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动植物共生 水生植物与鱼类同池共生 ,鱼类很少生病。在鱼池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水稻或莲藕 ,呈东西向 ,行距要宽 (>3 3cm) ,占水体总面积不超过 50 % ,以便光照效果好 ,水深依水生植物耐水性而定 ,水稻一般在 3 0cm以内 ,莲藕一般可达 50cm以上。养殖鱼类为常规、名特优新品种均可。养殖方式可以进行苗种培育 ,成鱼养殖。由于残饵、鱼类粪便等沉积于池底 ,发酵腐烂 ,不仅污染水质 ,还易滋生有害病原体。而水生植物却可以此作为肥料加以吸收 ,消除了病原体的繁殖场所 ,因而鱼类发病率低。2 种养殖轮作 新建的鱼池由于环境中很少存有易…  相似文献   

2.
《河南水产》2009,(4):4-4
鱼病防治的方法是否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是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1.鱼和植物共生鱼和水生植物共同在鱼池中生长,鱼类很少生病。植物可利用鱼的粪便和残饵用做肥料加以吸收,消除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净化水质;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又增加水体含氧量,减少鱼类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正>养殖废水在实际渔业生产中净化处理的很少,本文就净化利用养殖废水栽培水生植物(莲藕、荸荠、水稻等),对养殖废水进行资源化循环使用,做到鱼稻,鱼藕、鱼菜双丰收的技术进行探索。最终使养殖废水得到了有效地净化,种养殖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勃 《水产养殖》2005,26(4):41-43
翘嘴鲌属上层凶猛性鱼类,一般与现有养殖种类不构成竞争,同时上层水体溶氧丰富,有利于其生长.因而在面广量大的鱼池、蟹池、网围等养殖水体混养适量翘嘴鲌,可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增加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活体浮游动物养鱼高产的理论基础是鱼池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鱼类鳃耙滤食不住的微小细菌、小型单细胞绿藻和有机质。但由于鱼池中鱼类密度大,滤食作用强,往往浮游动物“种子”不足,因而水体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般池中鲢生长比鳙好,而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水库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就是利用取得专利的生态浮床技术,在水面表层养殖水生经济植物,在中下层养殖鱼类。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给水生植物提供营养,水生植物消耗水中氨氮及矿物元素,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同时还可以美化水体景观,既净化了水质,水生蔬菜又为鱼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溶氧,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鱼类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达到资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黑龙江地区名优特产鱼类养殖发展很快,由于鳜鱼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上天然资源少,而国内外市场广阔,货源紧缺,市售价为鲢、鳙鱼的5~10倍,因此引起养殖者的重视。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成鳜鱼有专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专养即在一般的土质鱼池(或水泥池)单养鳜鱼。这种养殖方法需投喂充足的饵料,产量较高;混养是指鳜鱼和家鱼共养,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而且能利用鳜鱼吃掉鱼池中自然生长的  相似文献   

8.
三、鱼病的预防(一)消毒养殖水体近些年来,由于忽视鱼类养殖水体的清消工作,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给我国淡水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池塘的清整消毒主要包括修整鱼池和药物清塘。1.修整鱼池鱼类养殖水体,特别是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后,淤泥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热带观赏鱼的养殖主要以工厂化养殖为主,在疾病预防上应从鱼体本身、养殖水体及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采取四消四定的预防措施,如果切实做到预防,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病的发生。1.鱼池、养殖水体消毒鱼类放养前对水泥池进行消毒,具体用10~50毫克/升漂白粉或100毫  相似文献   

10.
一、鱼类春季发病的原因 春天,随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孳生,适宜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受伤,鱼受伤后易被细菌侵袭;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水温上升后开始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11.
<正> 水蛭生态养殖,是指水蛭养殖与水生植物间作,即利用茭白、莲藕、蒲草等水生植物及水域中丰富的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以及土中腐屑微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水蛭养殖。这是一项新兴水产业,节饵、节水、节地,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龙振军 《内陆水产》2002,27(12):28-28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防止或减少鱼类因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防治鱼病的基本措施。1改善养殖环境1.1修整鱼池养殖鱼池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鱼池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淤泥逐渐堆积,不但会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均有影响,因此冬季干池后,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修整清淤,清淤后的鱼池不必急于注水,最好让日光曝晒,严寒冰冻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完全证明利用草鱼作为水利渠道系统的生物法改良水土是可行的,且效果大,还可从渔业生产方面尚未利用的水域中获得高质鱼品。草鱼能够清除贮水池冷凝器热动力设备中的丛生,清除休闲水稻田中的莠草。为了除掉水稻田里的细杂草,可以养殖草鱼幼鱼。由于草鱼能除去鱼池中的丛生,因而可以显著地提高鱼池的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14.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类生物结束冬眠而出现生机的季节,对于养鱼生产来说也是如此。开春时节在鱼池底部的底泥和水中滋生的细菌、病原体、寄生虫以及浮游生物等繁殖量开始增多,底质中蕴含的大量的有机质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而分解成的有害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  相似文献   

15.
鱼塘自动增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渔业现代化》1994,21(5):33-34
1 概述 鱼类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条件很多,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的为水温、溶氧等。本文着重从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出发,提出一种适合养殖鱼塘中使用的自动增氧装置。 凡空气中的气体一般都能溶于水中,但主要是氧、氮气和二氧化碳,而氧气是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物质。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溶解于水中的氧,当水面静止时,其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限于水表层,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中含氧的主要来源,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而使水中的含氧量也随昼夜变化。由此可知,水中含氧量在清晨日出之前最低,所以水中缺氧往往都是发生在后半夜或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16.
水蛭养殖与水生植物间作 ,利用水生植物茭白、莲藕、蒲草以及水域中丰富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土中腐屑微生物等自然资源 ,进行水蛭养殖 ,是一项新兴水产业 ,以独有的生态种养殖结合的生产新方式 ,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饲养方法介绍如下。1蛭池建造种茭白、植莲藕的池塘、沟渠、水田改造后均可作为放养池。人工建造的饲养池埂高1.8m、宽3m、长度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种茭白、植莲藕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整个面积的1/3,作为水蛭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水生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来自水产养殖池塘中的底泥、残饵、排泄物等,使水产养殖的污染物成为浮床植物的营养物,通过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了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系统(下称"渔菜共生系统")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和磷需求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张秀江 《齐鲁渔业》2004,21(6):44-45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生长代谢旺盛,水体巾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水质较差,鱼类的各种病原体也易大量繁生而引起鱼病。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一般的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逐渐降低,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有的鱼类甚至停止了生长,但是一些病原体仍然能旺盛地繁殖与滋生,如不加强管理,还会引起鱼类死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20.
鳜(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脂科、鳜亚科,俗称鳜鱼、桂鱼等,是我国名贵鱼类。近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各水产养殖基地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喜欢清新水质,而亲鱼池水深,透明度大。每年清除野杂鱼非常麻烦,所以鳜鱼适合在亲鱼池套养。1 基本条件1.1 亲鱼池四个,面积17亩,平均水深2.5米,池底淤泥30cm,有较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