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再生水投资效率的各项因素,为全面评价西部中小城市再生水项目投资效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渭南市2005—2014年的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投资总额、污水处理项目总产出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并在总产出中考虑再生水项目的外部效果来比较投资效率的变化。[结果]渭南市近10a来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传统评价方法得出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而考虑外部效果的投资效率逐年递增。[结论]考虑再生水项目外部效果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综合地研究再生水项目的投资效率,为再生水项目的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结合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基于200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了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探究了农地流转对水土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 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大体上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从省份来看,其中河南和吉林等省区在研究期间效率值都为1,实现了DEA有效。安徽、甘肃、宁夏3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的上升趋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重庆、浙江、青海和广西4个省份的下降趋势明显;基于空间分布分析得出,地区上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大致呈现: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其中河南和吉林省的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最高,青海省最低。[结论] Tobit回归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影响,并且是有利于提高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为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构建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观测期内,全要素农业生态效率值增长稳定,技术进步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具有全局自相关性,河南、山东等省份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农业生态效率变化主要受科技支持、农地确权、农业机械密度、农业规模化水平等10个因素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存在差异。[结论]观测期内,农业机械密度代替城市化水平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逐渐由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转变为以农业自身发展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1—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旨在明确各省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潜力。[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交叉评价模型。[结果](1)2001—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省份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2)吉林、内蒙古、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和黑龙江省(区)属于"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河北和江苏省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类型;(3)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所有决策单元效率的完全排序和效率评价;虚拟决策单元的引入明确了研究区域内各单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提升潜力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TFP尤为关键。现有文献在测算省域绿色要素生产率时忽视了各省份之间的异质性,生产率指数基于以自身为参照的距离函数,导致结果不能相互比较,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测算各省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对提升全国绿色TFP贡献率的新方法,主要基于稳健型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绿色生产率指标,将中国整体作为统一的方向衡量各省份对全国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使得各省份的效率值具有可比性。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份2001—2016年畜牧业绿色TFP的增长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看,样本期我国畜牧业绿色TFP的年均增长率为5.01%,其中经济效率对畜牧业绿色TFP的贡献率达88.83%;技术进步对绿色TF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65%。2)从区域上看,我国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畜牧业发展快于西部地区。3)我国畜牧业绿色TFP增长存在改进空间,且环境效率改进空间大于经济效率,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改进空间趋小,畜牧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出现弱脱钩状态;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均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西部地区经济效率及碳减排还有一定改进空间。因此,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绿色TFP应加快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注重环境改善转变,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突破城乡及区域要素流动制度障碍,提高人均畜牧产值来推动畜牧业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国各区域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风险进行评价,以期实现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密度与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方法]利用2006—2014年中国7大农区24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结果]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负荷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靠近,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和宁夏6个地区的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污染风险严重的地区应强制实行农业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基本不存在污染风险,可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河套灌区和汾渭平原污染风险较低,应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色,重点加强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红卫  李艺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6):174-184,247
[目的] 基于脆弱性内涵对湖南省长沙市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明确其障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管理调控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VSD概念框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来确定组合权重,基于云物元模型对长沙市2014—2020年水资源脆弱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该市水资源脆弱性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①2014—2020年,长沙市水资源脆弱性呈递减态势,由中等脆弱水平降低至轻微脆弱水平; ②各准则层脆弱性演变趋势各异,暴露度维度脆弱性持续较高,敏感性维度脆弱性变化不稳定,适应性维度脆弱性呈明显下降态势; ③暴露度准则层障碍度最大,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上型水库蓄水量、年降水量是制约长沙市水资源脆弱性下降的主要障碍因子。[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长沙市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应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压力,进一步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加大水库建设投资力度,促进再生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农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高农地利用集约水平与控制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容易陷入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的碳排放效率可以寻找到以碳排放作为成本,适度的农地利用集约水平。该文构建农地集约利用度计算模型与农地集约利用投入产出指标,计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地集约利用度;基于松弛测度(slacks-based measure,SBM)模型,构建SBM模型投入产出指标,计算各省份的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农地集约利用程度高低与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总效率高低并不保持普遍一致;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有效省份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农地集约利用度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主要省份的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技术效率不足是导致总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不足对总效率影响较小。