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的泡茶,“饮” 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 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 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 的精神,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2.
3.
《茶世界》2009,(3)
今年初,众多同行包括一些关注普洱茶产业的媒体,基于对普洱茶未来发展的思考,提出了诸如"品饮"、"快消"和"终端"等关键词,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这一系列讨论中,不乏较有见地的观  相似文献   

4.
5月31日,我正在办公室整理稿件,阮殿蓉董事长打来电话:“小詹,明天下午台湾的周渝先生要来我们公司,你做一下准备,采访周先生。”当得知自己又可以向周渝先生请教问题时,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赶紧准备好笔记本、录音笔,希望这一次能和周先生有一个深入的交流,因为去年八月份周先生来的时候,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我只是简单地与他接触了一下。但这一次,周先生将在云南呆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这种机会真是难得。在风起云涌的普洱茶界,周渝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是台湾紫藤庐主人,也是台湾小剧场的发起人之一,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与发…  相似文献   

5.
茶与咖啡的品饮及制作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这两者之间除了具有相似性外,还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茶与咖啡的起源、品饮、制作。  相似文献   

6.
王洋 《福建茶叶》2021,(3):38-39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之内,茶和咖啡是受众范围最为广泛的两大饮品,但二者在品饮和制作技术方面都具有着比较大的不同.本文针对茶与咖啡的品饮及制作技术比较进行研究,对两者的起源、品饮和制作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就能够对茶与咖啡具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唐代饮茶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宏 《茶叶》2001,27(4):54-55
在唐代的饮食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是饮茶风气的普遍进行.这一时期,我国茶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消费和贸易都有很大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说明了唐代茶叶贸易的繁盛.据陆羽《茶经》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遍及现在的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省,足见唐代的茶叶产区已相当广阔.随着茶叶生产的扩大,饮茶之风也从南方扩展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这正如《封氏闻见记》中所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713-741)中……自邹(今山东滋阳)、齐(今山东临淄)、沧(今河北沧县)、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亦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虽然我国的饮茶习俗起源甚早,但是唐代的饮茶之风远胜过前代,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因此,《封氏闻见记》中又述:“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茶树发祥地、普洱茶原产地,土壤气候宜茶,生态环境优越,至今的广大云南茶区,仍是山青水秀、绿树成荫,还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基本无工业污染的一片净土。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10多个省市1000多种茶叶进行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
君品之茶是茶也非茶,此语何意?且三分而后论。一、茶的起源(一)茶的生物学起源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高等植物。据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叶》1990,(1):45-47
从陆羽《茶经》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唐代饮茶方式巳由粗放解渴式过渡到细煎慢啜式的品饮。《茶经》描述的茶以饼茶为主,提倡的品饮方式则是煮饮。 福建茶产始于唐以前,但有文字记载的则自唐始,而盛于宋。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但未盛行。宋代我国贡茶中心由江苏的阳羡移到福建建州北苑之后,经丁渭、蔡襄和赵佶等的提倡,上自宫廷官宦,下至  相似文献   

11.
12.
官田"东方美人茶"是近年的畅销新品,是海峡两岸茶人智慧的结晶。本文设计了以"海峡两岸情意浓,东方美人一线牵"为主题的茶艺表演程式,旨在推介官田"东方美人茶"的正确冲泡方法和优雅品饮艺术,领略两岸同胞的深厚情意,祈望更多的爱茶人好喝茶,喝好茶,共享有茶相伴的和乐人生。  相似文献   

13.
《福建茶叶》2009,32(1):54-54
4月10日上午,在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5000位中外嘉宾汇聚一堂共祭茶祖炎帝神农氏,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参与活动的外宾多数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饮茶国,国内嘉宾也都不远千里,在长沙转机后再历经5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活动举办地。  相似文献   

14.
茶人与茶人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根  曹望成 《茶叶》2001,27(3):18-19
吴觉农先生是中国现代茶业和茶的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新时期茶人的杰出代表.为振兴祖国茶业,弘扬中华茶文化,成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品饮与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茶类之一,产品既保持纯正的茶香叉兼有芬芳的花香,别具风韵,故有“引花香,益茶味”之称。花茶由素茶(或茶坯)和茶用香花通过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在特定制茶环境下加工而成。由于茶用香花的种类不同,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各种不同香型的花茶。  相似文献   

16.
岭头单丛茶,属乌龙茶类.其品质特佳.具有自然花蜜香及蜜的,以香、醇、甘、韵、耐泡,耐藏六大特色而久负盛名.备受茶客的青睐.品饮后令人心旷神怡.清心爽口。那么,究竟该如何;中泡和品饮?才能品出其真正的品质特征。不同区域生活的人对岭头单丛茶的品饮习惯有所不同.但无论那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的冲泡与品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雅玲 《中国茶叶》2004,26(6):10-1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起源于福建,而后由福建传入台湾和广东.乌龙茶具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香韵,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并引发饮用兴趣,其冲泡和品饮过程所营造的韵趣清奇的氛围,形成了特殊的乌龙茶品饮文化.  相似文献   

18.
龙井茶的色、香、味、形俱佳,早已驰名中外,被子人誉为绿茶中的皇后.龙井茶品质优异,冲泡技艺更要讲究,只有在冲泡中使茶的优良品质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使品饮者领略到龙井茶的秀与美,滋味的清与醇,通过品饮,达到精神上的享受.龙井茶的冲泡方法早已为众人所知,在许多茶文化书籍中也都有介绍,笔者在此略加归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鸡年新年伊始,我收到日本里千家十五代家元千玄室大宗匠寄来的一副"寿"字,欣喜之极,提笔撰文并成"宝塔诗"一首以记之。里千家是日本500年来最重要的茶道组织,始祖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千利休(1521~1591)。千利休既是茶道奇才,又参与政界。在日本"战国时代"(约1582年),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此公嗜茶,封千利休为"茶头"。千利休将中国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的"和、敬、清、寂"引人日本,定为"茶道四规"。千利休过世后,其后嗣分为两支:表千家与  相似文献   

20.
姚晓燕 《茶叶》2012,(3):194-196
茶籝作为一种盛储器具,在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在后来的宋、明、清的茶史资料中也都有相关记载。随着时代的变化,茶籝这种携带方便的器具,逐渐演变为一种特色的茶具,受到茶人们的喜爱。本文对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的一些清代茶籝进行了介绍,希望展示茶籝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