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菌性变色木材的ES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伯章  王婉华 《林业科学》1992,28(4):330-335
本文对霉菌和蓝变菌侵染木材所引起的变色作了ESR研究。结果表明变色木材的色素来自真菌的色素基团,具有很强的和稳定的E8R信号,并会淹没木材的其他自由基信号,g值为2.0040±0.0002,属于洛仑兹线型和均匀增宽线型。这种色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并同蛋白质相缔合。这种色素具有生物黑色素的所有特征。因此木材受霉菌和蓝变菌侵染而变黑是由真菌分泌的黑色素所产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真菌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特征,传播媒介,寄主范围,以及温度对长喙壳菌引起的木材变色速度、菌落生长、子囊壳的形成和对子囊孢子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木材变色是由具色素的真菌侵染而致,文中介绍应用生物技PCR-RFLP鉴定蓝变菌;木材生理状态对变色菌生长的影响;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木材蓝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种木材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木材蓝变菌松球壳孢(Sphaetopsis sapinea)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蓝变菌菌株适宜温度均为30℃;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均为5.0~9.0;两者都属于喜光菌;松球壳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可可球二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易蓝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蓝变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碎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制成的基底制备菌丝复合材料,并探讨含水率变化对菌丝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4 d后,三种基底表面均被菌丝覆盖,颜色显著变黑。增加板坯含水率促进了菌丝复合材料内发生木质素再聚合和美拉德反应,提高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蓝变欧洲赤松基底、蓝变橡胶木基底以及混合基底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4%、221%和74%。与蓝变欧洲赤松基底相比,蓝变橡胶木基底更适合可可球二孢菌丝的生长,因此橡胶木基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更高,可以达到ANSI A208.1-2016“Particleboard”对轻质刨花板的弯曲强度要求。菌丝表面的疏水蛋白使材料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加,而板坯含水率的提高对材料的疏水性和耐水性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6.
八种城市旱垂柳林木材腐朽菌分解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8种城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var.pseudo-matsudana的木材腐朽菌,树舌Elfvingia applanata(Pers.)Karst.、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L.)Fr.、单色下皮黑Cerrena unicolor(Bull.:Fr.)Murr、桦革裥Lenzites betulina(L.:)Fr.、黑管菌Bjerkandera adusta(Willd.:Fr.)Karst、毛革盖Coriolus hirsutus(Wulf.:Fr.)Quél.、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L.:Fr.)Quél.、多毛盖菌Funalia gallica (Fr.)Pat.对旱垂柳木材的分解能力,研究其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8种旱垂柳木材腐朽菌的降解能力排序为:毛革盖>云芝>香栓>多毛盖菌>单色下皮黑>树舌>桦革裥>黑管菌.其中毛革盖和云芝的分解能力最高,在100 d内即可将柳材样品分解解体,降解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木材防腐,节约木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木材防腐的现状,并着重从建筑木材防腐,人工林木腐,木材,竹材的蓝变菌和霉菌防治,以及新型防腐剂的研究与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世纪初我国木材防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化学方法、材面色差分析法、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白桦木材的蓝变和黄变,探讨了变色的原因及主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蓝变材的变色是由变色菌侵蚀木材引起的,变色深入木材内部。木材薄壁细胞腔内充满了大量的变色菌丝体,菌丝体本身的颜色及其分泌的色素是木材变色的原因。蓝变材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其各项抽提物含量比正常材高;而黄变材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创伤性木材变色,存在于木材局部区域,其部分导管和少量木纤维细胞被胶状物所填充,内含物增加,木材三大组分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防止马尾松木材蓝变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止马尾松木材蓝变的技术措施欧阳明八,何显进(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广西宁明木材厂宁明532501)马尾松边材色泽素白,纹理美观,强度适中,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但马尾松木材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蓝变。刚采伐的松木,含水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木材变色已给木材工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地保护木材,提高它的利用率就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对由长喙壳和其他真菌引起的木材变色,变色机理,为害,对木材性质的影响,以及我国主要木材变色病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篌竹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我国各省(区),是重要的中小型笋材兼用竹种之一,其栽培及经营技术研发历来为业界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篌竹近40年国内外研究文献100余篇,系统分析了篌竹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人工造林、病虫害防治、幼林和成林抚育,以及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经营关键技术,以期为篌竹林培育利用及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毛竹年龄、竹秆部位、竹林所在坡向和坡位、以及全年不同月份对竹材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竹材含水量随竹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基部含水量明显高于中部,竹材梢部含水量最低;竹林所在坡向和坡形影响着竹材含水量,竹材含水量表现出阴坡 > 半阴坡 > 半阳坡 > 阳坡、凹形坡 > 直线坡 > 凸凹坡 > 凸形坡的变化规律;全年中8月份竹材含水量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3.
14.
石梓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石梓栽培技术研究结果:23°N以南为石梓适生地区,其年均温20.5-24.5℃,极端低温>-1.5℃,年降雨量1200-2000mm,年平均风速<2.5m/s。适宜立地为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表土层含有机质>2%,全氮>0.1%,速效磷>0.025mg/100g土,PH4.5-6.9,土壤含水率10%-24%,种子贮存以干燥器最好,贮存一芽率87.4%,催芽用浸晒和浸沤处理,比不处理提前10天发芽,发芽率提高9%-12%,不同子叶类型的芽苗分别移植,较混合移植的苗木合格率提高20.6%;评定了种子主要质量指标和效果良好的育苗,造林方法。技术综合指标;材积年均生长量>12m^3/ha。  相似文献   

15.
泡桐胶合板材林最适经营密度及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403块兰考泡桐外业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兰考泡桐的直径分布可用L-PRM进行预测;林分平均直径,任意高处的直径,单位面积胶合板材、檩材,椽材出材量可用建立的平均直径预估模型,干曲线方程,出材量预估模型进行预测。经检验其预测的精度能满足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用胶合板材出材量和内部收益率综合评价得出:40立地指数级林地培育大中径级,中径级胶合板材的最适造林密度分别为每公顷200株和250株,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新品种)材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方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比较了杉木具不同活力的自由授粉种子(高活力的№244;低活力的№5)在3d吸涨期间,种子胚细胞亚结构的发育。结果表明高活力的№244种子在吸涨第一天可以看到发育的线粒体。第二天以后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多位于细胞核周围。内质网在吸涨第三天也明显增加,发育良好。脂质体和糊粉粒却在吸涨第三天消失了,出现了大量大小不等的淀粉粒。而低活力的№5种子胚细胞亚结构的发育,相比之下要迟缓得多,直到吸涨的第三天,细胞仍被大量的脂质体和糊粉粒所占据,难以见到线拉体、内质网,也看不到有淀粉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酚醛树脂浸渍木粉DTA/TG曲线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差热天平,对木粉、酚醛树脂和酚醛树脂浸渍木粉进行测试,通过DTA/TG曲线解析,展示酚醛树脂浸渍木粉的热解动态,探讨木质树脂复合炭材的构造及性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50~60年代初期,林业部综合队曾编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云杉(Picea sp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Rupr.)Rupr.)、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等树种材种出材量表,70~80年代各省(区)市、规划院、科研等单位对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落叶松、山杨(Populus davidia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