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海南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为背景,以生产实际数据和专家经验为应用基础,整合农业技术成果,构建无公害蔬菜生产专家诊断模型,开发海南无公害蔬菜生产咨询专家系统,将黄瓜、黄灯笼辣椒和苦瓜3种海南典型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规则通过系统工程植入系统,应用于海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无公害茶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无公害茶的含义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第二层次是A级绿色食品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kg,Cu、Pb残留量分别为30mg/kg和1mg/kg.第三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AA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图1).  相似文献   

3.
栽培对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栽培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肥、用药、管水、播插期、田间栽培密度、收获时期等几个方面。对于无公害稻米的生产要求更为严格,生产过程中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要求,使稻米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从培肥地力、稀播旱育、精细整地、合理移栽、浅湿灌溉、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营口稻区无公害水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蔬菜指蔬菜中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含量和致病有害生物的数目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蔬菜必须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允许量。一、蔬菜生产污染产生的途径1.环境污染除了资源短缺与破坏,引起生态失衡外,以工业污染(含大气污染、水污染、…  相似文献   

5.
《花生学报》2009,38(2):34-34
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花生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2009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针对黄淮海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以及农药残留等影响花生质量和安全的主要问题,该项目完善以“合理运筹肥水”为核心内容的花生黄曲霉和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以“病虫害优化控制”为核心内容的花生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其中,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农业生产主推技术。该项目近5年累计推广2026.6khm^2,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科技带头户1.3万人次,增效32.4亿元。  相似文献   

6.
一、“无公害茶”的含义 无公害茶叶是指各类茶叶生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农约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达到有关最大限量标准以内的茶叶,对消费者身心健康无害。无公害名优茶则要求安全性、营养性、食味性和外观形俱佳的茶叶产品。 (一)在无公害茶生产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低残留茶等名称,事实上它们都属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是防止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超标。该文概述了蔬菜生产的危害来源,并从栽培管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面综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以期为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的意义,并结合大石桥市旗口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提出了选用新品种、无纺布覆盖稀播育壮秧、平衡施肥、合理稀植、浅湿灌溉、防治病虫草害等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艳  田志宏 《杂粮作物》2003,23(6):346-347
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从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规范、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了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7,(3):63-64,72
麦饭石肥在一定施用数量范围内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但并不是施用量越大水稻的各项产量构成因子越合理,产量越高。试验表明,麦饭石每hm^2施750kg时水稻产量最高,达10445.2kg/hm^2。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施用麦饭石肥,生产的稻米按NY/T419—2000标准进行检验,质量合格。氰化物、磷化物、铅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As、Hg、Cd、F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虽检出,但检测结果都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各项判定均为合格,达到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卫生要求。施用麦饭石肥生产的稻米锰、钙、钠、锌、硒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含量,说明了使用麦饭石肥生产的大米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这证实了麦饭石具有较强的溶出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餐厨废弃物作堆肥应用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适宜性,设置3组餐厨堆肥用量梯度(15.00 t/hm2、30.00 t/hm2和45.00 t/hm2),并以当地常用的复合肥(0.38 t/hm2)及鸡粪堆肥(13.49 t/hm2)作为施肥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于化肥处理,并有效改善了稻米品质;餐厨堆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中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属于安全范围;施用15 t/hm2餐厨堆肥处理能够为水稻生产带来正向的经济效益。结果可为餐厨废弃物堆肥化利用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集海南省琼中、五指山、保亭、乐东等市县的18种野生蔬菜样品,对其产地环境、制样方法及品种重金属含量差别等进行分析,用国家标准方法测试了样品中重金属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依照有关标准,对试验样本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野生蔬菜样品的产地环境相关技术指标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除枸杞菜(Lycium chinense)铬含量超标外,其余样品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有67%的样品重金属指标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所测试的18个野生蔬菜样品营养成分较为丰富,个别野生蔬菜的营养成分指标高于普通蔬菜。  相似文献   

13.
胡椒主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和海南胡椒园中土壤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总砷(As)、总汞(Hg)、总铬(Cr)、铜(Cu)、铅(Pb)、镉(Cd)等的监测分析,并采用单项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Hg、As、Cr、Pb、Cu、Cd,HCH、DDT的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清洁,定为1级,适宜种植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的胡椒。  相似文献   

