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灌水及氮素形态对烤烟营养元素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氮素形态对旱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大田生长期,灌水可以显著提高叶片K含量,降低Fe,Mn含量;随NO3-用量增加,烟叶中K含量显著增加,Fe含量显著下降,其它养分含量变化不大.营养元素N,P,K,Cu,Zn在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的分布具有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性,Ca,Mg,Fe的分布则相反,烤烟营养元素在各部位叶片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灌水和氮素形态的影响.增加NO3-用量对提高烟叶产量的效应不显著,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和总氮含量显著增加,烟碱和还原糖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灌水对提高旱区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养分含量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N:K2O用量比达到1:3的基础上随钾用量增加,烟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均没显著差异,灌水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但灌水与钾用量互作对烤后烟叶养分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对烤烟营养元素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养分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伸根期烟株体内N,P,K,Cu,Zn的含量,但会显著降低旺长期和成熟期N,P,K,Mg,Fe,Mn,Zn的含量。灌水能不同程度提高不盖膜烟田成熟期烟叶矿质养分含量,但对盖膜烟田的作用较小.在不灌水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上等烟比例,降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在灌水条件下地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及灌水对旱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养分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用量增大,烟株体内Mg,Mn,Cu,Zn含量显著增加,N,Fe,B含量明显降低.单施有机肥对烟叶产量影响不大,但会显著降低上等烟比例和总氮、烟碱含量,提高还原糖含量.灌水可以显著提高烤后烟叶Fe,Zn含量和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以有机肥与无机肥质量比1:1并结合灌水,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性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施用中微量元素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烤烟施用中、微量元素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叶片产量、外观质量、烟碱、总糖、全氮及蛋白质含量与中、微量元素呈正相关关系。Mg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施用中、微量元素的中上等烟比例比对照提高0.6%~3.83%。B,Mg还能改善烟叶颜色;B,Mg,Mn能显著提高烟碱含量。因此,在烤烟肥料中补充足够的B,Mg,Mn等中、微量元素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灌水和腐殖酸用量对烤烟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和腐殖酸用量对旱区烤烟 (NicotianatabacumL .)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烟田施用腐殖酸可以提高烟株氮、磷、钾、铁的含量 ,且随腐殖酸用量的增加 ,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和烟碱含量显著增加 ,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 ,总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灌水对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有显著的作用 ;但灌水与腐殖酸互作对烟株养分含量和烟叶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叶片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略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中N、Mg、Fe、Mn元素的含量相应增加,K、P、Ca、Cu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Zn没有明显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果实产量显著提高,最高是对照的227%,但果实着色面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提出试验条件下生产优质苹果的最佳施氮量为20~30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在香料烟底肥中增施硼肥,能使香料烟茎围增粗、叶片数增多、叶片稍增大;可改善香料烟的内在化学成分,降低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使糖碱比下降,烟叶内在成份更加协调;施用硼肥对香料烟的产量性状影响不明显,但可提高上中等烟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的烟叶产值,叶片的N,Mg,B,Cu等元素的累积增加,烟叶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较高的硼用量可提高烟叶的Fe,Mn,Zn和Mo含量。因此,在香料烟生产中使用一定的硼肥可改善香料烟的品质,施硼量为30~4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几种烤烟大田调控技术对烟叶品质的协同作用,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内外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氮量增大了烟株叶面积,提高了烟叶烟碱和其他含氮化合物以及钾和氯的含量;打顶方式对烤烟叶面积的影响表现为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放打顶>盛花打顶,推迟打顶有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吸食品质的趋势;在高氮水平下,推迟留杈,有提高烤烟叶面积、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和烟碱含量的趋势,不利于烟叶香气质和吃味的改善.在当前烟叶烟碱含量较高条件下,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推迟打顶,适时科学留杈可以降低烟叶烟碱,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0.
