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白龙江流域甘肃省境内部分为研究区,在收集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坡度、滑坡密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平均10 min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内外动力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AHP模型建立了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石流空间分布密度大、空间异质性明显,危险性呈现从西北至东南等级递增的趋势,并据此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2.
运用AHP-PCA熵耦合赋权法与GIS技术,选择土地利用、坡度、高程等9个指标构建脆弱性评价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不同时期大凌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表明:自南向北其生态环境脆弱度呈逐渐降低趋势,空间上的垂直梯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脆弱性等级之间存在明显的面积差异性,全区80%以上属于轻度及以下脆...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广西是一个喀斯特特别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兼顾多方面的原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评价单元、评价指标及权重和评价方法的确定,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综合评价与聚类方法,对广西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干扰因素两方面建立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空间网格单元提出了用GIS实现模糊综合评价的"分解—合成"方法。以山西省绛县为例,采用GIS技术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级和分布规律,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曹源  武江民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3):105-112,122
[目的] 分析1990—2020年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素,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 逐年筛选植被生长季6—9月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计算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NDSI)4个生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 1990—2020年白龙江流域RSEI均值从0.531上升至0.67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主要位于舟曲—武都段的白龙江两岸、宕昌县西北及岷江东岸,改善面积达8 393.97 km2,占总面积45.55%;各生态指标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在1990年干度>湿度>热度>绿度;2006年干度>绿度>湿度>热度;2020年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结论] 利用GEE平台实现RSEI模型扩展了在大范围尺度、长时间序列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近年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态势,对于流域的保护治理工作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6.
齐姗姗  巩杰  张影  钱彩云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146-150,155
[目的]分析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壤氮素(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空间变异规律,为土壤氮素管理与流域综合生态系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0—20cm土壤氮素样点,室内试验得到样本土壤氮素含量,利用ArcGIS 10.2和地统计学方法等探讨研究区内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结果]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都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35%~90%之间;土壤氮素半方差模型的块基比在25%~75%之间,具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总体上,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主要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铵态氮含量整体分布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结论]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高度间呈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高度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甘南、陇南的大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 ,共采集 2 1属45种豆科植物 6 9份根瘤样品。从 6 9份样品中获 6 3株根瘤菌 ,对其中 44株根瘤以 13种寄主进行了回接试验 ,31株结瘤 ,结瘤率 70 .5 %。该区根瘤一般带有粉红色 ,形态比较规则。乙炔还原活力测定结果表明 ,88.5 %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固氮活性相差不大 ,但高于甘肃省其它地区。对豆科植物在蓄水保土 ,改良土壤状况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率为0.4%,0.36%和3.7%,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减少率约为0.5%。(2) 1977-2014年,生境质量总体表现出先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趋势。(3) 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与文县南部,集聚于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境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近岸、农耕区、城乡聚落区、裸地和低覆盖草地等,集聚于舟曲-武都段白龙江近岸区及文县和武都交界区、宕昌西北部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境保育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甘南、陇南的大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21属45种豆科植物69份根瘤样品。从69份样品中获63株根瘤菌,对其中44株根瘤以13种寄主进行了回接试验,31株结瘤,结瘤率70.5%。该区根瘤一般带有粉红色,形态比较规则。乙炔还原活力测定结果表明,88.5%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固氮活性相差不大,但高于甘肃省其它地区。对豆科植物在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状况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衡阳市生态环境形成的客观条件入手,研究了衡阳市的7个县或县级市生态环境脆弱性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了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得出各个评价单元相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量化值。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衡阳县)、严重脆弱区(衡南县和祁东县)、中等脆弱区(衡东县)、轻度脆弱区(常宁市)和潜在脆弱区(衡山县和耒阳市),并借助GIS软件得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土地利用角度开展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研究,为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1990,2002,2010,201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25a来该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结果](1)时间尺度上,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呈现"降—升—降"的波动变化趋势,各地类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不同。(2)空间尺度上,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西北与西南部高,东北部低,随海拔和坡度增加而递增的不均匀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流域不同区域和坡度范围的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各异。(3)1990—2002年,2002—2010年,2010—2014年间流域各地类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变趋势明显,导致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较大。[结论]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在波动中上升,流域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受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流域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期为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年,2002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结果] 1990-2014年流域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10.24%增长到17.59%;1990-2014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草地、耕地和林地的转换为主;1990-2002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1.38~6.65,而2002-2014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一15.43~0.17.[结论]1990-2014年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由简单索取开发型转变为保护与生态建设型,从破坏性、粗放式和低利用效率向保护性、集约式和高利用效率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工具分析变量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 ①2000—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206 5~4.594 8,呈现微度脆弱等级; ②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脆弱等级较高,东西部脆弱等级较低。此外,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减轻,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减小; ③林地表现为潜在和微度脆弱等级,草地表现为中度脆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以轻度脆弱等级为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重度和中度脆弱区; 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及生物丰富度指数。[结论] 受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之一,在缓解区域侵蚀和维持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4年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不断增强,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2)各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及坡向上土壤保持功能均有所提升,且保土功能增幅表现出随海拔抬升而减小,随坡度递增而增加的趋势;(3)降水量变化是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与农作物单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别交互后的因子影响力较大。由于降水具有不可控性,因此,降低人类农业活动干扰,增加植被覆盖有利于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壤保持功能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山地流域土壤保持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川藏铁路沿线201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厘清生态脆弱格局规律以及空间相关性,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藏线(雅安—新都桥段)为例,基于研究区实地特征和SRP模型选取与生态脆弱性密切相关的1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屏障区自身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发挥屏障区对三峡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GIS和RS技术,对屏障区湖北段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脆弱性以轻度、中度和潜在脆弱性为主,占屏障区总面积的74.9%,主要分布在秭归县中部和巴东县北部,严重脆弱区面积占总面积21.7%,主要分布在秭归县南部、巴东县中南部和夷陵区南部;(2)生态环境脆弱性级别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高程800m以下、坡度25°以下、植被覆盖较低、人口密度较大的位置,人类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3)在严重脆弱性区域通过构建农林复合系统,结合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措施,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是解决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川市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为都市圈的建设、规划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银川市绕城高速内的城区为研究区,综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富水性、土壤类型、包气带岩性和水力传导系数等6个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建立适合银川市当地的地下水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连市生态脆弱性总体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分析评价体系的敏感性特征。[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构建城市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评估模型;采用OAT(one-at-a-time)方法评估指标权重不确定性下的结果变异程度。[结果]大连市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5个等级面积比例分别是4.17%,22.97%,41.00%,23.69%,8.16%;脆弱性最高的地区位于市中心及甘井子区东部,脆弱性最低的地区位于大连市北部地区、甘井子区与旅顺区交界处。土壤有机碳含量指标对结果影响最大,区域绝对平均变化率的最大值及最大像元变化率分别为11.49%和17.27%。[结论]大连市整体生态脆弱性处于中等脆弱水平,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指标权重应慎重考虑以减少评估结果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