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花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1,(1):276-277,280
兰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兰科植物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等五种。兰花在我国分布较广,以西南地区为最多,其次在东南地区。兰花以其层出不穷的花艺,变幻莫测的叶艺而倾倒了不少爱花之士,从而使兰艺名扬海内外。目前,兰花家庭栽培较为普遍,而在广州等地,种植规模更大,有许多专门的兰圃。我国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他们已成立了许多兰花协会,专门研究艺主技术,探讨兰文化,而且每年都组织不同规模的兰花展览,以宏扬祖国的传统兰文化,促进艺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古代的兰惠 兰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是十…  相似文献   

2.
养一把壶     
让我们为每一把紫砂壶的诞生而喝彩!因为它是一把紫砂壶,一把有生命的壶!无论其造型如何,我们都为之庆幸与自豪!因为先天造就了他作为紫砂壶而独有的本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生命体的存在,他们都是活着的。一把紫砂壶,只有给他注入了精、气、神,他才是一把真正的有生命的壶,所以,  相似文献   

3.
通常所说的兰花,是指兰科兰属中的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植物,属地生兰,又称为国兰。浙江作为我国兰花栽培和兰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莳养兰花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投资增值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春兰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传统兰花之一。近年来,养兰爱兰的人渐渐增多。随着组织培养的发展,杂种兰花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兰花的发展。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各种兰花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养护不当易造成各种病害与死亡,因此,兰花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现就春兰的栽培技术概括如下:春  相似文献   

5.
西汉王褒《僮约》中“烹荼尽具”一词,是关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茶具记载。到了唐代,在唐诗中随处可见。茶与壶称为一对孪生兄弟,品茗者必有壶,国人都讲紫砂壶,一来是为了保证茶叶冲泡出的效果,二来为了提高饮茶的档次,三来也是一种爱好和收藏的需要,有的爱茶人珍藏紫砂壶成癖……那么,一把茶壶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多轮的兰花热后,我国兰花市场已趋于理性发展。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兰花有其特殊性,今后的市场很可能产生分化,朝两极发展,即精品兰花投资市场和大众兰花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1、目前兰病发生情况 200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笔者应邀对云南大理市9户兰友养植的兰花进行了病虫害诊断,经过诊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兰花茎腐病已开始发生,且来势猛.笔者对某一屋顶养兰的兰花大户进行兰病诊断时,看见该兰花大户的高档兰花“黄金海岸”的壮苗已感染兰花茎腐病,且已全部严重发病,假鳞茎已腐烂,已不能抢救了,估计经济损失至少在60万元以上.二是兰花炭疽病发生普遍,对9户兰友的兰花进行调查,发生兰花炭疽病的有7户,病株率平均在20%以上,另外,兰花上还有少数叶斑病发生;三是兰花红蜘蛛发生严重且普遍,从所调查的9户兰友的兰花上看,发生该虫的有6户,严重的有3户;四是少数兰友的兰花根腐情况严重,最典型的是家住大理经济开发区的某兰友,30多苗大雪素有一半以上发生了较严重的根腐,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栽培兰花的地区均会发生炭疽病,尤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连云港及西安等地受害较严重。该病严重时不仅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全叶枯死。炭疽病除危害春兰、墨兰、蕙兰、建兰、寒兰等地生兰(即中国兰花,简称兰花)以外,还危害虎头兰、宽叶兰等附生兰,以及广东万年青、紫罗兰、金盏花、扶桑、桂花等多种花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栽培兰花的地区均会发生炭疽病,尤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连云港及西安等地受害较严重。该病严重时不仅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全叶枯死。炭疽病除危害春兰、墨兰、蕙兰、建兰、寒兰等地生兰(即中国兰花,简称兰花)以外,还危害虎头兰、宽叶兰等附生兰,以及厂东万年青、紫罗兰、金盏花、扶桑、桂花等多种花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栽培兰花的地区均会发生炭疽病,尤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连云港及西安等地受害较严重。该病严重时不仅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全叶枯死。炭疽病除危害春兰、墨兰、蕙兰、建兰、寒兰等地生兰(即中国兰花,简称国兰)以外,还危害虎头兰、宽叶兰等附生兰,以及广东万年青、紫罗兰、金盏花、扶桑、桂花等多种花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兰花产业,成为中国花卉业的重要组分,但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基于此,有必要借鉴已趋成熟的国际兰花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思路,以获悉不同种类兰花的适宜发展份额,剖析中国兰产业发展思路和国际发展空间,有助于指导兰花产业的发展。该文研究了近年全球兰花切花、盆花的进、出口贸易及主要进、出口国家的兰生产、消费情况,对其产量、面积、贸易额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兰花为主要的贸易种类,其中,仅蝴蝶兰2005年全球消费量已达1.5亿株。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地区),石斛兰和万代兰是泰国,蝴蝶兰是中国台湾;世界兰花切花、盆花的最大出口国和地区分别是泰国、台湾;兰花切花的最大进口和消费国是日本;兰花盆花的最大进口国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主要发展兰花切花。通过回顾兰花进出口大国的生产、贸易、销售状况,理清了国际兰花的发展和趋势,同时对中国兰产业的发展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出产的著名茶具之一。在简约、时尚的生活茶艺中,如何选择一把紫砂壶用于泡茶,是初学茶艺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生活茶艺的角度提出选壶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判断方法。希望爱茶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把紫砂壶,品茗习茶,乐在茶艺,过上有滋有味又有趣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兰花产业发展趋势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兰花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有经济基础作保障。目前,在养兰发达地区的养兰大户大多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兰花市场不好,他们可以几年内不出售兰花,照样可以生活,养兰、发展兰花产业。其次是大多数兰花品种,包括传统名品在内价位不高,变化不大。只是一些数量较少的奇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兰花的秀雅幽香一向为人所钟爱,尤其是云南的素心兰、剑兰(又称云剑)和墨兰,更是兰花爱好者视如奇珍的品种。种植兰花,因各地气候条件不一而略有区别,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16.
兰花是兰科植物(Orchideceae)的总称,别名兰草、山兰、芝等,属兰科兰属。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为地生兰,园艺生产统称“中国兰”、“国兰”。它分为:春兰、蕙兰、四季兰、春剑、墨兰、寒兰。国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观赏价值,我国除了家庭养植之外,不少地区都把它列为“三高农业”进行商品性生产。如何养好兰花,提高它的商品性和观赏性就成了重点,要做到这一重点就必须把好养根、施肥、光照、运气四关。  相似文献   

17.
陈曼生、杨彭年和“曼生壶”文物出版社姚敏苏紫砂壶是一种雅玩。历代文人嗜壶、玩壶的不少,但是要讲究真正玩出名堂,载入史册的,却没有一个人比得上陈曼生了。陈曼生生活在清代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二年(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他跟紫砂壶,真...  相似文献   

18.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历史上四大高峰时期的领军人"。"情味"一词最先应用于对抒情文学的评价,后来被文艺批评家阐释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对抒情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曼生壶"的壶型、题材和创作意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曼生壶"审美中的情味要素,并总结出"曼生壶"之情味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大花蕙兰(Hybrid Cymbidium)为兰科兰属(Cymbidium)植物的杂交种,多数具有独占春、虎头兰、美花兰、黄蝉兰、地旺兰等血统。目前已经成为五大盆栽兰花(大花蕙兰、蝴蝶兰、石斛兰、卡特兰、中国兰)之一,也是重要的切花兰花种类之一。目前,中国大花蕙兰品种的选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亲本及生产上应用的品  相似文献   

20.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