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61.红柄牛肝菌 Boletus erythropus Pers Fr.,林内地上。62.灰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aeruginascens(Secr)Snell,针阔混交林地上。63.粘盖牛肝菌 Suillus bovinus(L.:Fr.)Kuntze,针阔混交林地上。64.厚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evillei(Klo—tzsch)Sing.,针阔混交林地上。65.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L:Fr.)Kuntze),针阔混交林地上。66.褐环粘益牛肝菌 Suillus tutauz(L.:Fr.)  相似文献   

2.
3个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季的增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催菇剂对褐环粘盖牛肝菌菌塘进行诱导出菇,可以增加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数量,但产量提高不明显;而使用菌塘复壮或催菇与菌塘复壮结合处理,可以使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时间提早、潮次增加2~3潮、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球形状、大小、色泽、培养液颜色、摇瓶壁沉积物、菌丝球得率为评价指标,描述了发酵过程中菌丝活力变化情况,同时用量化的方法测定菌丝活力,结合两种方法全面的评价了褐环粘盖牛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环粘盖牛肝菌在液体培养14~18d收获,菌丝体活性最好,菌丝量基本上达到最大,是菌丝体理想的收获阶段。  相似文献   

4.
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luteus)是一种优良的菌根食用菌,对油松具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在国内广泛分布,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从2001年开始承担市、省级多个牛肝菌科技研究项目,包括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液体培养、生态学、野生促繁、人工栽培技术等。褐环粘盖牛肝菌液体培养及菌剂制作是实现其人工栽培产业化的基础。现将液体培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94 .黄白粘盖牛肝菌Suillusplacidus (Bonorder)Sing .(食、毒 )95 .亚金黄粘盖牛肝菌S .subaureus (Perk)Snell(食 ?)96 .白短柄粘盖牛肝菌S .albidipes (Peck)Sing .(食 ?)97.腺点柄粘盖牛肝菌S .landulospesA .H .SmithetThiers (食 ?)98.黄粘盖牛肝菌S .lavidus (Fr .)Sing .(食 ?)99.暗黄粘盖牛肝菌S .plorans (Roll)Sing .(食 ?)10 0 .黑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alboater (Schw .)Murr.(食 )10 1.白粉孢牛肝菌T .albofarinaceus (Chiu)Tai(食 )10 2 .锈盖粉孢牛肝菌T .ballouii (Peck)Sing .(食 ?)10 3.紫盖粉孢牛肝菌T .ex…  相似文献   

6.
研究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多糖浓度的上升,还原能力不断增强,对·O2-和·OH的清除效果也在加强,但多糖浓度更大时,清除率增强效果不明显,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多糖浓度为0.2 mg·mL-1时对·OH清除率最大,为98.95%;但对·O2-的清除作用不明显,多糖浓度为10mg·mL-1时清除率为21.68%.提取的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活性呈现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掌握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野生增产技术、菌种分离扩繁、菌剂制作、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旱地采用栽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根苗的人工栽培试验,试验采用不同基质培育菌根苗,并对栽培出菇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菌根苗移栽与无菌苗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的栽培试验,研究了催菇处理对出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栽种菌根苗取得了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的成功,单产高达283.57 g·m-2,采用带土基质培育的菌根苗出菇效果明显优于无土基质,移栽菌根苗的出菇效果优于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催菇处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延庆县野生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为试材,研究了7种常用碳源、氮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人工驯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对碳源利用有一定选择性,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平均生长速率可达到0.33cm/d;菌丝体对氮源有较广的适应性,对大多数的无机氮、有机氮均可利用,以氯化铵和硝酸铵为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9.
山西吕梁山地区乳牛肝菌属Suillus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特征和nrDNA-ITS分子片段分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确认了分布于山西省吕梁山地区乳牛肝菌属Suillus物种6种,分别是:亚洲乳牛肝菌Suillus asiaticus、褐乳牛肝菌Suillus collinitus、土黄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空柄乳牛肝菌Suillus cavipes和灰环乳牛肝菌Suillus viscidus。  相似文献   

