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水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雷电危害问题,指出雷电灾害从二维空间侵入变为三维空间侵入,从内电击和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自动化系统控雷电干扰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转变为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指出抗干扰的重点是防护,抑制干扰信号的强度,切断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对雷电干扰的防护应在频域和空间同时进行.频域主要是通过滤波的方法,光电隔离借助于软件编程实现雷电对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空间防雷主要采取电源系统保护、信号系统防护等措施抑制地电线干扰.并依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结合渔泡江三级水电站具体情况,提出了渔泡江三级水电站自动化系统防雷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县级供电企业变电站大规模应用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大量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但自动化系统的微机装置雷击损坏自动化设备对外界的干扰极为敏感,电流、电压冲击耐受能力弱小。特别是雷击过电压对自动化系统电源、通信等回路的冲击,常常破坏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甚至使装置损坏。该文通过分析变电自动化系统通信通道、站用电源、二次电缆的过电压来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电源系统进行四级保护等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县电力调度自动化防雷方法,做电子器件耐雷水平,新型防雷器件TVS管的特性,过电压保护器的四级保护,防雷接地与屏蔽的有关要求,防雷综合措施及其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谈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洁 《农村电工》2006,14(4):27-27
变电站遭受的雷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因此,防护直击雷和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进线及变压器的破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110kV母线系统谐振过电压的处理关玲英(福建省建阳市电力公司354200)关键词谐振;过电压;热备用;冷备用1系统概述福建省建阳币电网由一座110kV变电所,3座骨干水电站(装机1.89万kW),6座35kV变电站以及相应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构成。1...  相似文献   

6.
1防留保护要求雷电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对设备或对设备附近物体放电而引起的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又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种是雷电直接对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强大的雷电流将通过这些物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叫做直击雷过电压或直击雷。变  相似文献   

7.
雷云是带有电荷的 ,电荷越多 ,电压也越高 ,当两块带异性电荷的雷云接近时 ,云间的空气就被击穿 ,发生剧烈放电 ,出现闪电与雷声。电力系统中的外部过电压是由雷云放电所引起的。一种是雷云通过电力网或设备直接放电而引起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一种是由于雷云感应引起的电气设备过电压 ,称为感应过电压。外部过电压都是由于电力系统外部的大气影响而产生的 ,故又称大气过电压。(1) 直击雷过电压 :当雷云较低 ,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云层 ,雷云就会通过高大树木或建筑物放电。当雷云通过线路或电气设备放电时称为直击雷。主放电瞬间通…  相似文献   

8.
整流二极管损坏的原因及应急处理赵令骥江西省南丰县水电局(344500)1整流管损坏的原因1.1防雷、过电压保护措施不力。整流装置未设置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即使设置了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但其工作不可靠,因雷击或过电压而损坏整流管。1.2运行条件恶劣...  相似文献   

9.
1 问题提出 水电站,尤其是总装机容量1 00 k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运行中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水电站遭受雷击过电压,使变压器或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造成击穿,严重的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因此,要求有可靠的防雷保护。实际上,这些水电站在设计时都考虑了一定的防雷措施,只是因电站规模小,主变压器容量不大,施工中为节省投资而忽视了按照规程设置防雷装置,随便立一支避雷针或安装一组避雷器,这样非但不能“防雷”,反而会“引雷”。2 原因分析2.1 接地网用的钢材质量差、截面积小、数量不足,加…  相似文献   

10.
1过电压 (1)遭受雷击。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线路大多数由架空线引入,由于地处山区林地,受雷击的机率较高,所以在每年的雷雨季节,遭受雷击损坏的配电变压器比例占大修的30%以上。 ( 2)系统发生铁磁谐振。农村10kV配电线路有形成过电压的条件,在系统谐振过电压时,变压器一次电流激增,此时除了造成变压器一次侧熔断器熔断外,还将损坏变压器绕组。个别情况下,还会引起变压器的套管发生闪络或爆炸。2绝缘损坏 (1)低压线路的短路故障和负荷的急剧增加,使变压器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几十倍,这时的绕组受到很大的电磁…  相似文献   

