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以优质超高产品种为前提;以多蘖壮秧为基础;以宽行少本超稀植为核心;以深施肥控灌水为关键;以安全超高产为目标的寒地水稻优质超高产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川北丘陵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在同一品种下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羊育秧、配方施肥、高产组装技术(下称: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六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田间时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均达到板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旱育秧>配方施肥>常规栽培.通过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下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优化,最协调统一.该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前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追求水稻高产再高产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半个世纪长期不懈的努力,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水稻单产增长了2.37倍,居世界高产大国,总产增长3.13倍,占世界总产的35%,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科技成就。其中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本文列举了中国对水稻超高产执着追求的实例,回顾了中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历程,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提高水稻产量的育种、栽培途径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展望了中国稻作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和常优5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6种不同栽培模式,并观察上述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2.0 t hm-2和10.9 t hm-2,较当地常规高产栽培分别高出41.6%和29.1%。与当地常规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的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率增加。上述两处理还提高了水稻粒叶比,改善了源库关系,并提高了剑叶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抽穗后的根冠比和根系伤流量。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改善水稻群体质量,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提出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追求水稻高产再高产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半个世纪长期不懈的努力,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水稻单产增长了2.37倍,居世界高产大国,总产增长3.13倍,占世界总产的35%,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科技成就.其中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本文列举了中国对水稻超高产执着追求的实例,回顾了中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历程,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提高水稻产量的育种、栽培途径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展望了中国稻作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群体特征以及超高产生理特性、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技术以及超级稻栽培的研究进展,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与超级稻栽培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个小麦品种和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稻麦连作,重复2年, 设置超高产栽培和当地高产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旨在探明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超高产栽培中,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及水稻轻干湿交替灌溉和小麦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与当地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8 t hm-2,水稻产量< 10 t 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9 t hm-2,水稻产量> 12 t hm-2)小麦和水稻的氮(N)、磷(P)、钾(K)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拔节前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超高产栽培的N、P、K的总吸收量,小麦分别为265、58和256 kg hm-2,水稻分别为256、79和321 kg hm-2。上述3种元素于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小麦为50%~60%,水稻为60%~-70%。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N、P、K偏生产力(产量/N、P、K施用量)、养分吸收的养分籽粒生产率(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籽粒N、P、K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降低了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具有生育前期较低、生育中期和后期较高的特点,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永胜涛源乡是保持中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纪录的特殊生态区,其水稻高产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地区水稻产量形成的相关研究,重点从生理状态和生态条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水稻产量的形成原因,以期揭开超高产生态区的神秘面纱,为将来在其他地区建立高产模式、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展望了涛源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水稻最高产的云南永胜涛源乡,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水稻高产生态气候条件,以贵州省自育品种黔优88为对象,在贵州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支撑下,研究了当地水稻超高产的适宜群体密度效应,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稻群体密度为1.7万/667m^2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从而获得1290kg/667m^2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既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保证水稻安全。基于此,结合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含义以及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水稻栽培前的准备工作、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等,为进一步强化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长白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人们的主食。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超高产育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稻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水稻超高产育种必经之路,直立穗型是水稻株型适应超高产要求的途径之一。长白17株型比较理想。产量高,它的选育成功,必将在吉林省中早熟稻区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稀植高产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稀植高产栽培研究展望王维田,王大秋,李楠,陈洪霄,付艳华,刘金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132101)吉林市农科院大豆所近年来进行了大豆稀植高产栽培的研究,挖掘大豆增产潜力,为大豆大幅度增产和超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大豆稀植高产栽培的理论依据1...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总结遵义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长期积累的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和1999-2000年实施“水稻百万亩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水稻超高产栽培经验,研制了“遵义市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机软件”,并用以指导大田超高产栽培示范,同时进行试验研究,不断完善系统。采用小区试验与大面积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栽插密度、施肥量、肥料施用时期指导栽培对产量、产量构成、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中迟熟大穗型组合超高产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以冈优、Ⅱ优系列为主,搭配优质稻组合,两年13.98hm2平均产量达到741.3kg/667m2,其中2001年最高产田块达856.5kg/667 m2。小区试验专家系统指导栽培产量达843.4kg/667m2.比经验栽培增产7.6%。达极显著水平;有效穗16.625万/667 m2、穗实粒数178.4粒、千粒重29g;化肥N,P2O5,K2O利用率分别达到32.6%,24.0%,45.9%;叶面积动态前期表现增长快,中期平稳,后期不早衰,最大叶面积期是始穗期,叶面积指数6.42,齐穗期功能叶叶面积3278.1m2/667m2,比重大,占总叶面积的82.6%;单株干物质日增重以幼穗分化-始穗,齐穗-灌浆、灌浆-成熟3个阶段增长最快,分别为1.14g/d,1.18g/d,0.85g/d;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4.13g/m2·d;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32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何世立 《种子科技》2023,(14):87-89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高产栽培作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水稻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控在水稻高产栽培工作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若不及时综合防控杂草,水稻稻田中多样化的杂草就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大大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针对延边地区的生态特点与生产水平,主要探讨本地区水稻亩产600~700公斤的超高产栽培技术。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了万亩示范田,阐明了本地区亩产6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为:亩有效穗数40~45万穗,穗总粒数为80~9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克以上。高产栽培措施是:选用秆较矮、穗较大的中熟高产良种;旱育大苗和营养钵育秧;栽插4穴正条式;采用碳素型施肥法及结实期根外喷施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综合技术。本文提出了品种、育秧、施肥、密度等系列配套技术。为寒冷稻作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姚波  蒋根和  郝如勇  刘存刚 《种子世界》2021,(10):0081-0083
兴化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示范市,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本文通过兴化市食味水稻南粳 9108 机插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初探的研究,对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一系列的措施探讨,对指导各地种植好食味水稻南粳 9108提供技术指导,为水稻机插优质高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