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猪传染性水疱病高免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G(IgG),致敏丙酮醛、甲醛固定的绵羊红血球,作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可以检测水疤病的抗原,作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可以检测该病的抗体。根据对保存的及新近收到的共7个毒株(计6个水疱皮、3个水疱液、5个鼠毒、1个细胞毒以及4个高免血清、4个康复血清)的试验结果看来,均与小白鼠作中和试验结果相符合。送检材料,如为水疤液或康复血清,可在3—4小时内得出结果;如为水疤皮,则需6~7小时,因水疤皮必须磨碎、浸泡一定时间。但较之以小白鼠作中和试验(约需一星期)要快得多了。 本试验对几年来收集的各地毒株(江苏省的口岸毒、无锡毒、下关毒、山东省的莱阳毒、滕县毒、上海龙华地鼠毒、四川省资阳细胞毒)材料,均可检出抗原,用口岸毒猪39代或资阳细胞毒,可以为4种高免血清以及来自山东潍坊、辽宁沈阳等地病猪的康复血清所中和,从而测出抗体。血凝抑制滴度,在高允血清与康复血清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以健康猪蹄冠皮、健康乳鼠组织作对照,均为阴性;以口蹄疫O型血清作为血凝抑制试验对照,也为阴性。说明本试验有可靠的特异性。 致敏血球在4°C至少可保存2个月,更长时间尚待试验。 本试验简单易行,快速敏感,特异性可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工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猪的抗原。结果表明,以小肠内容物和生前拉出的粪水作为检验材料较为适宜;滴度一般为1:128~1:2048;检验时间,一般2~3小时。以小肠粘膜作检验,滴度虽相当高,但非特异性凝集较多。 血球致敏条件,采用1%双醛固定绵羊红血球悬液。pH4.0醋酸缓冲液稀释。每毫升血球悬液含IgG80~160微克。在37℃致敏3~4小时最为适宜。致敏血球在4℃可保存198~227天。血凝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应以血清中和后抑制4个凝集孔以上,作为阳性。检出率为42/47(89.36%),以其他致敏血球作血凝试验和其他血清作抑制试验作比较,证明本试验的特异性相当可靠。 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抗原,一般采用细胞培养和荧光抗体技术。前者比较困难,要传几代,才能获得细胞致病效应,且往往不上细胞。后者则适用于早期急性病例,在发病后期,尤其在上皮再生时期不易检出。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国外仅见用于检测抗体,用作抗原检验,中外文献尚未见报导。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工感染猪的小肠粘膜、小肠内容物及粪水中的抗原,获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猪瘟免疫血清提取1gG,致敏用丙酮醛、甲醛固定的绵羊红血球,作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可以检出猪瘟病料(脾及淋巴结)中的抗原。以其他IgG,如出败血清IgG、正常猪IgG致敏的血球作对照试验,非特异性凝集极小。以健康猪或其他高热病如出败、猪丹毒、弓形体病猪脾脏作阴性样品对照,血凝滴度也很低或阴性。以猪瘟高免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这种试验,对猪瘟抗原是有特异性的,可以作为猪瘟诊断用。 在40头血毒猪中,其脾脏有31头(77.5%)是阳性,淋巴结有30头(75%)是阳性。在此40头猪中,仅有3头在脾或淋巴结均为阴性,未检出抗原,因此,实际有37头(92.5%)的脾脏或淋巴结或两者都检出猪瘟抗原。但是,在病猪血液中不能检出抗原(凝集滴度过低),在脾脏浸出液中,如含有血色素过多,也不易检出。在新鲜采取的脾脏或淋巴结中,非特异性凝集不易排除,影响检出结果。脾脏或淋巴结1克剪碎,加蒸馏水或生理盐水5毫升,在8—10℃静置1—2天后,即可排除大部分非特异性凝集。堪称猪瘟诊断中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具有血清学的一般特异性。但尚缺乏天然病例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以猪抗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PA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FA最佳工作条件为,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50,FITC标记的二抗的最适稀释度为1∶800,最适孵育时间均为1h。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只能检测O型FMDV,而A型、AsiaⅠFMDV型和猪水疱病病毒(SV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立的检测O型FMD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FM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其在感染机体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5.
将灭活的C型FMDV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BL/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1 500作用下融合,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以C型FMDV重组VP1蛋白为抗原,间接ELISA法筛选单抗.以O、Asial、A型FMDV以及猪水疱病病毒为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单抗特异性.获得2株抗C型FMDV的单抗3B3和6D5,亚型鉴定为IgG1、IgG3;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51 200;中和效价分别为1∶1 280和1∶640;2株单抗与O、Asial、A型FMDV以及猪水疱病病毒间无交叉反应,表明这2株单抗为高特异性抗C型FMDV单抗.研究结果可为C型FMD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基础材料,也可用于病因学及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1536)菌液与弗氏不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乳化后免疫大白兔,制备兔高免血清,提纯抗体,建立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2型抗体的双夹心ELISA方法.方阵滴定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包被纯化的兔抗App血清2型抗体为9.375 μg/mL,抗原稀释度为1∶1 600,HRP-兔抗猪IgG稀释度为1∶20 000.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双夹心ELISA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与猪O型口蹄疫、猪传染性胃肠炎、蓝耳病等阳性血清以及App其他血清型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样品结果与阻断ELISA比较,其相符率为99.54%,表明双夹心ELISA可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2型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猪O型口蹄疫抗体不同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特点。随机选择3个规模化猪场,每个猪场采30份猪血清,分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阻断夹心ELISA、间接ELISA三种方法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法检测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两种ELISA方法(P<0.05);两种ELISA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检测,准确检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某地乡镇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经猪O型口蹄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检的70份样品血清中,免疫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的共45份,合格率为64.3%,其中免疫抗体效价不合格的血清样品多来自散养户。结论 :从本试验来看,样本合格率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免疫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的病料检验,以往多用细菌培养、动物接种,有时还要用生化试验等方法,方可获得较正确的结果,费时甚长。国外虽有应用正向间接血凝检测猪丹毒抗体、诊断慢性猪丹毒的试验报告,但对急性或亚急性病猪以及尸检病料难以检出,而这些又均是临床诊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诊断急性猪丹毒,已获得结果。现在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丹毒抗原,诊断猪丹毒病猪及其尸体的病料,也得到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 猪瘟间接血凝抗原试剂简称“猪瘟血凝抗原,”由醛化血球吸附纯化抗原制成,可用于检测猪瘟抗体与抗原。抗原定性或定量均用血凝抑制试验。抗体定性,以两滴试剂能将检料分为性质不同的三个等级:保护性阳性、无保护阳性和阴性。抗体定量用常规倍比稀释梯度凝集法,可查猪、兔血清效价,  相似文献   

12.
