提下提高单瓜重量。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部分农区的西瓜生产仍只强调一棚瓜产量,采用的种植密度大部分是亩600-700株,稀植的仅500株,单位面积结果数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西瓜不同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本文则着重分析利植密度与一棚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泾县无籽西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无籽西瓜变成有籽西瓜、出现畸形瓜、长势旺盛不见瓜、西瓜品质不理想、熟期不适宜、追肥与覆膜的矛盾,并根据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京欣1号西瓜品种以其熟性早、品质优等突出特点在河北省广泛种植,且面积逐年增大.但由于单瓜重小、产量低,特别是在生长、采收、运输过程中极易裂瓜、不耐贮运等突出缺点.给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克服京欣1号的缺点,育成一个集早熟、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于一体的西瓜新品种,1993年我们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西瓜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排列顺序为,果型指数〉平均单瓜重〉坐果株率〉病毒病发病率〉生育期〉枯萎病病株率。在西瓜高产育种中,应以果型指数、平均单瓜重和坐果株率三个影响西瓜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主攻目标,进行西瓜高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省西瓜在大面积生产中自推广麦瓜稻茬口以来,在品种的应用选择上普遍采用产量稳定、品质好、熟性早的早熟种苏蜜1号,但最近反映苏蜜1号有退化现象,且上市期过于集中,遇到温度低、天气凉,有时会出现卖瓜难,而进入炎热高温三伏天,苏蜜1号又基本脱销,只能从省外调进中、晚熟品种新澄、新红宝等来调节市场。因此,迫切需要选育一个优质、高产、耐贮性好的西瓜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在7月下旬至8月初能吃到优质可口的西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枯萎病,导致西瓜死苗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大蒜-西瓜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伴生后统计枯萎病的发病率,以及测定西瓜的株高、蔓长、干鲜重、果实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大蒜伴生后,生长前期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植株的地上、地下干鲜重均比单作增加,差异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的单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形态指标的中心糖、边糖、纵径、横径增加;皮厚减少,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比单作增加,V_C、亚硝酸盐、总酸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大蒜伴生西瓜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单瓜重和产量,改善了西瓜果实形态指标及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枯萎病,导致西瓜死苗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大蒜-西瓜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伴生后统计枯萎病的发病率,以及测定西瓜的株高、蔓长、干鲜重、果实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大蒜伴生后,生长前期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植株的地上、地下干鲜重均比单作增加,差异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的单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形态指标的中心糖、边糖、纵径、横径增加;皮厚减少,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比单作增加,VC、亚硝酸盐、总酸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大蒜伴生西瓜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单瓜重和产量,改善了西瓜果实形态指标及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8 ~1997 年宣州市气象资料,分析了皖南西瓜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皖南西瓜生长发育的不利气候条件有西瓜生长期间雨水过多,前期低温和后期寡照。西瓜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为二元一次回归方程,r 为0 .998 ,经检验其平均偏差仅1 .11 % 。据此笔者提出了选用适应皖南气候的优良品种,建立生产基地,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播种期、上市期和上市量,薄膜覆盖,人工辅助授粉,保花保果,防治病虫草害等一整套西瓜三高( 高产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地小拱棚西瓜栽培已连续种植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然而由于有些瓜农不了解拱棚西瓜的需肥规律,施肥不合理,以致西瓜出现坐瓜难,瓜畸形,甜度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2008年以来,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基本上摸清了春提早小拱棚西瓜的需肥规律,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种植模式等条件的高产栽培施肥技术。一、小拱棚西瓜高产栽培需肥规律西瓜是喜肥作物,生育期短,但需肥量大,整个生育期  相似文献   

13.
