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江苏省宿迁地区农业信息化调研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农业信息资源获取上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农业信息公共获取的关键在于加大政府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村信息人才和面向农村的信息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某区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现状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以期待能对农村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起到促进和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渠道4个方面,对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昌都地区农牧业科技的推广,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促进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各级涉农部门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建设、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人员培训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工作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息化既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信息入户已经成为促进信息化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关键一环。本文在对阜新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市已起步,农业信息网络开始建立,以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技术逐步发展,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使用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信息和信息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农村信息化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针对近几年诸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设现状、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诸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信息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农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管理中信息的利用,提高生产力,确保农村繁荣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有关农业管理信息的情况为例,介绍农业管理信息的内容、农业信息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当前农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农业信息的具体措施。在经济管理的应用中,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信息技术队伍的建立,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确保现代农业的生产和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信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主要从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在解决途径、方案和对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重点是解决好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在实际开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对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经济建设工作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景泰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进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清思路,选择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途径。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民信息能力和营造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上,使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金山区农业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探讨金山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山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大通县长宁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调查研究,建设示范村可为大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95-5897,5988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休闲农业发展评价模型,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并对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长株潭区、环洞庭湖区发展较好,湘中南区发展水平居中,湘西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对青海省大通县北川灌区连接三年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取得了成效也得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对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开发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的现状,农业专家系统的原理结构及专家系统在节水灌溉上的应用。该专家系统是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雄风4.1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将节水灌溉相关知识与此结合,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大同管理站所辖的五泉段20斗的降南、降中两个村的实际资料,从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灌溉制度、灌溉预报、灌溉决策着手,结合程序说明农业专家系统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农业专家系统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庆市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万州区农业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从优化产业结构、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扶持和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热带农业数据库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热带农业信息资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热带农业数据库体系建设研究方案,并根据此方案,制定了热带农业数据库体系框架,建立了一批热带农业数据库群,构建了热带农业数据库资源平台,并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我国热带农业相关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热带农业科研、教学、生产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强农业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引导、带动农民应用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