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栖息环境的植被类型现状,于2005年9~11月、2006年3~7月,在滇金丝猴分布地设置植物样线60条、植被样方12个、竹子小样方60个进行综合调查。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及分类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果表明:(1)栖息地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维管束植物217科789属3533种(含亚种、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17种;(2)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中国特有分布属90个,其中,古特有属59个;(3)该区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47个群系,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同时针对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生态移民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金丝猴的6个栖息地进行了植被类型调查。通过对所设60条样线12个样方的样线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并对其栖息地的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调查样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欧式聚类法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被属于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2个群系组,14个群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代表性样地取样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植被属于典型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类型相对丰富,共有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组,49个植物群系。  相似文献   

6.
在资料收集、样带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研究湿地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和生境条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内植被类型可划分为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草丛湿地植被型组、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组;银叶柳林、水蓼、粤柳林、弯囊苔草、菰、星花灯心草、满江红等20个群系;共查明湿地维管束植物70科296种,其中野荞麦、野大豆、蛛网萼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7.
皇冠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划分核心、缓冲、试验三大功能区,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多功能管理。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271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6种,Ⅱ级保护动物29种。野生真菌182种,昆虫1492种.有种子植物1419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种,植被类型复杂,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其中竹林6287公顷)。独特的区位优势,是秦岭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向东延伸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北京湿地维管植物群落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25个主要湿地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参照《中国植被》与《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与系统,对北京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划分,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40个群系,84个群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凌源市森林植被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凌源市植被类型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53个群系.文章对其中27个典型群系的植物构成及种群密度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划定植被类型,可以为全市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灾后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使川金丝猴分布区栖息地的环境严重受损,针对该物种栖息地的恢复重建,经研究提出了灾后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的指标体系.根据川金丝猴栖息地生境的特点,从食物、隐蔽条件、水源和人为干扰四个方面(要素)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川金丝猴栖息地生境适宜性的重要指标及其权重,进而构建了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川金丝猴栖息地地震后不同受损及破坏的程度,提出了其保护、恢复和修复3种途径,为地震后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恢复重建而使其种群得以保存、繁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典型分布区域均匀布设样方,进行全面的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448种,植被类型包括7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40个主要的植物群系,这对于荒漠干旱区来说算是比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清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于2014—2015年期间,在保护区内设计调查陆地样线110条和水系样线43条,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和分布位置,结果表明:森林植被为保护区最主要、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21个群系,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基本查清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状况,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13.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蓬莱平畅河省级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对主要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107种、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9个群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和植物区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20科1141种;区系成分复杂,包含有东亚一北美成分、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等多个分布区类型;植被类型多样,有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中包括在该区典型的跳石塘植被。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和查阅文献,对湖南永顺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永顺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高,珍稀特有植物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49科472属710种,其中湿地植物207种、石灰岩特有种52种、中国特有种1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森林植被以人工植被和石灰岩生境次生植被为主,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40个群系。并分析了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对该区森林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文献,上方山森林植被可以划分成5个植被型亚纲, 6个植被型组(植被型),11个群系,16个群丛。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暖性针叶林和枫香林、栓皮栎林、白栎林3种落叶阔叶林在本区分布最广,也具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由于立地条件和种群竞争的共同作用,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湿地松林群落内阔叶树种组成稳定,个体竞争和缓,湿地松感病较少,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长期存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马尾松林则日渐衰败,建议有选择地逐步清除病木,并采取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促进其朝着稳定的落叶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方法与样线法对湖南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资源概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湖南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湿地维管束植物81科、202属、293种,其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并分布有许多像萍蓬草、微齿眼子菜等资源较稀少的种类。这些湿地植物组成的群落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56个群系,均为典型的湿地植被类型。根据资源现状,分析了资源丰富性的成因,提出了湿地植物资源及水质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湿地公园今后的管护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南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区有自然植被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8个群系;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3科731属1548种,占湖北省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25.72%。属国家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植物27种。③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8目83科277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31.24%。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线路调查、设置样地、标本采集、拍摄照片等方法对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植物进行调查,分析机场物种组成与植被型。结果表明:机场外围共有植物85种,隶属于39科,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15个群系和栽培植被2个植被型3个亚型,机场内植物共25科55属68种,分为1个植被型,13个群系。机场内生活型以1年生草本为主,植物果实类型多样,以颖果、瘦果为主要果型。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多样的隐蔽场所和巢址,要达到生态防治鸟击则需要对现有植被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