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imihara Fukunaga(国立农业研究中心)1984年日本小麦的生产已回升到23.2万公顷,产量为3.2吨/公顷,而最低点为1979年的7.5万公顷.现在的产量为74万吨,供应国内市场,自给率仅为12%.日本小麦育种计划在七个农业研究站进行,其中包括国立农业研究中心.主要的育种目标是早熟、丰产和适于作面条的品质.另外的目标则依赖于小麦种植区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南方麦区的主要病害。在闽西北山区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病菌腐生性强,缺乏免疫抗源,因此抗病育种难度大,进展慢,国内外至今没有发现高抗——免疫品种。我院于1974年开始进行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经几年努力,育成一批具有一定抗性,综合性状好的品系,特别是““60085”等10个品系在1980-1981年全国小麦抗赤霉病研究协作组五省(市)联合鉴定的两万多份品种资源中表现突出,为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一批新抗源,也为病重低产的闽西北山区提供一批优良品系进行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以前,中国南方麦区种植的地方品种,都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适应多雨潮湿的生态条件,大多数是比较抗、耐赤霉病的,如江苏溧阳望水白、南通躲黄梅、苏州有兰菜子黄、江阴抢水黄,浙江温州红和尚、金华白蒲、铁钉小麦、江西和尚头、蜈蚣麦、四方麦、湖北崇阳红麦、麦感火烧天、武昌和尚头、湖南浏阳有兰、麻阳洋皮、祁阳红壳麦、福建建阳平头麦、长汀白毫、福安和尚麦等,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多年,有些地方一直保持到六十年代中后期。但地方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一种严重病害。系统阐述了我国在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其生理特征分化、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抗性机制、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克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充分利用现有抗源、大力开拓新的赤霉病抗源、改进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运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育种效果和今后展望,为培养抗赤霉病的丰产品种指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运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育种效果和今后展望,为培育抗赤霉病的丰产品种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西北农业大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关情况,并就抗源亲本、接病方法和选择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北农业大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关情况,并就抗源亲本、接病方法和选择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8 4年以来 ,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 ,对来自全国 10个麦区 12 6 4 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 ,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霉病频繁流行的麦区 :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弱 :北部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最差。我国现有小麦材料的抗病性与丰产性仍存在较大矛盾 ,至今仍缺乏可应用于生产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尚未取得较大突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提出在病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穿梭育种开放试验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重要病害,在闽西北山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小麦赤霉病较轻,育种工作重点放在抗锈上,对赤霉病的研究较少。六十年代后期,小麦秆锈病基本控制,但随感赤霉病改良品种的扩大种植,赤霉病危害日益突出。1973年全省普遍发生,闽西北大幅度减产,重者绝收。1983年全省大流行,闽南平原危害尤重,病穗率高达80-100%,减产过半,有的社队颗粒无收,造成严重缺粮缺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克服赤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CibberellaZeae(schw)Petch]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病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部分麦区为流行区、并有蔓延和发展趋势。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全国每年要损失成亿公斤的小麦。近几年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研究探索,对赤霉病的病菌生理,发生规律和...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 (GibberelnaZeae (schw )Petch)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病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部分麦区为流行区 ,并有蔓延和发展趋势。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全国每年要损失数亿公斤的小麦。近几年来 ,经过有关科学工作者研究与探索 ,对赤霉病的病菌生理、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小麦抗赤霉病性由于是多基因控制的 ,且发病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甚大 ,因此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困难重重。大多数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领域已拼搏了十多年 ,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育种成果福建省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以来,育成了一批抗赤霉病的品种(系)。其中有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先后育成福红壳13、福红壳19、福繁76、福凡916等,福凡76曾在福安有小面积推广,并提供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作为抗赤霉病品系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交流;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育成的闽抗76、闽抗115、闽抗130等;南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建选4号、7705、77175等,曾在山区局部推广种植;宁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矮和尚、宁76—6524等。其中矮和尚表现中矮杆,早中熟,中抗赤霉病,适于闽东地区种植,亩产75~10kg,1989…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赤霉病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方毅敏,朱涵,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八五"期间,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赤霉病病区建阳市,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研究,取得明...  相似文献   

15.
余华 《麦类作物》1997,17(3):22-24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是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育种工作的成效。目前鉴定小麦抗赤霉病的方法有三大类:即人工接种鉴定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及生理生化鉴定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是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育种工作的成效。目前鉴定小麦抗赤霉病性的方法有三大类:即人工接种鉴定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及生理生化鉴定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赤霉病是我国大、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其抗性属多基因控制 ,且与外境条件关系密切 ,育种难度较大。随着抗赤霉病菌毒素细胞选择体系的不断成熟 ,细胞工程结合常规技术已成为大、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效途径。浅述了抗赤霉病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离体抗毒素细胞筛选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赤霉病细胞工程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我国大、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其抗性属多基因控制,县与外境条件关系密切,育种难度较大。随着抗赤霉病菌毒素的细胞选择体系的不断成熟,细胞工程结合常规技术已成为大、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效途径 。浅述了抗赤霉病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离体抗毒素细胞筛选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re(Schw)Peich〕是世界上潮湿半澎湿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国内的苏、浙、沪、湘、鄂、皖等省(市)主要病区,华南和东北三江平原麦区发病亦较严重,近年来黄淮麦区的河南、陕西等一些省份亦有扩大蔓延趋势。常年全国发病面积约一亿亩。小麦赤霉病菌是腐生性强的兼性寄生菌,在小麦品种资源中,抗赤霉病性有明显差异,但至今尚未发现免疫抗源。小麦抗赤霉病性主要受多基因支配,病害轻重受环境影响很大,加之病原菌生理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培育冬小麦对赤霉病抗性的品种相当复杂,然而不是没有前途。中国的育种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用杂交创造了许多不敏感品种─—359,3,8017等;从敏感品种15,2的自然群体里选育了中抗品种;与黑麦杂交培育出了抗性品种1,47和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