增施有机肥对烤烟K326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增施有机肥对烤烟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K326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P2O5和K2O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有机肥的用量、降低复合肥的用量对烟叶生育期,打顶15天后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上等烟和上中等烟叶比例等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能够显著提高烟叶等级,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的均价,以弥补其在烟叶产量上的不足.建议烟叶生产中在使用复合肥保障产量的同时,增加腐熟的牛羊粪、饼枯等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温室网纹甜瓜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精准的氮营养诊断和指导生产,研究通过4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的温室网纹甜瓜基质栽培试验,构建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推导得到了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结果表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_c=4.235DW~(-0.353)_(max))揭示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氮浓度值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814,同时得到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08、R~2=0.810;氮素吸收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网纹甜瓜营养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植株适宜的氮素施用量为始瓜期前4.1g/株,之后1.3~2.7g/株。本研究提出的临界氮浓度、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方法更具有机理性,可为温室网纹甜瓜的氮肥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稻田红壤免耕稻草覆盖方式种植红薯,研究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和氮素矿化菌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保护性耕作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无论是在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均比传统耕作处理高近1倍,而硝化细菌数量则是0-10cm土层高于传统耕作处理,且差异显著,10~20cm土层与传统耕作处理差异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降低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氮素矿化菌的生长,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速效氮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氮肥过量施用和移栽密度过低的问题,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寒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在吉林省前郭县红光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移栽密度1.80×105穴·hm-2(N0)、传统施氮(氮肥用量235 kg·hm-2)+移栽密度1.80×105穴·hm-2(FP)、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SNHD1)、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3.00×105穴·hm-2(SNHD2)。对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SNHD1和SNHD2处理相较于F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SNHD1处理水稻产量增幅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幅为7.8%。减氮增密提高了水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SNHD1和SNHD2处理较FP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较FP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0.3、6.2、14.4 kg·kg-1和16.4个百分点。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FP、SNHD1和SNHD2处理两年平均表现为盈余,其中SNHD1处理氮盈余量最低。水稻齐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水稻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性高于齐穗前。综上所述,合理的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提高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提高齐穗后积累比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东北寒地稻区适宜的水稻栽培模式为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  相似文献   

15.
施氮后蚯蚓对植物吸氮及微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尿素施用后蚯蚓对植物吸氮量及微生物固氮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试验材料,对比有、无蚯蚓作用下15N标记的尿素施入后植物氮素含量的差异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对植物进行取样测定,发现不同处理间植株氮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接种蚯蚓的处理增加了植株生物量,进而导致蚯蚓作用下的植株总吸氮量提高了约30.8%。从分配比例上看,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植物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却显著降低了植物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两处理的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中来源于肥料的氮却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降低,且接种蚯蚓使其下降速度更快。微生物生物量氮(M BN)先下降后上升,且接种蚯蚓处理的MBN含量在试验初期(第5d)与试验末期(第30d)较高,但MBN中固定的肥料氮含量始终低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试验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 ON)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MBN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的铵态氮(N H4+-N)含量降低,硝态氮(N O-3-N)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蚯蚓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形成氮素缓冲库,从而促进植株对土壤氮而非尿素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为棉花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2种氮肥用量(150,300kg/hm2)与不同施用时期(播前全部基施、1/2播前基肥+1/2蕾期追肥、1/3播前基肥+1/3蕾期追肥+1/3花铃期追肥)进行组合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棉铃生长发育及各生育时期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区土壤较为瘠薄的情况下,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使棉花产量、株有效铃数、成铃率、单铃质量分别显著增加44.8%~80.0%,1.0~2.3,4.3%~8.1%和0.66~1.36g,且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氮肥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低氮处理中以1/2基肥+1/2蕾期追肥方式获得相对高产(2.99t/hm2);高氮处理中以播前1/2基肥+1/2蕾期追肥或播前1/3基肥+1/3蕾期追肥+1/3花铃期追肥方式处理的棉花产量较高,分别为3.36,3.40t/hm2。高氮分施可显著提高棉花株有效铃数、成铃率及单铃质量,2次分施可明显提高株有效铃数与成铃率,而3次分施更有利于单铃质量的增加。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期0~40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且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氮肥全部基施使苗期土壤矿质氮含量显著提高,但在生育后期含量较低,分施处理则使生育中后期土壤矿质氮含量显著提高。此外,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对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土壤养分瘠薄的地区,在施用磷钾肥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并可以通过不同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耦合的策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进行平衡调控。  相似文献   

17.