用猪抗口蹄疫病毒IgG制备荧光抗体,检测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荧光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为1:40,且这种荧光能被FMDV阳性血清特异性地抑制。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检测感染口蹄疫病毒CS株和LB株的BHK~21细胞抹片和飞片,结果均为阳性,空白对照均为阴性。对于低代次的分离毒,即使感染细胞产生明显的CPE,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也不能检出收获细胞液中的病毒抗原,本试验弥补了这一缺陷。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确定病毒在感染细胞中增殖的位置,可作为兽医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了10份接种 IBD 疫苗后第35日龄鸡的血清,10份高免血清,10份未免疫健康鸡血清,并辅以对流免疫电泳(CIEP)相对照。结果 IHA 与 CIEP 的阳性符合率为94.7%,并通过鉴别试验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证明此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监测辖区内经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牛血清样品593份,其中:规模场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的有24份,抗体滴度≥1∶64的有82份,抗体保护率为77.79%;散养户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的有54份,抗体滴度≥1∶64的有433份,抗体保护率为88.91%。在猪群推广免疫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并跟踪监测血清样品20份,检测结果与北京市兽医兽医诊断所检测结果相同,抗体滴度≥1∶64的有20份,抗体保护率为100.00%,为推广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在猪群免疫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高低,体现了血清对病毒感染的中和能力,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内3个大型猪场共120头猪的血清样品分别进行O型口蹄疫病毒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并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77.3%和72.2%,总符合率为75%,均能有效检测猪血清中的口蹄疫抗体水平,但是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病毒中和试验更适合进行口蹄疫血清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以猪蛔虫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检测猪蛔虫特异性抗体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猪蛔虫抗体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结果表明,用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对3 000份猪血清进行现场检测,阳性率为30.00%;而琼脂扩散试验(AGP)的阳性率为13.00%,表明,间接血凝试验(IHA)比GAP敏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可用于猪蛔虫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绵羊肺炎支原体间接血凝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绵羊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制备成间接血凝试验抗原,通过IHA来检测绵羊支原体性肺炎血清抗体.致敏绵羊红细胞的最佳抗原浓度为100μg/mL,血清效价≥1∶8即为阳性,效价≤1∶4者判为阴性.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而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间接血凝法对绵羊东毕吸虫病的诊断作了试验及其研究。在试验中采用戊二醛固定绵羊红血球,对影响血凝效果的诸因素作了测定。作者认为在 pH6.8条件下,用每 ml 含20μg 蛋白质浓度的雄虫粗抗原致敏1:20000鞣酸处理的红血球获得的试验效果最佳。被检血清在1:160以上的稀释度凝集时,定为阳性。用间接血凝法对近百只寄生有东毕吸虫的绵羊和数十只寄生有其它蠕虫的绵羊作了试验观察。该方法对东毕吸虫病绵羊的检出率为91.11%。由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病绵羊引起的假阳性率为8.6%。寄生有消化道线虫的绵羊均为阴性。该试验结果表明,间接血凝法诊断绵羊东毕吸虫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用间接血凝法和粪孵法分别对20只患有东毕吸虫病的绵羊作了诊断试验。其结果,间接血凝法对东毕吸虫病绵羊的检出率比粪检法高20%。  相似文献   

19.
贵州规模养殖场黑山羊主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贵州规模黑山羊养殖场疫病的防控情况,为建立无重大疫病黑山羊养殖场提供参考,采用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随机采集的83份黑山羊血清样品进行羊布鲁氏杆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山羊痘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83份黑山羊血清样品的布鲁氏杆菌病平板凝集试验的阳性率为13.25%,试管凝集试验的阳性率为10.84%;羊传染性胸膜肺炎MMC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6.94%,MO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33%;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5.28%,亚洲Ι型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11%,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口蹄疫隐性感染阳性率为0;山羊痘抗体阳性率为61.11%。结论:调查的黑山羊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布氏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感染,口蹄疫和山羊痘的免疫情况不太理想,需要加强相关免疫,及时淘汰布氏杆菌感染羊只或隔离治疗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感染羊只。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山羊痘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的方法纯化山羊痘病毒,以病毒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山羊痘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并进行了最佳试验条件的摸索.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诊断液能与山羊痘参考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凝集,其凝集现象能被山羊痘阳性抗原特异性抑制,与其它常见的动物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用本方法及琼脂扩散试验对山羊痘血清进行检测,IHA阳性检出率为89.1%(41/46);而AGP阳性检出率为34.8%(16/46).表明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比琼脂扩散试验敏感性高.本次试验制备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液可用于兽医临床上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