因此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给出调整投入冗余量、期望产出不足量与非期望产出冗余量的低碳优化方案,并构建结合了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农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最终可以改善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超效率(evidence-based model, EBM)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估计法进行非参数检验,并通过ArcGIS图示法探究全国不同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进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考察不同驱动因素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1)2001—2020年全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各省年平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2)全国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现象。(3)全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地区差距呈缩小态势,存在动态收敛性特征,各个省份内部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其中西北地区的核密度曲线最为平缓,两极分化现象最为严重。(4)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对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程度整体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结论]各省区应结合自身优势,从农业技术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179个地级市耕地利用效率,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并探究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整体效率水平呈"小幅下降-快速上升-波动增长"的阶段趋势,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生产阶段效率水平始终高于消费阶段,且两阶段效率水平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态势;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受两阶段效率水平共同作用的影响,生产阶段是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阻力来自于消费阶段效率。分区域来看,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耕地利用效率,区域不均衡性显著。从空间上来看,整体效率、生产阶段效率高值区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并逐渐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消费阶段效率高值区呈离散化分布格局,并未呈现出向提升方向收敛的发展态势。整体、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整体及各子阶段耕地利用效率作用强度及作用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未来粮食主产区不但要探索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路径,加强各地级市间合作,更要在提升生产阶段效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各地级市消费阶段效率提升收敛速度以及与生产阶段效率差距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再生水回用模式及环境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使得各国对再生水回用日益重视。通过回顾国内外对再生水利用的研究结论和实践,阐释了再生水回用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构建了费用效益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以重庆市为例,利用构建的公式,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分析了该市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重庆市大部分行业再生水利用率极低,有一定的提高潜力,需从水价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倩  丰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6):293-297
[目的]对吉林省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洪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8—2017年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衡量及其所依赖的经济收益、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发展等变化,分别从直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间接经济社会效益3个角度中确定指标参数和指标体系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洪水资源利用对各效益指标的影响关联度均在0.55以上,目前洪水资源对生态环境效益影响最为明显,占全部效益的43%。[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法为有效利用和管理洪水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评价方法,白城市洪水资源更多以自然形式为环境及生态所利用,所带来的效益更多在生态资源本身,当地洪水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江苏省竺山湾地区宜兴市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定量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为太湖及其他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在长期定点观测周铁镇竺山湾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和运行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3层面构建包括水质净化、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提供就业、科研教育、社会稳定、旅游休闲、提供水产品等内容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替代法、直接市场法等对各项指标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价值约为176.66万元/a,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价值分别为125.55,33.61和17.5万元/a,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单项指标价值对比发现,水质净化价值最大,达60.52万元/a,大气调节价值次之,为47.15万元/a。[结论]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湖泊水环境,生态效益最为显著,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水土保持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水土保持投资合计、累计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共6个指标构建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近10年水土保持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的10年中,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以较小的投入换取了较大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东南地区由于零灌溉所带来的"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等问题,确定适合于当地的高产高效节水型灌溉制度。[方法]以当地主要作物大豆为供试作物,开展了喷灌条件下的作物产量、水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当地原有的零灌溉农业种植模式并不能为大豆的种植提供足够的水分,采用喷灌技术追加2次灌溉,大豆可增产20.0%,但是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追加4水灌溉,虽然总收益最高,但是大豆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却相比3水灌溉小了很多,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结论]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分别对大豆增加3次灌水定额为200m3/hm2的灌水,不但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增产47.8%),而且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问题,高效、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为了通过省域之间的相互比较来提高我国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本文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要求出发,以国土面积和Ⅲ类以下水资源量为投入变量,以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为产出变量,应用DEA(BCC)-Tobit两步法测算了中国26个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对效率,分析了影响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规模偏大与不合理用水导致我国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总体较低,综合效率均值为0.30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592,规模效率均值为0.51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很大,综合效率值的变异系数达1.010,效率提升的潜力很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国土面积环保投资额和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是影响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3个关键因素,影响系数依次为0.015 7、0.014 2和0.004 9。综合分析可知,在充分保护和持续利用耕地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加大环保投资有利于提高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