In China, the abuse of chemical nitrogen(N) fertilizer results in decreasing N use efficiency(NUE), wasting resources and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ereal-legume intercropping is widely used to enhanc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especially in Southwest China. To optimize N utilization and increase grain yield, we conducted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s of a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IMS). Three N rates, NN(no nitrogen application), LN(lower N application: 270 kg N ha–1), and CN(conventional N application: 330 kg N ha–1), and three topdressing distances of LN(LND), e.g., 15 cm(LND1), 30 cm(LND2) and 45 cm(LND3) from maize rows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seed stage(R5), the leghemoglobin content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LND3 were 1.86 mg plant–1 and 0.14 m L h–1 plant–1, and those of LND1 and LND2 were increased by 31.4 and 24.5%, 6.4 and 32.9% compared with LND3, respectively. The ureide content and N accumulation of soybean organs in LND1 and LND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ND3. The N uptake, NUE and N agronomy efficiency(NAE) of IMS under CN were 308.3 kg ha–1, 28.5%, and 5.7 kg grain kg–1 N, respectively; however, those of L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2.4, 72.5, and 51.6% compared with CN, respectively. The total yield in LND1 and LND2 was increased by 12.3 and 8.3% compared with CN, respectively. Tho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N with distances of 15–30 cm from the topdressing strip to the maize row was optimal in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Lower N input with an optimized fertilization location for IMS increased N fixation and N use efficiency without decreasing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当地常规施氮肥(对照N1)、根外追施硝酸铵(N2)、根外追施硝酸钠(N3)3个处理的根、茎、叶氮积累以及分配规律,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烤烟各器官在生育前期氮积累量不同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收获期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3处理根、茎、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内氮积累量分别高于N1处理28.98%、12.72%、4.46%、44.73%、7.27%;N2处理根茎分别高于N1处理11.14%、41.92%,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分别低于N1处理18.23%、9.73%、8.99%;N3 处理有利于氮在中上部叶内的分配,N2处理有利于氮在茎和上部叶内的分配。综合分析认为,在前作为玉米的田地上,黑钙土地区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可以满足烤烟对氮素营养的需求,硝酸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氮肥的利用,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探讨马铃薯单作、3种马铃薯-燕麦间作模式对马铃薯氮含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间作模式。供试材料为青薯9号,以马铃薯单作为对照(IP),设置3种间作模式,比较马铃薯燕麦间作行数比2:2、4:2、4:8(分别标记为P2O2、P4O2和P4O8)对马铃薯植株氮含量、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无机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开花期到成熟期,马铃薯叶、茎的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块茎氮含量呈上升趋势;间作处理植株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其中,以间作P2O2最佳。3种间作处理在开花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单作处理,其中,以间作P4O8最佳,达到0.69 g·kg-1;成熟期相比于花期提高24.6%。开花期间作P4O8 0~20 cm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其他3种处理,相比间作P2O2提高19.2%,间作P2O2成熟期比花期提高41.7%。开花期,单作马铃薯 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他间作处理,达到0.82 mg·kg-1,成熟期相比花期降低了26.8%,但仍高于其他间作处理。开花期,单作马铃薯 0~2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也高于其他间作处理,达到0.35 mg·kg-1,成熟期相比花期降低了2.9%,但仍高于其他间作处理。间作P4O8和P2O2可以显著提高植株氮、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单作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比间作高。这表明,间作条件下矿质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少,减少了氮素损失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氮肥运筹模式间糯稻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糯稻的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氮肥运筹模式以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50%∶20%∶30%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