14.
文典  胡霓红  赵凯  王富华  王旭  何舞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1942-1948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各重金属浓度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在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土壤中的活性、小白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产地环境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影响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高低顺序为Cd>Pb>As>Cr>Hg,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Hg)>Pb。依据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值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小白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74mg/kg,Pb:494.78mg/kg,As:113.58mg/kg,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83 mg/kg,Pb:146.87 mg/kg,As:21.94 mg/kg。小白菜对Hg表现为低积累。土壤中有机质、CEC与土壤全量Hg正相关,CEC与土壤全量Cr负相关,土壤pH能增强土壤中Cr活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镉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给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品种保障,2003年对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2004年对鹤璧市卫河堤岸内侧土壤重金属检测表明,其土壤Cd含量为10.5mg/kg,严重超过国家标准(0.6mg/kg)。在此土壤环境下测定小麦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d的积累量因品种、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品种间籽粒Cd含量为0.102~0.168mg/kg,均超过国家标准(0.100mg/kg)。小麦各部位Cd积累大小次序为根〉叶〉茎〉鞘〉籽粒〉颖壳。  相似文献   

16.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s and composts in crop production has been strongly encouraged in many places but often without due consideration to their quality and price. Since organic amendments can vary greatly in 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rate, a framework is needed to make rational choices on their use as replacements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poor quality organic material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maize grown annually for 5 years on a Rhodic Kandiustox in Thailand to test response to mineral fertilizer (at 0-0 to 125-55 kg N-P ha−1 yr−1), compost (0.59% N, 0.31% P and 0.55% K at 0-7500 kg ha−1 yr−1) and stubble removal. The DSSAT model was calibrated to predict yields using the first year's trial data and then used to predict treatment yields for the following 4 years. The Seasonal Analysis module of DSSAT using Domin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mineral fertilizer (125-55 kg N-P ha−1 yr−1) with stubble return gave the highest net profit whereas the highest rate of compost without mineral fertilizer gave the biggest loss. The yield response wa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N supply rather than P. Effects of compost, mineral fertilizer, stubble manage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yield and profit were not related to bulk density or soil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even though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levels increased. With stubble return, the highest rate of mineral fertilizer increased SOM whereas with compost application or stubble removal it did not. The DSSAT simulation of yield indicated that the low quality compost would only be as profitable as mineral fertilizer if the N concentrations are 3-4 times higher than the present compost (1.8-2.4% N) or if the compost price is greatly reduced. The DSSAT yield simulation and Seasonal Analysis provided a framework whereby the suitability of compost as a N fertilizer replacement for maize c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its composition, rate of application and price.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is approach is needed where the organic amendm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where other nutrients besides N ar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crop yield response.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海南国营橡胶干胶产量的主要因素,得出科学防范台风、增加胶树茎粗、提高种植面积、科学的化肥施用量是保障海南国营胶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开展两年的田间试验,明确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碳代谢的调控效应,确定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猪粪秸秆堆肥施用量,副区设置堆肥替代化肥比例3个水平,探讨猪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碳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玉米碳代谢水平逐渐增强,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逐步提升,堆肥20 000 kg/hm2替代20%化肥(C2F2)处理表现最佳,相较不能堆肥、常规施肥(F0)处理条件下春玉米PEP羧化酶活性、RUBP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9.69%、19.03%。产量提高了18.6%,淀粉、粗蛋白、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6.73%、12.90%、14.24%。综上所述,施用猪粪秸秆堆肥20 000 kg/hm2替代20%化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碳代谢关键酶活性、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近些年海南省木薯种植和生产情况,对其在海南省的示范推广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就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在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的带动下,延长木薯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Cd积累低且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以6个北方小麦品种和6个南方小麦品种为试材,在安徽铜陵选取Cd重度污染与未污染农田进行小麦品种与生物有机肥联合修复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d未污染农田中各小麦品种除了泰山24外籽粒Cd含量均未达到国家粮食安全标准;Cd重度污染农田中小麦籽粒Cd含量为1.21~2.41mg·kg-1,Cd均超标,南方小麦品种较北方品种籽粒中Cd含量更高且差异性更大;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Cd重度污染农田中各小麦品种的Cd含量,降低百分率为1.7%~57.8%,平均降低29.9%。施用生物有机肥的Cd重度污染农田中各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与小麦茎、叶的Cd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d重度污染农田较Cd未污染农田各小麦品种产量均显著降低,平均减产率46.2%;使用生物有机肥使Cd重度污染农田小麦平均增产15.7%。各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扬麦20、宁麦8号为籽粒Cd积累量较低、产量较高的品种;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