11.
1雷电对10kV系统的危害10kV线路纵横延伸,地处旷野,雷雨季易遭雷击。由于10kV系统内的设备绝缘水平和耐雷水平低,因此,因雷击线路造成10kV系统单相接地,线路断路器跳闸事故,在农网事故中占有很大百分比。雷击线路时,雷电压能使绝缘子击碎,雷电流...  相似文献   

12.
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经常由于恶劣气候、设计不当、维护不到位、错误接线等原因而造成系统过电压,烧毁电气设备,给用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现将几种常见的过电压现象分析如下:1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断开当配电变...  相似文献   

13.
王涛  罗斌 《农村电工》2003,11(9):29-30
1配电线路雷击断线的过电压1.1配电线路雷击断线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根据近几年的统计,雷击过电压造成线路绝缘子闪络、导线烧断,从而引起断路器跳闸的事故较多。雷电过电压引起的断线事故较为严重,抢修费工费时,该类断线十分频繁。其主要原因有:1.1.1配电线路绝缘子老化,耐雷水平低是造成断线事故的重要原因。发生断线的线路大多已运行20余年,线路老化,老式绝缘子绝缘水平低下。为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一般来说,10kV钢筋混凝土电杆配电线路应采用瓷横担。如采用铁横担,选择P—20T绝缘子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过电压跳闸率较为有效。如…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的防雷保护济宁电业局李培林雷击放电在配电网中引起的过电压统称为雷电过电压。这种过电压通常为单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幅值可能很高。1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措施1.1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普通阀型避雷器运行经验和试验表明,对绝缘比重良好的配电变压器,仅...  相似文献   

15.
<正>雷电的极性分为正负两种,通过实际测算,发现90%以上的雷电为负极性雷。雷电通道中的雷电电流在通道周围会形成强度极高的电磁场,由于主放电通道与导线之间属于相互垂直的关系,所以两者之间的互感不明显,因此电磁分量相对静电分量要小很多。通常情况下,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与电磁分量出现最大值时并不处于同一时刻,因此,静电分量是构成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主要因素。感应雷过电压会沿配电线路侵入到与线路连接的设备,导致设备及人员遭受雷击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过电压保护器运行状态监测的需求,解决传统监测装置的弊端,提出一种新型的过电压保护器无线监测系统,能监测过电压保护器内置脱离器或熔断器的通断状态、放电动作次数、泄漏电流大小等,安装便利,读数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电网形成较大的危害,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变电站遭受的雷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因此,直击雷和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进线及变压器的破坏的防护十分重要。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装设避雷针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避雷针是保护电气设备、建筑物不受直接雷击的雷电接受器。它将雷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设备免…  相似文献   

18.
对一起35 kV输电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雷击后击穿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从解体检查、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等方面着手,通过对避雷器击穿原因深入分析,最终做出击穿原因的初步判断,提出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采购选型、运行抽检等一些防范措施,对今后预防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击穿跳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击损坏配变过去单纯认为是雷电波进入高压绕组引起 ,实际上这种认识带有程度的片面性。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验表明 :配变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电系统遭受雷害时的“正反变换”的过电压引起 ,而反变换过电压损坏事故尤甚。现就正反变换过电压发展过程进行分析 ,讨论配变的防雷保护。1 正反变换过电压1.1 正变换过电压 当低压侧线路遭受雷击时 ,雷击电流侵入低压绕组经中性点接地装置入地 ,接地电流Ijd在接地电阻Rjd上产生压降。这个压降使得低压侧中性点电位急剧升高。它叠加在低压绕组出现过电压 ,危及低压绕组。同时 ,这个电…  相似文献   

20.
深泽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简介齐振林河北省石家庄电业局农电处(050091)1深泽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结构图如附图所示。附自。2深泽县调系统特点和功能2.1主要特点(1)实时性强。本系统采用Windows3.1软件,全中文处理,采用新部颁规约,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