10.
江华  余齐飞 《食用菌》1993,15(6):39-40
香菇柄占整菇重约15%~30%,其营养成分与菇盖相近,但由于菇盖开启后,菇柄呈纤维化,使其适口性较差,影响香菇制品整体的口感质量.因而,传统上将香菇干制或制作香菇肉酱等制品时,对菇柄的长度均有一定的控制,香菇产地、加工场所每年都有大量的菇柄下脚料.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菇柄对提高香菇栽培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一种利用香菇柄作原料,制作菇味肉松的工艺.制成品色泽金黄或褐黄,质如绒丝,口感优良,无木质感,且味道鲜美,犹如纯品肉松,适宜一般乡镇企业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1.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2)
正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别名雅致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菌盖宽4~16 cm,扁半球形,后中央凸起,光滑、粘,赤褐色至淡栗褐色。秋季落叶松林中地上,单生、群生或丛生。我国山西、黑龙江、吉林省等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橙黄疣柄牛肝菌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出适合橙黄疣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其中菌盖和菌柄两者交接处的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对橙黄疣柄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葡萄糖含量以及氮源。结果表明,橙黄疣柄牛肝菌为中温型菌根真菌,在25℃下长势良好,最佳pH值为6,最佳葡萄糖含量为0.5%,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14.
2牛肝菌科Boletaceae 2.1分类特征担子果具中生菌柄,极少数无柄或具侧生柄。菌盖多扁半球形至半球形,干至粘,光滑至有粉状物、绒毛或小鳞片,有时具方格嵌纹,小型至大型。子实层体管状,罕为褶状,直生至延生,或柄周凹陷,几近离生,白色、黄色、红色,有时受伤变蓝色、褐色、红色或不变色,多易与菌肉剥离。  相似文献   

15.
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4态等离子体的一种,对真菌生长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于粘盖牛肝菌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为0.35 k V、电流为0.25 A时,低温等离子短时间处理粘盖牛肝菌具促进其生长的影响,长时间处理则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点柄粘盖牛肝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形态学鉴定,西陵地区油松林中的优势菌根食用菌为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O.Kuntze]。通过一个发生世代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变化、生物学发育规律、子实体发生与气象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为研究林菌共生机制及培育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波(UAE)辅助提取-离子色谱(IC)法检测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gosiceps)中F-、CI-、NO2-、NO-3、PO34-5种阴离子.采用NaOH溶液(3.0 mmol/L)超声渗提30 min后进样100 μL,通过流速为1.2 mL/min的淋洗液Na2CO3+NaHCO3 (3.5 mmol/L+1.0 mmol/L)洗脱.结果表明,F-、CI-、NO-2、NO-3、PO-5种离子线性范围分别为2~25、2~20、2~1 00、10~55、10~100 mg/L,峰面积RSD分别为0.58% 、1.27%、0.73%、0.92%、2.33%,检出限在0.0976~1.0984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7.50%~110%之间.皱盖疣柄牛肝菌样品中未检出NO-2.该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皱盖疣柄牛肝菌中5种阴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8.
归纳总结了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方法、营养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封面图解     
李凤娇 《食用菌》2013,(6):26-26
松林假牛肝菌(松林小牛肝菌),子实体小至中等,菌盖直径4—10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表面光滑、粘。夏秋季生予松林上,群生。可食用,  相似文献   

20.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的方法进行菇房人工栽培的牛肝菌类食用菌。在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与蚧虫和植物根系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菌腔虫瘿",并寄宿在植物根部。通过长期野外跟踪调查,对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划分为两季:雨水季(4~11月)和干旱季(12月~翌年3月)。在雨水季,多数菌腔虫瘿表面光滑、有色泽;虫瘿内部的蚧虫比较活跃,繁殖速度快,腔室内的虫龄结构复杂多样,菌腔虫瘿繁殖、转移和扩散到新根部位的速度较快;在干旱季节,菌腔虫瘿颜色变暗,表面粗糙甚至长霉菌;菌腔虫瘿内部的蚧虫繁殖速度较慢,虫龄结构相对单一,菌腔虫瘿繁殖及转移、扩散速度较慢。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与菌腔虫瘿的变化规律一致,雨水季节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茬数多、产量高,而干旱季节几乎无子实体形成;在4个调查点中,菌腔虫瘿数量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4、0.861、0.904、0.815,在一定程度上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与菌腔虫瘿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