<正> 西瓜产量与植株外部形态及生理有密切关系。西瓜生产受温、光、气、水肥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株的长相、生理机能有明显的差异。1985—1987年在开封市农科所、开封市南郊、杞县等地进行了西瓜高产栽培试验,并研究了西瓜的生态环境、植株长相、生理机能与产量的关系,为建立西瓜高产栽培生产模式,制定操作技术规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树军 《吉林农业》2011,(12):119-119
提高西瓜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提高西瓜坐果率。西瓜生产上一般都是一株结一瓜。如果植株坐不住瓜,造成空殃,就会严重减产。西瓜坐瓜率受许多因素影响。从品种选择角度说,不同品种生长势是不一样的。生长势越强,越不容易坐瓜;生长势弱一些的较容易坐瓜。在品种选择上尽量选取容易坐瓜的品种。对于生长势较强,坐瓜性较差的品种,就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坐瓜率来提高西瓜的产量。除品种选择外,生产中还要从苗期和田间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西瓜坐瓜率。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不同茬口的西瓜品种,选用华欣2号、星研七号、美佳、美胜与京欣1号,对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西瓜品种的田间生长势、抗病性、果实和植株发育期、单瓜重、产量、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感等综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星研七号耐低温弱光性强,适宜温室或大棚多膜覆盖栽培;华欣2号和美佳大中棚生产的综合指标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大中棚种植;美胜小拱棚栽培中表现出抗枯萎病、高产等优势,适宜小拱棚栽培。筛选出的4个系列品种优质、抗病、耐裂,满足了河北地区西瓜周年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沙县西瓜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方法]选取长沙县1981~ 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大棚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临时考察资料,通过对西瓜生长发育期与气象要素的平行观测方法,找出了影响长沙县西瓜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了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对策.[结果]西瓜喜温、喜光、喜干燥,耐热、耐旱、不耐涝,其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长沙县西瓜成熟期日较差大,7~9月气温日较差为8.4~8.5℃,西瓜增重快,产量高,且西瓜含糖量高:影响长沙县西瓜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低温冷害、阴雨寡照、暴雨强降水和后期的高温干旱,防御措施主要是适时播种、薄膜覆盖、科学管理、合理排灌、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结论]该研究为西瓜生产的安全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从高产、优质方面考虑,还是为西瓜高产创造一个较好的适宜环境条件.由于西瓜具有怕连作、怕涝、怕旱、根系发达等特点,在选择瓜地时,应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田块,以保证西瓜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逐年扩大,特别是西瓜面积的增加,市场大有饱和之势. 因此,商品瓜果的市场价格与销售难易受质量影响,优良的品质就是产品的生命.市场西瓜价跌卖难的重要原因就是质量较差的问题.影响商品瓜质量的因素较多,但在生产中单纯追求大瓜和高产,而特色优质品种推广积小,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为求西瓜早上市使用催熟剂或生瓜上市等都是导致目前市场上西瓜味淡不好吃、品质差的重要原因.今后消费者对瓜果风味品质要求日益增高,只有适应消费者要求,在生产中实施规范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高品质优良特色新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以及果实含糖量及成熟度等商品指标统一的天然优质西瓜,才能在市场上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销售和保证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选用早熟西瓜品种和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进行套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瓜棉套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2002~2004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套作春播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措施的优化方案为:每公顷16 500株,追施尿素150kg;坐瓜后有1~2次降水的年份,浇水1次即可。瓜棉套作新技术生产的西瓜上市早,符合安全食品标准,单产、单价高;棉花发育早,单产高,品质好,单价高,瓜棉总产值高达65 94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浙麦冬与玉米、西瓜间作方法。通过与玉米、西瓜间作,分别考察浙麦冬地上部植株农艺性状、地下部单丛鲜子重、小区产量、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和总经济效益等指标,确定适宜的间作方法。浙麦冬-玉米或浙麦冬-西瓜间作均提高了浙麦冬移栽当年植株成活率,较单作高4.72%;但对3a后采收期的浙麦冬的株均叶片数、叶片长等均无影响,显著降低了单丛麦冬鲜子重量;不同间作模式的麦冬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对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无影响;浙麦冬-西瓜间作较麦冬单作效益增加11.05%,浙麦冬-玉米间作较麦冬单作效益增加6.98%。从群体效益来看,浙麦冬-甜玉米或浙麦冬-西瓜间作尤其是浙麦冬-西瓜间作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麦冬单作,是一种高效的浙麦冬种植模式,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